運營商最大的敵人是誰?
微信?
誠然,在大眾消費市場,微信等OTT嚴重威脅了運營商的生命線:短信與語音業務這兩項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殊不知,在企業級市場,也悄悄發生著同樣的逆轉,甚至相比微信對運營商電信業務的沖擊,更為兇猛。
后院失火,運營商電話會議遭遇專業會議服務商絞殺
正如電信運營商同時擁有大眾和企業用戶一般,語音業務方面,它們不僅擁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點對點電話業務,還有面向企業用戶的,可多方參與的電話會議業務。這所謂多方電話會議的特殊之處倒是簡單,就是將溝通對象,從兩方變為多方而已。
不過,你可別小看這多出來幾方通信對象的意義。
一方面,相比我們日常中僅需1對1即可完成通信溝通的,多方電話會議可是企業內外業務溝通、決策的主要通信工具。正如我們常常看到,商界精英馬不停蹄地跑會趕場的忙碌場面,這還不是因為,在現代商業環境中,相比“一言堂”,相比“紅頭文件”上傳下達,由多人共同進行的溝通、決策才是主流的溝通模式。如果我們將之再向外延伸,還會發現,不僅是商業環境,其他社會活動場合,多人參與溝通、決策依然是王道。
為何?
現代社會,扁平化的社會結構,人類的群居天性,以及社會分工與協作的訴求,決定了我們需要更多的群體決策,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協作,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性溝通行為。通常而言,越是發達的國家,成功的企業,越是如此。
因此,盡管在我們身邊,可以看到“一言堂”依然存在,盡管1對1的傳統社交模式還很紅火,但,誰也不能無視在社會、經濟體系中愈發重要的多人溝通、決策及協作。
言歸正傳,既然我們明了現代社會中多方溝通與協作的社會學意義,就不難明了語音會議業務對電信運營商的價值所在。
當作為主要盈利收入來源短信和語音業務在OTT打壓下左支右絀,新業務拓展與創新就成為電信運營商轉型的方向。可惜體量永遠不能取代品質,就語音會議市場而言,運營商憑借先發優勢,一度成為市場的絕對主體。可惜好景不長,自中國多方通信(注:兩點或多點多媒體通信服務)牌照發放后,專業語音會議服務商以異常迅猛的姿態快速崛起。
正如來自國際著名咨詢機構WainHouse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中國電話會議市場容量盡管仍處于高速成長期,但三大運營商的在電話會議市場占有率卻逐年降低。2011年,相比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話會議服務商會暢通訊,運營商依然占據絕對優勢,2012年,該優勢已經不甚明顯,2013年最新調研報告顯示,聯通、電信在體量上僅保有非常微弱的優勢,后來者,如會暢通訊彎道反超就在眼前(如下圖所示)。
而且,在電話會議市場含金量最高的“人工電話會議”中,會暢通訊等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遙遙領先,遠將運營商甩至身后。
2013電話會議市場份額排名,圖中紅色方框標注分別為會暢通訊和中國聯通
從初始的萌芽,到后來的分庭抗禮,再到如今近乎逆市反壓,這是黑馬逆襲的節奏嗎?
盡管現實難以直面,但是道理卻頗為淺顯:
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做。哪怕是運營商本該駕輕就熟的電話業務,在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面前依然不占優勢,哪怕資費略具優勢,卻依然難以填補企業用戶對高品質的電話會議服務訴求。
電話會議市場的明天,運營商還有多少機會?
既然國內電話會議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確立。而以會暢通訊為首的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兼具“自助”和“人工”語音會議業務,并近乎壟斷了高含金量的“人工電話會議”業務,由此可見電信運營商在此不容樂觀。
而且,從近兩年的演變趨勢看,隨著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在通信網絡和技術方面不斷追加投入,致使電話會議品質穩定增長,于此同時,其所最擅長的電話會議服務水平也隨著運營年限的延續而愈見深厚。
與之相反,運營商卻在不斷尋找新業務機會的實踐中中迷失自我,包括統一通信、視頻會議等面向企業用戶的通信服務盡管多有試點,但基于大家眾所周知的原因,始終缺乏卓有成效的建樹。
同期,隨著企業用戶逐漸將語音會議視為業務溝通中,替代傳統固話的最佳選項之一,這對于運營商在企業級電話會議市場下滑趨勢無異于雪上加霜。
決定未來的博弈:新技術應用及深耕垂直行業
對于飽含信念的企業來說,沒有什么是注定的,哪怕困境也愿意相信奇跡。
但是,運營商是否“扶得起”卻是個未知數。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分析,在未來的電話會議市場博弈中,在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已經開始全面迎接新一代技術應用,并轉向更深層次的垂直行業電話會議服務時,運營商上演絕地反擊的概率還有多少。
首先,現今用戶已經從對電話會議的嘗試性接受過度到普遍接受階段。下一步,基于桌面式電話會議外延的新技術應用,如移動化、BYOD,正在成為用戶的新訴求;其次,包括網絡會議、視頻會議等通信工具也將融入到現有的電話會議平臺中,從而確保用戶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設備,實現無縫的溝通協作;最后,在不同行業,電話會議應用方式既存在共性,也有著其差異化特征,至于溝通效率,更是千差萬別。為此,基于大數據分析,將幫助這些行業用戶根據自身行業特質優化溝通效率,實現電話會議的咨詢式導入。
總而言之,在新技術應用和用戶訴求的不斷延伸下,電話會議正從技術和服務兩個維度向前演進。相比傳統的電話會議,擁有更高附加值的新一代電話會議平臺及服務正在形成。
正如會暢通訊CEO黃元庚對其電話會議業務做出的規劃:2014年,移動化、BYOD將逐步普及,限制電話會議的空間屏障即將不在。網絡會議、視頻會議等多元化通訊工具也將融合至現有的以電話會議為主體的溝通平臺中,讓用戶根據其個性化需求選擇不同的通訊工具,在這個最佳的溝通平臺上完成無縫的溝通、決策。其次,以協作為目的,以溝通創造價值為導向的電話會議應用將進一步深入企業業務流程,覆蓋到傳統通信手段難以企及的溝通死角,幫助用戶實現溝通效率和邊際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會暢通訊全新的,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電話會議咨詢平臺也在醞釀中。未來,不管是金融、政府、還是醫療,任何垂直行業都可從中獲得對自身電話會議部署及應用的效能評估,找出溝通隱患;此外,不管是同行業先進企業的部署經驗,還是跨行業的應用實例和溝通模型,都將有望拿來我用,“借鑒”至自身的電話會議應用中。
如此看來,電信運營商的情況不容樂觀。
以其當前對電話會議業務的重視和資源投入力度看,直面專業電話會議服務商競爭其實已經不太現實。當然了,以其的渠道能力和嚴苛的KPI指標,盡力保持現有客戶規模也是可能的。而且,哪怕做不成電話會議業務,被徹底管道化,依然還擁有基本的線路租賃收入來源。但運營商顯然不會滿足這一點。因為它還有一個殺手锏沒有釋放出來。
這就是被期待甚高,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下一代電信網絡的核心技術的IMS,也是運營商希望借之解決移動與固網融合,引入電話、數據、視頻三重融合等差異化業務的重要方式,它能改變運營商的未來嗎?
可以獲知的事實是,近幾年,中電信和中移動在幾輪IMS試點與集采后,已經悄然息聲。也許,沉默之后就是爆發,也許,就此沉淪,誰知道呢。
不過有分析師說了實在話,既然運營商的長處是基礎網絡運營和健全的渠道體系,何不擺正姿態,選擇與專業服務商進行全面合作,正如部分地區運營商所選擇的,與微信等OTT死磕不如擁抱之,并共謀發展。電話會議市場也是如此,選擇專業的電話會議服務商作為主要合作伙伴,憑借其網絡覆蓋面及大客戶渠道資源,極有可能使得1+1>2。這樣,運營商一直期盼成為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服務專家,豈不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