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問企業信息化的下一個爆發點會是在哪里?有人說會是云計算,也有人說會是大數據,不過根據T哥的了解,下一個企業信息化的IT變革會在移動信息化,雖然云計算和大數據對企業IT系統而言同等重要,但是移動應用是實現大數據和去計算的前端呈現,所以未來移動信息化的布局會先于兩者。這一點從CIO的調研中也可以發現,如果要是在三年提前移動信息化,BYOD,MDM,MEAP等新鮮詞的時候,CIO們還是一臉茫然,如今再提起這些詞,企業IT者們都會感慨良多,感覺到移動信息化未來已來的趨勢也感覺受到無形的壓力和困惑。
每年一屆的移動高峰論壇,T哥都是以對話主持人的身份參與,而今年給T哥最大的感受變化,去年大家談到這塊,更多的是強調移動信息化從何處著手,今年則更多強調移動平臺的重要和移動安全的擔擾,可見,從去年到今年這一年的時間里,企業的移動信息化已從最初的無知到熟知到現在如何進行全盤規劃并把移動安全問題列為頭等大事。
移動安全是企業移動信息化的攔路虎
中鋼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李紅表示:按照互聯網思維,中鋼屬于傳統企業,傳統企業很容易被顛覆,從去年開始,我們在想,我們怎么被顛覆,是等死,還是找死。我們什么時候被顛覆,還能活多長時間?誰來顛覆我們?這很現實,盡管我們是搞信息化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每天研究這個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不僅是信息化的趨勢,同時也是一個挑戰,從趨勢的角度來說,CIO這個角度要思考哪些問題,一個是轉型,一個是創新。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把OA移動了,現在正在研究移動平臺的問題,企業需要構建對營銷的支持,對商務的支持,以及從傳統的提高效率,OA到BI的支持,所以企業要全面轉型。
第二是創新,中鋼這樣企業也在研究移動的問題,自主支持能力和外包到底怎么結合,另外,移動互聯時代下如何解決安全問題,都是企業需要提前思考和布局的。
國家電網楊寧也認為:關于移動互聯方面的設計,國家電網從2013年開始正式開始了移動信息化的頂層設計,這部分滯后于大數據,最大的挑戰就是安全,國家電網公司涉及到國計民生,它對安全的重視非常高,安全大于發展。現在談這些新興技術,沒有一個來自于傳統企業,都來自于互聯網,但是我們如何將互聯網的這些新興技術在傳統企業中應用,這是很難回答的。如果還是傳統思維,沒有互聯網思維,只是互聯網工具,也學不像。所以這幾年我們也在跟傳統的巨頭都去交流,雖然互聯網模式很好,但是很多傳統企業把現有的互聯網企業的模式直接套用,實際上并不合適,我們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也想試圖回答企業,如何面向云計算,移動互聯。
IDC分析師王學亮對于兩位CIO也有不同的看法:
IDC一直在倡導第三平臺的概念,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這幾類發展在大企業當中是融合運用的,比如說移動互聯,客戶的海量數據收集上來以后,需要一個分析工具,數據提煉出來,對企業決策者是非常有價值的。現在這方面比較靠前的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模式我們可以學習,但是完全效仿很難,這個挑戰還是存在的,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來發展自己。互聯網的模式和咱們傳統企業還是有一些差異性的,模式還是不一樣的。
正益無線CEO王國春從廠商角度談到,移動信息化應該是從技術、產品到服務,它是整個系統。移動信息化跟移動互聯網可以有機的融合,企業CIO在移動信息化規劃上要全盤考量,在技術、產品、安全要做整體一體化解決方案。安全而言,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有兩個維度,開發這部分整個安全性的保證決定了管理的保證,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這部分體現得更充分。這部分從我的理解上來講,安全是一個體系,跟整個規劃、頂層設計、建設各方面是一個綜合的考慮。首先研究比較多的是終端的安全,應用安全到系統安全,再到設備安全,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接入安全。
BYOD在中國是一個偽命題
從上述CIO和業內專家的對話,可以看出企業對于移動信息化已經進入了規劃導入期,而與兩年前的零星試水相比變得更加的務實,移動平臺選型成為企業移動信息化規劃的重要支撐,CIO不再盲目上馬移動化項目,但是最大擔擾依然來源于移動安全方面的思考,這跟企業的級別和規模有直接關系。
那么在BYOD上,由于安全的原因,也并非向媒體宣傳的那樣的火熱,與其說他更象一個企業移動信息化的一個代名詞,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關于BYOD在企業中的應用CIO們又會有哪些思考呢?
李紅表示:作為傳統企業,從去年開始接觸BYOD這個概念,以目前的認識來看,短時間內不會實施BYOD。對我們這種傳統企業,BYOD目前不具備條件。
楊寧則認為:目前從國家電網公司的角度來說,在移動的某一些業務優化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信息化設備和信息化終端,國網公司在2010年,2011年前后發布了幾個規范,主要是為了規范在一些特定的領域,集團會統一采購。由于信息安全,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慮,國網公司也在大力推進。從目前企業的應用現狀,國網公司屬于集約化管控程度非常強的公司,如果要改變員工的設備、裝備的話,必須有總部的指令并且會嚴格的被執行到相關的直屬單位。目前關于設備方面,集中論證可行的情況下,由集團統一來進行采購,統一配發,這種模式。
IDC王學亮認為:通過前期客戶跟蹤和大范圍訪談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家對于BYOD有兩個方面的看法,一個是覺得BYOD在移動辦公領域,部分企業是可以接受的,包括IDC這樣的公司,但是要簽一個類似于賣身協議,里面涉及到各種條條框框的條款,必須是在公司的監管之下,簽署之后,可以用BYOD,這個確實帶來一些方便。但是另外一方面來看,如果是對于規模性,集團性企業,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負擔,給IT團隊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一旦出了問題,IT團隊都要去支持,這時候怎么判斷,到底是誰的問題,沒有很好的辦法,這方面的矛盾會很突出。一個是安全,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負擔和困惑,這也是大企業還沒有上BYOD的原因。
第二點,在行業應用當中,一定是公司統一配發的,而且只允許上公司的業務應用,甚至采用專門的網絡。從我們調研來看,基本上都是這種方式,所有的應用都是公司統一的,標準的應用,個人不允許有任何其他的設備。這帶來了一個好處,后期運維非常方便,出了任何問題,有了這個支撐,就可以很快的解決。如果業務部門也采用BYOD,后期的運維是很難想象的。在辦公領域當中,有一種CYOD的概念,你可以選規格,在這幾種規格之內你可以選擇,這也是一個趨勢。
另外,BYOD要看企業的規模而定,統一配發至少是在一千人以上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政府、央企、銀行、保險,對安全比較敏感的企業。但是對于中小型企業,只有幾十人,幾百人的企業,有時候就允許BYOD,甚至保險的代理,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機終端填寫信息,因為基本上用戶規模不太大,信息基本上是單向的,不會涉及到信息的泄密。其他的行業,民營性的,經濟更發達的行業,BYOD也可以允許它的存在。
正益無線王國春表示:BYOD的應用要從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部門來分析,BYOD其實是一個管理問題。其實從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上來看,BYOD的矛盾可以有效解決。從整體上來講,各種產品對于正益無線而言來說都是一種應用,老總用的是一種應用,財務部的也是一種應用。而平臺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種能力,可以管得嚴一點,也可以管得松一點。在開發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應用的情況配制你的能力,另外還有一個管理平臺,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在管理工具后臺適配你的應用,各行各業,各個公司,如果公司里面不同應用,不同的部門對于不同的應用都可以靈活的來處理。市場上主流的MEAP平臺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到,BYOD要根據不同的規模與行業來判定都會有不同的思考,但是安全依然是擺在大家面前的攔路虎,沒有統一的移動安全標準,誰又能說自已平臺和產品絕對安全的呢?所以可以預估未來幾年以政府牽頭的企業移動安全標準將會問世,至少在安全的界定上將會有據可查,對于企業移動信息化的進程起保駕護航的作用。
微信企業號對企業移動信息化起到加速助推的作用
而目前BAT的跨界行為比比皆是,特別騰迅發布微信企業號讓整個市場為之一震,有人說微信企業號的發布將會顛覆一批管理軟件廠商,也有人說BAT的狼群來了,所到之處草原上將不會剩下一只羊,也有人認為不要過分擔憂,在復雜的企業管理市場BAT不具備企業基因,也不可能形成顛覆。那么企業的CIO們又是如何看待BAT公司的這一舉動呢?
李紅表示:在我們同類企業中,有的企業用易信,用微信作為自己內部員工的交換平臺,包括我們跟易信也溝通過,能不能用他的平臺,根據現在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個人認為,有的企業適合,目前中鋼不太具備。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首先是安全問題,第二個是業務類型的問題,三是管理問題,如果我們和易信,公開的平臺銜接的話,可能帶來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移動化從以業務為主到以人為主,從目前來看,微信的功能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不敢說。管理的角度,它是面向社會的,我們是面向企業內部的,這個管理如何銜接?還沒有充份解決。
如果像微信、易信,這種類企業微信平臺,可以私有化定制,對于中鋼和有需求的傳統企業而言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楊寧表示:像微信這樣的平臺,它有自己的客戶,有自己的用戶,很多相關的應用都在跟它靠攏,我們自己的平臺也是需要做第三方集成。我們也做過分析,基本上也是這三個方面的考慮,我們出于安全的考慮,不會嫁接在第三方,除非一些不涉及到企業的敏感數據,核心的資產。
IDC王學亮認為:這未必是一個沖擊,企業微信號應該是一個補充,填補一個空白,企業微信號發布之后,可以方便企業員工實現溝通和交流,在一些中小企業當中有它的價值,很多種小企業是沒有IT人員開發這些應用的,但是騰訊的微信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大企業當中,在區域性非敏感業務方面會去做一些嘗試,但一旦涉及到企業的核心,或者是頻繁的數據交互的時候,很難切入到大集團當中去,更多的還是員工之間信息化的交流、通訊,或者是單向的發布公告,這里面可能會有一些嘗試。而微信企業號的主要的用戶群體還是在中小企業。
王國春認為:作為移動平臺廠商我們沒有感受到微信企業號的沖擊,從產品來看,互聯網公司講究產品,他們的產品形態不能做得太復雜,只能做簡單的移動應用。而移動平臺要比較復雜,因為涉及到業務流程和管理,騰訊將所有的技術集中到一點,而我們面對是整個企業的信息化,要比微信所承載的功能復雜得多。另外就是服務,騰訊是做線上的,我們是做線下的,他線下的服務缺乏。從IT的技術、產品、服務騰迅不具備真正做IT公司基因。談到兼容,我們也可兼容微信,微信企業號發布后,兼容也是大勢所趨。他不會去顛覆誰,反而他會推動企業移動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從整個對話來看,T哥認為企業移動信化真正進入了黃金時期,從無處著手到移動平臺的選型期,無論是平臺供應用還是管理軟件廠商都要將安全問題上下足功夫,因為企業移動信息化的未來已經到來,隨著企業移動信息化的進程日益推進,專門的咨詢服務機構和可參考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都將會催熟更多的企業加入企業移動化大軍,而這塊金礦絕不亞于信息化的投入和關注,想要掘金的廠商請準備好的斧頭和淘金工具加入戰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