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訊 4月29日(上海)
僅僅幾年前,企業擁有,工作相關以及員工擁有的私人設備之間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將他們自己的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帶入工作場合,這個區別很明顯的在減少,有些情況下,甚至消失了。
2013年,蓋特納的一項研究表示,目前,大概33%的企業擁有一個針對智能手機的自帶設備(BYOD)管理策略,47%則有著一個針對平板電腦的BYOD政策。這些數字看起來有些保守,蓋特納預測,2016年,38%的企業將完全取消企業分發設備的制度,仍會有15%的企業仍會反對BYOD。
BYOD允許員工選擇自己喜歡的設備以及平臺,它可以給企業帶來成本節省,同時,讓員工效率提升。然而,對于企業,BYOD也帶來著顯著的挑戰。許多IT部門,法律團隊及合規主任都在努力尋找一個員工需求以及監管,組織信息的治理要求的平衡。
移動化的普及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會帶來很多BYOD獨有的挑戰。前幾年,在內容生產方面,這些移動設備一度被認為比個人電腦(PC)遜色。但現在,隨著應用的指數型增長,這些設備逐漸的具備了取代PC的能力。看看一些數據吧:2013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量分別為9.68億以及195萬臺。同時,蓋特納預測,2017年,平板電腦的銷量將超過PC。
BYOD帶來了數據安全,設備管理以及信息所有權的巨大轉變。在數據安全方面,IT部門經理所關心的數據泄漏現象日益增加。隨著連接設備數量,操作系統種類逐步增加,IT部門對這些連接企業網絡的私人設備的監控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下班時,大量私人設備都會離開工作場合,這是BYOD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每臺單一的設備都擁有著成百上千條機密記錄。一旦攜帶著企業敏感數據的移動設備被盜或丟失,數據泄漏引發的風險也將超出企業的想象。
現有的信息管理策略并不能很好的管理BYOD。對于那些嚴格管理的企業來說,審核的威脅若隱若現,而未能遵守常常會帶來高昂的成本。確保員工有責任的保護企業數據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許多問題仍然懸而未決。這些問題都是由這些設備上收集,保存以及制作的電子存儲信息(ESI)造成的。目前,市場上有著很多開源以及閉源的移動操作系統,每個系統都需要不同的收集和鑒識工具。此外,由于每天都有不同的新應用上架,設備上的數據也因此將面臨更多不同的挑戰。
同樣,這些設備上維護,收集,搜索和生成的信息的責任也是不透明的。問題來源于聯邦法律民事訴訟第34條,一方當事人需要出示ESI的“管有,保管或控制的證據”。
這條法律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案例很有限,而且判決結果變化不一:一些法官對“控制權”解釋的比較寬,他們認為,當企業有權利獲取設備產生的文檔,那么企業擁有設備的控制權。而另一些法官認為,設備所有者的一方擁有著信息的所有權。這是法律不透明的區域,但隨著BYOD的發展,這個問題遲早會解決。
未按計劃就是計劃失敗
工作場所中的私人設備數量并不是BYOD政策失敗的借口。有些企業會采用完全禁止BYOD的策略,但這些方法最終都會被證明是徒勞的:去年10月,Fortinet的一次調查顯示,51%的員工表示他們不會理會企業的BYOD禁止政策。
另外,企業也不應該忽略BYOD趨勢而采取一種觀望的策略。企業應該在政策和組織層面上采取一種積極的,靈活的和廣泛的管理政策。以下是一些起草合適建議的重要因素:
l了解監管要求。給企業分發設備以及員工自帶設備采取相同的數據安全保護要求。企業需要與員工進行合作,以確保包括私人和企業分發的所有設備,符合監管標準。
l創建,更新以及傳播積極的政策。企業應該明確定義員工移動設備可接受的行為。盡管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可接受行為,但企業仍需制定社交媒體,不安全無線網絡的使用規則。讓個人數據和企業數據區分開來。確保員工了解設備上的私人數據以及企業數據的區別。
最后,企業需要避免采取萬金油政策。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不同的企業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政策。無論你的企業是從頭開始還是修改現有的BYOD策略,主動規劃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