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企業移動辦公這兩年在中國突然崛起,隨之而來的,是BYOD概念的幕后到臺前。2013年全球將有超過11.9億的工作者接觸到移動技術,而來自Gartner的數據表明,到2017年,將有一半的企業進入BYOD模式,即要求員工自帶設備上班。
從企業IT建設方面來看,移動戰略也已經成為企業下一階段IT建設的重點。埃森哲2013年CIO移動性調查顯示,79%的受訪CIO相信移動性是收入助推器,并認為它能明顯提升客戶互動和顯著影響業務發展。調查還顯示, 34%的CIO認為移動性將成為其未來一年的頭等要務,42%的CIO則將移動性列入五大重點任務。采訪數據表明,很多CIO在處理新的IT項目時都秉承“移動性優先”的考慮。而就未來一年的發展,46%的CIO表示,他們計劃變革工作流程,從而更好地將移動性融入業務中。
同樣的,BYOD與移動化在中國也保持全球同步。據IDC預計,2013年中國企業級移動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23億美元,2017年將達41億美元。中國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當員工因為企業部署BYOD而開始安裝使用企業級App后,企業級App市場與移動應用也就成為當下各個行業所關注重點議題。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已具備成為最有潛力的移動應用市場之一。
具備中國式凝聚力的BYOD自有一番中國特色,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全球論點改善產品,也可隨時采納專家聲音,辨別真我。而在這些褒貶不一的論調中,中國特色化的BYOD已經走過了兩年,而今,在井噴前又迎來了一輪觀點沖擊:
微軟謝恩偉:IT消費者化就是移動辦公
也許很多人認為微軟在移動互聯網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但筆者卻認為微軟同很多受移動互聯沖擊的企業一樣,也在積極的邁進并創新,相對微軟在互聯網領域的成功,其實也是一個“大包袱”。如同資本主義的興起,革掉了老貴族們的命,微軟在互聯網領域的壟斷,造就了當移動互聯網新貴蠶食互聯網市場份額的時候,讓微軟一下從老貴族跳到資本家隊列前茅,也是不現實的。
但作為有志的新新貴族,微軟對BYOD的認知高度,其實早已走在大路前方了。“將產品從消費者的產品,到商業用戶的產品,從客戶端的產品,到在線服務的產品能夠非常整合的提交給我們終端客戶,讓他的體驗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謝恩偉在他談到BYOD時帶來了微軟的IT消費化理念,就字面上看與企業級移動辦公室背道而馳,不過也從其中看出了微軟對BYOD的理解功力。
其實現在國內很多廠商在推廣BYOD時都在回避一些尖銳的個人使用話題,數據隱私的歸屬以及終端所有權問題。而微軟在對BYOD解讀時卻選擇了IT消費化的定義,這當中不乏微軟產品的特性,更多的卻是將BYOD概念回歸概念本質------自持設備上面。
在上篇,筆者稍有提及了BYOD的國有化差異,這里也還不想論調,繼續存有懸念。不過謝恩偉與微軟卻對BYOD是持樂觀肯定態度的。
“將來的世界,對于一個任何一個消費者,或者商業用戶,我想會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方面是一個充滿設備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就是我們不會有局限性,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時尚的愛好,自己風格不同點,他需要自己的選擇,去看我的一些終端設備,對他來說是一個什么樣的喜好,這是一個方面;將來的世界還會是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客戶端的一個世界,將來一個世界也會是這些終端設備豐富多彩的終端設備,是完全的互聯的一個世界,然后又是一個世界,就是充滿了一個我們叫從不間斷云服務的這樣一個世界。然后在這樣一個系統當中都應該是非常安全的,非常容易管理的,非常容易把最新的內容有針對性的推送到客戶端這樣一個世界,雖然比較簡單的來說,微軟的一個觀點還是就是說這是一個非常連接的,非常通過互聯網非常Connecting這樣一個環境,然后通過不同的Device,通過非常豐富多彩的內容,把這樣一個互相連接的世界能夠演化一個新的高度。 ”
從這里可以看出微軟與謝恩偉想要打造的世界,一是定制化的移動辦公環境,與其限制規范化終端型號、系統,不如放飛更自主的選擇自主而安全的App應用,打造自己個性的UI,讓移動辦公更賞心悅目、自由張揚;二是,打通云與移動端的全物聯世界,不僅僅將眼球放在移動互聯與傳統互聯網,而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新高度”,一朵真正的云,真正的BYOD。
阿爾卡特朗訊Patrick Thorel :一次軟件“翱翔”的遷徙
移動辦公的效率來自碎片化時間的整合,而視頻會議在接受BYOD洗禮時,一場會議的組織時間將成為決勝因素。隨著BYOD進入企業,企業通信也跟著自持設備一起,開始了天涯海北的奔波。隨時隨地的快速開個會,也成為了阿爾卡特朗訊OpenTouch的產品理念。
阿爾卡特朗訊企業應用市場總監Patrich Thorel就曾表示過,移動化與BYOD給了應用與軟件一次從新證明自我的機會,也許傳統互聯網領域你是老大,行業標桿,而這些到了移動領域就什么都不是了,用戶體驗決定生死。如果你在機場候機時組織一場跨部門級的會議,而當設備終端連接網絡后5分鐘內,會議沒有成功,那就注定是失敗的。可能你敗在繁瑣的會議設置上,也可能是由于移動終端界面系統的不熟悉導致的操作不當上。
Thorel表示,阿爾卡特基于此,引出了“從以設備為中心轉變為到用戶為中心”的體驗轉變。用戶的中心自然是應用,而應用的本質是軟件與App。在BYOD開始國內逐步落地生根壯大的同時,也給了軟件翱翔張翅遷徙的一次良機。
民生證劵顏陽:BYOD還需扁鵲還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民生證劵技術總監顏陽堅信IT生存的三個法則,即適度創新、風險控制及扁鵲還生(扁鵲三兄弟中,大哥的醫術最好,治病于發病之前,即事前控制)。
受制于傳統金融行業,投資者眾多,信息系統并發性處理大交易量、廣覆蓋地域,頻繁投資者交易等,系統突發行情如,業務創新多,信息系統創新能力必須能夠適應市場需要;新技術應用快,外聯線路多,如銀行、期貨、基金等,這些未雨綢繆需要考量的事物已經足夠繁瑣,而再加上尚在觀望期的BYOD來講,一切還為時尚早,非扁鵲還生般不可應對。
不過顏陽最后表示,值得肯定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終端用戶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被稱為“Prosumer”。人們通過開發的環境進行協作,通過娛樂、交流和交易,形成的一種新型的關系,這種關系存在巨大的社會價值等待挖掘。
趨勢科技劉政平:企業IT正在失去對BYOD的控制權
據趨勢科技最近調查顯示:78% 的公司允許員工使用自己的私人設備進行與工作相關的活動,而公司非常擔心由此帶來的風險和問題。
就此趨勢科技中國區高級產品經理劉政平表示:“目前企業IT正在失去對BYOD的控制權。國內的企業CIO很快會意識到,單純管理移動設備是不夠的。保護設備上的數據,并確保這些設備是‘干凈’的,然后才可進入企業網絡,這一需求已迫在眉睫。”
以往,企業的安全防護策略主要針對內網安全,但隨著BYOD的部署,移動終端的普及、虛擬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網絡邊界的延展,也在改變安全防護體系的基礎架構。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防火墻、防病毒軟件、IPS等企業安全防護的“老三樣”,已不足以滿足企業信息安全防護的需求。另外,由于移動終端和操作系統復雜多樣,BYOD 也為信息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我認為要應對BYOD給移動安全市場帶來的挑戰,必須對員工自帶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確保企業機密信息不受侵犯。不管是設備面,還是系統層面、應用層面,企業都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防護策略,集中管理各種移動終端的操作安全,才能將企業核心數據外泄風險降到最低。”劉政平說道。
結語:
可以看出,BYOD在應用層面的安全關注,也帶動了一批安全廠商與MDM方案。眾說紛紜,眾專家其實最終還是在關注BYOD的架構、應用、風險與安全策略,而這些都不是紙上談兵可以得出結論的,這里筆者不妨就此保留觀點,靜觀下實踐再論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