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新聞顧問Saeed Elnaj有文章表示:比特幣區塊鏈的設計缺陷將制約其未來發展前景。并舉例表明比特幣和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有幾個問題。首先,比特幣區塊鏈比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更大;其次,比特幣區塊鏈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而以太坊是20筆;再次,比特幣的產出機制會使其生產成本很快超過自身價值,未來可能因高額區塊鏈運營費用而失去大量算力;最后,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去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場景很難落地,也無法適應高頻交易的需求。但他也同時認為,比特幣會激發人們對于去中心化的興趣。
下面我就文中的觀點結合現階段的BCE與BCH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個觀點,比特幣區塊鏈比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更大。
我認為維持比特幣網絡運行所需要的電力是市場的選擇。一方面,比特幣的價格持續攀升,雖然近來比特幣連日出現陰跌,但高昂的價格仍然可以使礦工從中受益;另一方面,算力越多,51%的攻擊成本就越高,比特幣的網絡也就越安全。所以自愿挖礦所產生的電量過多不是一個問題,也不應該算是缺陷,這一點對于BCH也一樣。
第二個觀點,比特幣區塊鏈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以太坊是20筆。
比特幣每秒處理7筆交易,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交易量,實際是達不到的。在理想狀態下,比特幣的每筆交易平均是225字節,以10分鐘一個區塊且大小為1M來算,每秒平均能打包1000/0.25/60/10=6.67個交易。真實情況是實際交易的字節數量是大于225的,所以每秒交易達不到7筆,但即使達到了這一數量,比特幣還是會非常擁堵。以太坊的每秒20筆,跟比特幣比是高了不少,但如果跟現階段金融支付系統每秒上萬的交易量相比,是7還是20的意義并不大。設計者在當初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但當時為了防止粉塵攻擊以及交易量有限的原因將區塊大小暫時設置在了1M。
自擁堵之后,比特幣社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出現了分歧,以core為首的一派認為要解決日后可能出現的每秒萬級的交易需要進行離線處理,采用了閃電網絡加隔離見證的方法,希望將比特幣變為交易結算層。以大區塊支持者為首的礦工們希望延續中本聰的想法,將區塊擴容,堅持鏈上交易,繼續做支付貨幣。如今兩者各走各的路,是儲值路線有前途還是支付更可行,未來會有定論。
第三個觀點,比特幣的產出機制會使其生產成本超過自身價值,未來可能因高額區塊鏈運營費而失去算力。
對于比特幣來講,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比特幣產出遞減的機制使得挖礦的成本越來越高,而閃電網絡的部署又會直接影響到礦工的收益,如此一來,可能會出現礦工將算力切換到堅持鏈上交易的BCH上面,造成BCH算力增多,安全性提高。
第四個觀點,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劇烈,交易場景難以落地。
不僅是價格波動大,比特幣的手續費也存著不小的波動,如前段時間比特幣因為交易量變少的原因,手續費降到了最低,而一旦交易增多,手續費則還會是個困擾。價格波動劇烈是加密貨幣的通病,沒有漲跌限制,也沒有監管機構,幣價自然波動不斷,不過隨著市場趨于冷靜,波動會慢慢變穩,漲跌都不會過于劇烈。對于BCH來說,隨著支付功能的發展,自身的實用性會慢慢反應到幣價上面,其幣價上漲也只會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