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區塊鏈很火,火到什么地步?據2018年6月世界經合組織發布的《區塊鏈及其在公共領域的應用》顯示,全球區塊鏈相關規劃應用超過200項,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3%。而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調研結果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區塊鏈相關企業共9000余家,產業規模約4.5億元,相關產品交易、教育等衍生產業規模約20億元。
不過,火熱市場的背后,卻面臨著區塊鏈技術落地難的問題。那么區塊鏈技術落地到底難在哪兒?
第一:底層基礎設施不健全
目前,區塊鏈底層平臺性能不夠完善、兼容性不足,可拓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能力較弱,只有建設具有高效算力和大存儲的底層基礎設施,才能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和落地。
第二:相關技術不夠成熟
交易吞吐量、網絡延遲、資源利用率、受限帶寬等諸多因素也成為了阻撓公鏈應用開發的絆腳石。以應用最多的以太坊為例,其網絡經常出現堵塞,滲透率也僅有幾千萬人次,僅相當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體量。
第三:缺乏行業“領頭羊”
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刪減,但其落地的土壤——實體經濟的信息去中心化則是一件難事,源頭的寫入和隱私保密性也是無法繞過去的坎。區塊鏈應用想改變的是“生產關系”,涉及行業、生態,需要有生態的領頭羊企業或者行業協會、行業聯盟帶領,探索出更清晰的商業運營模式。
不僅是技術落地難,盤點當前區塊鏈主流底層鏈,還存在許多痛點,這些痛點提高了區塊鏈的應用門檻。
目前,比較主流的底層鏈有EOS、NAS,ACT、BTM,以快捷和安全為主要特點的3.0公有鏈項目在今年也扎堆出現,以交易吞吐量為賣點的Zilliqa、iost,以云計算為核心技術的DFINITY,已經上線的DFINITY中國版AELF,3.0區塊鏈新生態且有網易創始人丁磊直接投資的ArcBlock,以及以側鏈技術另辟蹊徑的亦來云。
實際上,從共識算法、出塊時間、底層語言、TPS(每秒處理交易量)和技術特色五個維度來對比,不同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場景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EOS語言兼容性好、性能高、出塊時間短,ACT每秒處理交易量大、多側鏈實現兩條鏈跨鏈交易事務的一致性。但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也存在諸多痛點,包括可擴展性痛點、共識機制的痛點、虛擬機和智能合約的痛點、數據存儲的痛點、隱私與監管的痛點,以及網絡P2P的痛點。
落實到商業場景應用中的沖突尤為明顯:“絕對公開透明”的設計無法滿足隱私保護、代碼安全和商業數據保護的需求;現有的只能合約語言本身也不夠成熟,無法承受系統性安全風險,難以承擔企業自身的全部業務。
專注底層技術的區塊鏈項目,是推動整個行業發展及技術落地的“底盤”。
資本市場對行業的洞悉最為敏感,據《金融時報》報道,目前擁有底層區塊鏈技術的科技公司融資筆數最多,總共達到了222筆,獲得了164億元融資。
這意味著,具備廣泛落地可能的,支持大規模商用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公司是站在行業前沿的“領頭羊”。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區塊鏈底層協議的價值遠遠超過應用層,因此,區塊鏈的研發和應用更關注區塊鏈底層技術。
也就是說:區塊鏈底層技術是現階段區塊鏈行業的攻關重點,市場需要的區塊鏈技術,必然是能夠切實落地、且能夠在滿足商業需求的同時、擁有極高安全性的底層技術做支撐。
未來何去何從?院士提出“三元平衡尋優“
現階段,區塊鏈技術存在很大瓶頸,且過度追求絕對共識,難以滿足商業需求同時會犧牲其他方面,即便獲得突破提升了性能,也需要極大的成本,對市場上的企業應用來說,并不劃算。
面對此種狀況,始終呼吁建立我國國家主權區塊鏈基礎平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認為:從科學和技術角度來講,區塊鏈實際上就是解決三元悖論,即可擴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下一代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核心應該是“三元平衡尋優“問題。
據悉,將在11月22日發布的CefaChain技術即秉承這一理論,具體技術細節披露,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下區塊鏈底層技術尚不成熟,這對行業內的每一位參與者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所在。在底層技術變革和區塊鏈行業生態成長的關鍵時期,每一次探索都具有重大意義,期待CefaChain的技術發布為我們帶來全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