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韭菜”和VC機構瘋狂進場,到2018年初真格基金徐小平助燃區塊鏈這把火,再到耿直boy陳偉星和朱嘯虎爭鋒對弈,伴隨著幣價上漲和各行業爭相布局,區塊鏈熱度一路攀升。
不過,變化也很快發生。從去年9月4日有關部委叫停ICO(首次代幣發行)給虛擬貨幣澆了一瓢涼水,到今年8月21日晚間,金色財經、火幣資訊、幣世界等微信公眾號被封停;再到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區塊鏈正經歷強監管風暴。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區塊鏈行業從業者逐漸從狂熱變得迷茫、謹慎又忐忑……看起來很美的區塊鏈還好嗎?
“十字路口”的徘徊者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區塊鏈媒體創業者Amy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曾想自己剛嘗到區塊鏈帶來的甜頭,轉眼就要迎接新一輪的“風暴”。
8月21日晚,當Amy和幾個同事談論著新一輪的發文計劃,欣賞自己剛剛制定完的計劃書時,同事突然把她叫了出去,她得知苦心經營的公眾號被關停了。
這一晚,金色財經、火幣資訊、幣世界等微信公眾號被封停,在眾人感嘆“區塊鏈自媒體寒冬已至”的當下,實際上區塊鏈猛烈的潮水也漸顯退去之勢。
但工作還是要繼續,當晚Amy徹夜難眠,第二天與幾個同事談論新的業務計劃,又注冊了新的公眾號。只不過,相比此前的慷慨激昂,對于新的業務計劃能持續多久,每個人心中都多了幾分疑慮。
徘徊前行的人不只是Amy,不少滿懷激情的創業者、傳統機構的投資人……都在區塊鏈拐點將至之時看不清前路的方向。
深耕IT行業并擁有一定積蓄的王曉天,2017年嗅到區塊鏈商機,想要在這片土地創業。本著“想賺錢先花錢”的思路,王曉天花了幾千元報了宣稱大咖云集的區塊鏈訓練營,卻發現現實和預期差距較大。所謂的專業培訓,依然講得很空泛,基本都是網絡可以搜尋到的知識,甚至在課程間隙還有一些公司打起自家區塊鏈項目的廣告,這一切讓本來干勁十足的王曉天猶豫了。
“我們一直在投交易所,但隨著幣價不斷下跌,交易所的日子也不好過了。”8月中旬,一場由區塊鏈自媒體舉辦的酒會上,一位傳統投資人告訴記者,本想著能進入一塊讓自己高枕無憂的淘金地,但入局之后才發現“水太深”,很多接洽的項目方和交易所并不是在研究區塊鏈技術,交易所的質量也參差不齊,難以尋找優質標的,目前已回歸到游戲投資老本行。
強監管后的現狀
一面是從業者的踟躕,一面是監管方的重拳。去年9月4日,多部委叫停了ICO。今年8月,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等多部委又發文,明確指出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了公眾合法權益。同時,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通過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近日,央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聯合發布《常抓不懈持續防范ICO和虛擬貨幣交易風險》,提示ICO融資主體魚龍混雜。
某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管理者張優優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能夠理解為何監管不斷趨嚴。
以自身為例,張優優此前離開傳統投資領域進入虛擬貨幣領域,是認為有更多的商業變現機會。不過“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一切不是張優優想的那樣簡單,優質項目少之又少,在利益的驅使下,即便監管聲音放出,很多平臺依然“出海”搭建平臺,進行虛擬貨幣跨境交易。至于每天翻看的白皮書,到底有幾個項目能夠真正落地,能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她也在心中打了很多問號。
“現在整個交易所也覺得很蕭條,此前泡沫被吹得太大,隨著投資者大量退出,行業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一位虛擬交易所投資者向記者感嘆,在監管之下,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所進入了比較漫長的盤整周期。一些交易所為了營造表面的交易繁榮,背后存在刷數據等操作。
目前行政法規、規章雖然可以暫時解決部分問題,但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監管層級,天馳君泰律所高級合伙人馮培律師對記者表示,難以對區塊鏈領域已經出現的問題實現有效監管。現行法律如何適用于區塊鏈領域出現的新型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在司法中予以及時解釋、完善。
“太多的人并不了解區塊鏈技術,而是把其視為一夜暴富的神話。”長期研究區塊鏈并運營多個社群的沈曉峰告訴記者,這讓很多沒有實際項目的項目方有機可乘。就現階段而言,能夠踏踏實實不談虛擬貨幣,潛心研究區塊鏈技術的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