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近期公布了全球布局區塊鏈技術的50家上市大型公司排行榜,其中中國工商銀行拔得頭籌,中國建設銀行緊隨其后,中國農業銀行躋身第五。
為什么是銀行?
有留學經驗的人大概知道,家人如果想要給你轉一筆生活費,他首先需要去銀行營業廳申請一張匯款單,然后一邊打電話詢問你的地址,一邊小心翼翼的填寫不太熟悉的英文信息,生怕填錯。其中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和轉賬手續費。這筆轉賬信息會先進入國內銀行然后進入跨國清算系統最后再到學校所在地的銀行,一周后,你才能收到這筆生活費。
再例如,一家銀行從另一家銀行購買特定數量的股票,除了這一過程需要好幾天的時間,這好幾天中甚至存在一方違約的風險。奧緯咨詢的一份報告中顯示,中間幾天帶來的損失大約每年至少65億美元。
這只是銀行及其用戶在跨境支付和銀行間清算時所承擔的成本損失,還有融資、證券交易、貸款和信用等方面所承擔的成本損失,根據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銀行內部都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大概每年能省下200億美元的成本。
除此原因之外,面對“消滅銀行”的聲音,用區塊鏈技術加固自己的堡壘是銀行的“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和“先下手為強”策略。
2017年2月,招商銀行就宣布在區塊鏈技術上實現突破,成為了首家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這三大場景。
而農行2017年8月與趣鏈共同宣布了基于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上線,并于8月1日成功完成首筆線上訂單支付貸款。
建設銀行作為全球市值第二大銀行也已與IBM合作,在香港開發和推出一個“區塊鏈銀行保險平臺”,為其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提供服務。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實時共享的保險政策數據查看,簡化CCB(亞洲)的銀行保險業務。
這些項目都代表著,銀行業正努力將區塊鏈技術融入目前的基礎設施中,從而完成自身的變革。不僅中國銀行,實際上全球銀行均是如此。 如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所言:“生于互聯網,死于區塊鏈。”,這句話就像是懸在傳統企業和互聯網巨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提醒他們處境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