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支付
瑞士各地允許數字資產支付,且不會涉及征收增值稅,不過部分數字資產支付會受到《反洗錢法》的監管。瑞士楚格州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了有名的“數字資產山谷”,當地政府早在2016年就已經宣布將允許其市民使用數字資產支付政府服務。2017年9月,瑞士基亞索市政當局也宣布將開始接受使用數字資產進行納稅,稅款支付額度不能超過250瑞士法郎(大約265美元)。
是否允許交易所境內運營
瑞士允許數字資產交易所在境內開設,態度相對開放,但是瑞士并未對數字資產交易所單獨設立合規牌照。目前,主要的瑞士本土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都擁有VQF(Financial Services Standards Association)會員資格,會員資格中包括了對數字資產的經營范圍。
是否允許首次數字資產眾籌
瑞士對首次數字資產眾籌持肯定態度,目前,其監管法規也正逐步完善。2017年9月,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一項關于數字資產眾籌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目前瑞士還未制定針對數字資產眾籌的完整法規,但是依據數字資產眾籌的組織形式,數字資產眾籌的部分環節需符合當前金融市場的監管法規:當所籌數字資產為支付工具時,該活動將會受到《反洗錢法》的監管;當涉嫌吸收公眾存款時,發行主體需要持有銀行牌照,并受銀行法監管;當所籌數字資產具有類似證券性質時,籌集主體需要有證券經紀商的牌照;當籌集到的資金由外部第三方管理時,還需要符合集合投資計劃的相關規定。隨著瑞士數字資產眾籌數量的增加,2018年2月,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另一份指導意見,意見中將數字資產分為可相互重疊的支付類數字資產、功能類數字資產、資產類數字資產三大種類,其中,最后一類會被歸類為證券,同時,只有當功能類數字資產的唯一目的是授予應用程序或服務的數字訪問權限時,并且只有在發行時已具備此種用途時,方不屬于證券。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投資
瑞士并未限制數字資產投資,同時,數字資產投資收益暫不征稅。
德國:政策相對明確,并正積極完善,監管嚴格指數: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支付
德國對于數字資產用于支付的態度非常積極,早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財政部就宣布比特幣是一種“記賬單位”并可以被用于支付。
2018年2月27日,德國財政部進一步下發指示文件,用戶用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資產支付時,買賣雙方其實是在提供法幣和數字資產兌換的“補充服務”,根據2015年歐盟法院對增值稅(VAT)的裁決,除了已經包含在商品價格中的增值稅,雙方將無需繳納其他稅項。
是否允許交易所境內運營
德國目前對于數字資產交易所沒有出臺明確的監管政策,但或將納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的監管范疇。BaFin在2018年3月28日發布的針對數字資產眾籌的指導意見中,要求提供與數字資產及數字資產眾籌相關服務的市場參與者在處理相關業務時必須審慎考慮數字資產的分類及對應遵循的法規。2018年1月29日,柏林數字資產交易所Crypto.exchange GmbH由于其欺詐行為被BaFin要求立刻停止金融證券業務。
是否允許首次數字資產眾籌
德國對首次數字資產眾籌持保守態度,但目前并未予以禁止,且正在積極完善相關的監管法規。2017年11月9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曾發出警示公告提醒廣大投資者首次數字資產眾籌是極具風險、帶有投機性質的行為,并列舉了一系列的風險點,鼓勵公眾在參與首次數字資產眾籌之前做好詳盡的研究。
隨著德國數字資產眾籌的數量增加,BaFin又于2018年3月28日發布了進一步指導意見,明確了數字資產眾籌所涉及的數字資產屬于金融工具,將落入證券監管的范疇。BaFin將針對具體數字資產眾籌項目給對應數字資產分類,決定它是《德國證券交易法》(WpHG)及《德國金融工具市場指導》定義的“金融工具”,還是《德國證券招股說明書法》(WpPG)定義的“證券”,還是《德國資本投資法》(VermAnlG)中定義的“資本投資”,然后決定所需遵循的對應的政策法規。除以上幾條法規外,如果條件滿足,數字資產眾籌還將遵循《市場濫用行為監管條例》(MAR)等國家及歐盟級別證券監管范疇內的其他法規。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投資
德國目前暫未限制數字資產投資,但BaFin多次發出公告提示投資人注意風險,并鼓勵投資人在投資前仔細研究區塊鏈及數字資產技術,了解自身所面對的風險。
對于投資收益所需繳納的稅項方面,暫無明確政策法規,但鑒于BaFin宣布數字資產需落入證券監管范疇,未來數字資產的投資或將遵循與證券投資類似的稅務規定
(2)大洋洲地區
澳大利亞:環境寬松,法規完善,保持穩定,監管嚴格指數: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支付
澳大利亞政府是世界上少數全面放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產交易和流通的國家之一,2017年7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認可比特幣的貨幣地位,并正式實施免除對比特幣的雙重征稅、交易稅以及商品與服務稅政策。在2017年7月1日之前,澳洲數字資產的消費者需要支付兩次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簡稱GST),一次是在購買數字資產時,另一次是在使用數字資產購買其他商品和服務時。
是否允許交易所境內運營
澳大利亞正推行對數字資產交易所的注冊登記制。2017年底,澳大利亞參議院正式批準通過了《2017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修正案》,授權該國金融情報機構——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分析中心(Austrac)監管比特幣交易所,該法案規定,澳大利亞的比特幣交易所需要在Austrac登記注冊,在“數字資產交易所登記冊”上留底,此外,交易所還要制定一系列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尋找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的解決方案,驗證客戶的身份信息,報告任何可疑的活動,國際交易或有超過1萬澳元的大額交易也需上報Austrac。交易所還需要將部分交易記錄以及客戶身份信息保留長達7年的時間。上述政策于2018年4月3日正式施行,政策期限為6個月,若在此期間內沒有遵守條款,交易所將被采取強制措施;此外,若交易所的注冊申請處于審核當中,Austrac將考慮通過過渡期的方式允許現有公司繼續提供服務,但必須在5月14日前進行注冊。
是否允許首次數字資產眾籌
澳大利亞政府對數字資產眾籌的態度較為包容。2017年9月28日,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簡稱ASIC)發布了監管指引,指出:首次數字資產眾籌的法律性質取決于某一個具體的數字資產項目是如何構成及操作的,以及所籌數字資產背后所代表的權利,監管機構將依據項目所涉及的行業與業務的差異適配于不同的法律法規。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投資
澳大利亞對數字資產投資持開放態度,但在特定場景下將對其收取相應的資本利得稅。
一方面,如果出于投資目的持有數字資產(即追求投資回報或用以維持某個公司的運營等),則該項數字資產在增值時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但若持有該項數字資產超過12個月,稅務局會給予一定的稅務優惠。如果出于個人使用目的持有的數字資產(如主要用來支付或做等價交換其他消費品),金額10000澳元以內的無需繳納資本利得稅。
新西蘭:態度持續保守,政策依舊較緊,監管指數: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支付
新西蘭央行對數字資產支付持保留態度,并未認可數字資產的法定地位,認為數字資產擴展了人們可以相互交易的機制,但數字資產“交易量較小”、“匿名性與信貸發放不匹配”,“暫時無法替代傳統的支付系統”。
是否允許交易所境內運營
新西蘭對數字資產交易所實施嚴格的管理,新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明確指出,數字資產屬于證券,要求交易所、錢包以及經紀商等所有涉及數字資產的服務供應商都需要依據《金融市場管理法》在金融服務供應商登記系統(FSPR)中登記,支付申請費用、稅款,以及遵守公平交易規則,履行反洗錢法規定的義務。目前政策暫未變化。
是否允許首次數字資產眾籌
新西蘭金融監管局認為,所有數字資產都是證券,屬于《金融市場管理法》監管范圍,并且,在某些情況下,根據數字資產的特征和經濟實質可將其歸為金融產品,如債權證券、股權證券、托管投資產品或衍生品。其他情況下,若不屬于金融產品,發行方企業必須遵守“金融市場管理法”下的“公平交易法”(Fair Trading Act),且這項法律不僅適用于國內產品,也適用于新西蘭境外提供的數字資產產品。此外,數字資產眾籌方還需遵從其他進一步的監管,如反洗錢法等。目前,相關政策暫未發生變化。
是否允許數字資產投資
在數字資產投資方面,新西蘭政府并未禁止投資者參與,但整體態度相對保守,曾向用戶警示數字資產投資的風險。
三、區塊鏈產業鏈回顧及展望
區塊鏈作為一種革命性技術,在賦能各類產業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一個完整的產業,我們將區塊鏈產業鏈分成五大板塊:·硬件、基礎設施:為各種區塊鏈提供、整合底層算力和硬件支持;·區塊鏈底層平臺:為各種區塊鏈應用提供底層架構、開發平臺和生態;·通用技術:讓區塊鏈應用更方便部署和被應用,為開發者和用戶服務;·垂直應用:將區塊鏈應用于各個行業及場景,服務最終用戶;·服務設施:幫助資金、信息等流動,為產業鏈參與者提供專業服務。
3.1硬件、基礎設施
為各種區塊鏈提供、整合底層算力和硬件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現狀及未來趨勢:
目前礦機主要用于以比特幣為主的使用PoW共識機制的幣種挖礦。專業礦機多使用ASIC芯片,其計算效率可以比顯卡等高出很多倍,但只能針對特定的算法打造,即只適用于單一幣種或者某些算法相似的幣種。另外,專業的ASIC礦機也造成了區塊鏈網絡的算力集中,且在挖礦過程中消耗掉了大量的電力能源。火幣區塊對鏈該領域的看法有三點:
專業ASIC礦機的競爭格局已初具雛形,未來頭部效應將更加明顯:目前專業礦機使用的ASIC芯片主要由礦機廠商設計架構,再由臺積電等傳統芯片廠商研發和代工生產,即核心研發技術由芯片廠商掌控,但仍需要礦機廠有芯片架構設計能力,這就形成了一定進入壁壘;另外,隨著挖礦需求的增加,ASIC芯片的價格也顯著升高,對小規模、議價能力低的礦機廠商造成一定壓力,整個行業出現優者更優的現象。
顯卡礦機未來將以長尾形態與ASIC礦機并行存在:顯卡礦機與ASIC礦機相比通用性更強,可以針對多個幣種,就像加強了顯卡配置的電腦,更適用于公眾。且在圖形算法方面顯卡的計算速度更高。另外,為了防止ASIC礦機集中算力,不計成本地進行51%攻擊,未來可能將由更多區塊鏈項目采用對抗ASIC的共識機制,比如PoS或PoW+PoS等。但是,挖礦顯卡的設計技術掌握在英偉達、AMD等傳統廠商手中,任何使用這些顯卡的設備都可以作為礦機,因此將不會有專業的顯卡礦機廠商出現,而是長尾地分布在多數用戶手中。
未來行業的機會在于低能耗的礦機:無論是ASIC礦機還是顯卡礦機,在挖礦的過程中都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能源,而挖礦的過程僅僅是重復進行公式計算,沒有產生太多價值。未來,類似CDN挖礦的低能耗挖礦需求可能會增加,將給礦機廠商帶來新的機會。
3.2區塊鏈底層平臺
為各種區塊鏈應用提供底層架構、開發平臺和生態:(排名不分先后)
現狀及未來趨勢:
經金準人工智能專家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數十個基礎鏈平臺項目,該領域已經極度擁擠。底層基礎鏈相當于區塊鏈的操縱系統,是區塊鏈應用的基礎。可以說,誰能做出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誰就有大概率成為區塊鏈巨頭。目前該領域頭部效應已經開始出現,預計短期之內競爭還會加劇,但未來競爭格局將進一步集中。未來基礎鏈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跨鏈交互性成為重要的評判標準:隨著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逐漸成熟,跨鏈交互需求也日益增加,也有越來越多的跨鏈平臺應運而生。跨鏈的優勢主要在于:1)性能提升:跨鏈是解決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途徑之一,這也是跨鏈最直接的價值;2)信息交互:雖然區塊鏈去除了國界的限制,但是各個獨立的區塊鏈本身還是類似一個個的局域網絡,跨鏈帶來的信息交互可以讓數據、信任在各個局域網絡之間傳遞,形成一個互聯、互通、互信的通訊網絡;3)價值轉移:每一個獨立區塊鏈都是一個價值經濟體,在各自的體系中產生各自特有的價值,跨鏈區塊鏈是連接獨立區塊鏈的中樞,只有實現跨鏈才可實現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價值交換,連接不同行業,使區塊鏈真正變成一個價值流通平臺。
性能不是唯一評判標準,用戶對“開發者友好”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過去的幾年里公有鏈領域在提高TPS性能方面做出了眾多探索,包括閃電網絡、分片、側鏈、改進共識機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出現非常“開發者友好”的底層平臺。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好用的”平臺出現,比如針對更多通用的應用場景嵌入成型的開發模塊,降低對應用程序開發者的要求。
垂直應用領域的基礎鏈機會出現:我們知道TCP/IP協議定義了互聯網的標準協議,而與之相比,區塊鏈的世界更加復雜,不同場景和行業對共識機制等區塊鏈邏輯都有不同的需求。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未來并不一定是通用的基礎鏈一統天下,每個垂直領域內的基礎鏈也存在機會。目前已經有少數垂直行業的基礎鏈出現,未來隨著“區塊鏈+行業場景”的深度磨合,各個垂直領域將有更多的業務邏輯上鏈。
3.3通用技術
讓區塊鏈應用更方便部署和應用,為開發者和用戶服務:(排名不分先后)
現狀與未來趨勢:
由于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其在行業應用中也有非常多的共通性。區塊鏈通用技術層主要目的就時滿足各個垂直行業在應用區塊鏈時的共通需求,如分布式數據、分布式數據交易、代碼審計、隱私加密服務等,可以將其理解為部分區塊鏈技術的外包。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未來,區塊鏈通用技術的發展較為明確,且將呈現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
通用技術的普及加快行業應用的落地:通用技術平臺降低了區塊鏈應用開發的門檻,加快了應用落地的進程。如新的應用可以直接采用現有的IPFS等分布式數據存儲解決方案,而無須自己開發,好比互聯網世界的應用直接采用阿里云、百度云等現有存儲方案,無需從零開始。
各垂直行業區塊鏈應用的成熟將催生新的通用需求:模式的成熟使得共通性更加明顯,隨著區塊鏈的普及,通用技術領域必將出現新的機會。我們可以猜想,應用程序入網身份驗證也是每個區塊鏈項目的必需品,未來這方面可能也將出現通用的技術平臺。
3.4服務設施
幫助資金、信息等流動,為產業鏈參與者提供專業服務現狀與未來趨勢:
區塊鏈產業鏈上的周邊業務包括數字資產交易所、媒體及社區、行情及資訊終端、數字資產錢包等,該部分周邊業務屬于行業的信息、資訊端口以及交易、資金匯集中心。隨著行業的發展,該產業鏈環節具有較為明確的發展前景,但同時,由于該產業鏈環節本身的特性(最接近互聯網,核心邏輯是資源整合),未來都將是一個頭部效應不斷強化、強者恒強的領域。
去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與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可能并存:數字資產交易目前主要是通過交易所“鏈下撮合”的方式進行,即并未實際記錄在區塊鏈上,并且,流動性是分割的,分散在不同的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所。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交易,即“鏈上撮合”方式進行的交易會越來越普遍。但由于在交易體驗上的差異,未來一段時間內,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交易可能更偏向面對各類分布式應用的用戶,提供簡單、友好的數字資產兌換服務,而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交易,則會更多面向投資、交易驅動型的用戶,提供極致的交易體驗。
行情、資訊終端可能會充當交易聚合的入口:由于目前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存在的流動性分割現狀,用戶需要在不同的交易所注冊不同的賬戶進行交易,過程繁瑣,而行情、資訊終端,憑借其在交易用戶端積累的優勢,將會逐步滲透至提供聚合交易服務,讓用戶通過一個賬戶,實現在各個交易所交易的功能,成為數字資產領域的“同花順”。
錢包從長期來看可能成為各類應用的入口:移動互聯網時代,如同各類App作為用戶感受移動互聯網的窗口,未來,區塊鏈時代,各類Dapp也將成為用戶直接參與區塊鏈的主要方式。由于用戶與Dapp的交互需要消耗數字資產,而錢包作為協助用戶管理各類數字資產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能會成為新時代的應用商店,成為區塊鏈3.0時代真正的超級流量入口。
3.5垂直應用
該領域項目將區塊鏈應用于各行業場景,服務最終用戶。
目前,從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來看,區塊鏈賦能的應用場景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相關:(1)交流效率低、信任成本高的領域;(2)對信息可驗證性、共識有極大需求的領域;(3)對大體量數據分享和計算有較大需求的領域。
支付、清結算等貨幣市場應用
現階段商業貿易的交易支付、清算都要借助銀行體系。傳統的銀行體系下,支付需經過開戶行、對手行、清算組織、境外代理銀行(若涉及跨境支付)等多個組織及較為繁冗的處理流程,往往需要依賴第三方的中央清算機構,造成了支付及清結算費用高且效率低。尤其是對于小額跨境支付來說,高昂的手續費及漫長的等待時間所造成的負擔尤其沉重。區塊鏈帶來的效率提升主要來自兩方面:利用無地域限制的通用數字資產作為支付媒介,減少中間流程;以及利用去中心化共享賬本技術,減少清結算效率。主要項目如下:
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未來區塊鏈在這一領域將有兩種普及路線:
短期來看,以數字資產作為支付匯款的媒介貨幣將有極大前景:目前已經有很多家利用數字資產做支付(尤其是跨境支付)的服務商,比如提供企業間匯款的BitPay,Veem,Wyre和提供個人用戶間小額支付的Abra。這些公司使用數字資產作為媒介貨幣,利用其無國界性節省跨境支付中境外代理銀行所涉及的時間和中間人成本。比如BitPay提供的比特幣跨境匯款服務可以將匯款時間從4個工作日降低到1個工作日,匯款手續費從7%降至1%。同時通過差價合約等金融產品對貨幣進行對沖,確保支付賬單的實際價值不會發生變化。BitPay公司月匯款金額已超過100萬美元,且已與Lush等大型快消品牌合作。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這種匯款方式正在逐步被大型企業接受,該領域短期之內即將開始進入規模化階段。
長期來看,區塊鏈將從協議層變革支付和清結算領域:支付的協議層變革在上述數字資產匯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為銀行后臺賬本制定標準規范,使得銀行間共享清結算數據更加容易,從根本上提高支付效率。目前在全球跨境支付市場上,最先使用區塊鏈技術完成其商業化應用的是由瑞波幣實驗室研發的跨境支付網絡Ripple,它借助區塊鏈協議為全球大型銀行提供跨境匯款方案,試圖打造基于區塊鏈的全球金融傳輸網絡以取代SWIFT。類似的支付網絡還有美國支付協議網絡Stellar和中國跨境支付項目OKLink,二者主要針對中小型持牌金融機構。我們認為長期來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支付網絡是解決支付和結算流程成本和效率問題的最好方案,尤其可以解決中小型機構的支付痛點,大力促進普惠金融。
證券、票據、另類投資等資本市場應用
目前金融資產交易依賴于中心化的確認。比如證券交易體系中,全部證券登記及結算任務由中央登記結算機構負責完成,該中心化結構體系的維持和運行,依賴復雜的規章制度和審計流程。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去中心化能夠讓各參與主體在無需相互信任的情況下進行完全自由的交流,各個節點只需信任整個網絡以及網絡所帶有的共識機制,這樣一來可以縮減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信任成本,以及層層中央結算流程造成的時間成本。主要項目情況如下:
未來,這一領域可能存在的方向和趨勢有:
證券市場區塊鏈化方面已有美國“正規軍”進入,未來將有更多發達國家相繼效仿:2015年1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批準Overstock旗下區塊鏈證券交易平臺T0交易并結算證券。該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債券、股票等數字資產,構建一個更加快速透明的“交易即結算”的證券發行交易平臺。2017年10月,證券類數字資產發行平臺Polymath上線,為證券類數字資產的發行、確認和交易提供服務。金準人工智能專家預計,隨著各國區塊鏈及數字資產的政策日益完善,未來將有更多交易所效仿美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證券市場。
票據市場中國央行率先嘗試,落地在即,有望產生示范性效應: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這標志著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央行將成為首個研究數字資產及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
更多資產相繼上鏈,推動各垂直領域的資產交易平臺形成:在另類投資領域,也有不少企業做出了嘗試。早在2015年10月,納斯達克就在和區塊鏈初創企業Chain合作下正式上線用于私有股權發行及交易的Linq平臺。REITs方面,也有創業公司Global REIT、瑞資科技等多家公司做出嘗試,將房產信息數字化之后作為鏈上資產,并利用分布式賬本和分布式存儲技術對其定期審計,提高效率。在能源領域也有中國的能鏈眾合等公司開始結合區塊鏈,基于區塊鏈上的碳排放量等資產開發結構性金融產品。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分布式資產交易平臺在模式上有著極大共通性,一旦某一個垂直行業的平臺落地就會極大刺激其他行業的探索和發展,未來跨行業復制效應會極其明顯。
醫療健康
目前醫療領域區塊鏈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電子病歷,遠程醫療,醫療保險方面。應用主要凸顯了區塊鏈在信息真實,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去中心化儲存,智能合約的特性,解決了醫療數據零散存儲,隱私保護不足,信息安全性欠佳等問題。目前Medical chain和Medibloc團隊集中于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區塊鏈技術的開發。Medical chain通過非對稱加密和Hyper ledger來保證用戶擁有100%的信息權限控制。Medibloc通過零知識代理重加密和IPFS實現完全的信息權限控制和去中心存儲。目前在互助保險方面Medishares通過智能合約提升互助資金池安全并為理賠核準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主要項目如下:
我們認為未來圍繞大健康和醫聯體分級診療制度而構建的區塊鏈應用將成為熱點:
大健康多維度個體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得到實現:結合IOT,可穿戴設備,鏈上電子醫療病歷,機器學習技術構成的長期健康管理閉環將通過點對點存儲,重加密,子母鏈,以及鏈下支付通道實現信息訪問權限資本化,促進醫療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技術普及,實現生命全周期長期健康呵護和疾病預防。用戶可以選擇將日常體征數據租賃給人工智能開發者和醫學研究機構,數據有助于AI技術關鍵環神經網絡的開發,可應用的AI技術又反過來為用戶健康提供多維度測評并給出個體解決方案,從而形成閉環。火幣研究院認為在機制設計上對于參與者行為進行正向引導,思考各方面真實訴求,形成共贏機制的平臺將會脫穎而出。
促進現代分級診療制度發展:通過智能合約和上鏈保證了信息真實與透明,提高了保險運營效率,促進了商保直賠。有助于解決醫保支撐不夠導致的醫院之間報銷差異明顯和基層人才首診激勵動力不夠問題。通過去中心電子病歷存儲和重加密技術降低集中控制的風險,以及信息存儲成本,保障了患者隱私,解決上下轉診信息調閱難。助力遠程醫療和國際醫療第二建議的普及。
供應鏈溯源及金融
區塊鏈對供應鏈領域的變革主要有供應鏈溯源及確權和供應鏈金融兩個切入點。供應鏈溯源及確權方面,目前已經存在多種解決方案,包括唯一圖案標記、二維碼、RFID芯片等。大體思路都是給貨品賦予一個唯一的數字ID,從生產環節開始記錄原材料信息、生成地信息、貨品物流信息等。這些傳統解決方案的問題在于防偽數據存儲在了中心化結構上,易于篡改。而基于區塊鏈的防偽溯源,將貨品的實時數據存儲在去中心化結構之上,任何人都無法篡改,公信力更高。更重要的是,基于區塊鏈可以生成智能合約,實時確定貨品的所有權和處置權的歸屬,使整個供應鏈更加自動化。
供應鏈金融方面,銀行和核心企業供應鏈生態系統內的企業可以建立共享的賬本及交易信用歷史,提高銀行在處理貸款信用審核的效率,且基于區塊鏈溯源和貨品確權系統,銀行審核企業倉單等抵押物的流程將進一步簡化,縮短寶貴的貸款周期。就融資成本來說,銀行優先服務于大型供應商,而中小企業雖然手握優質的供應鏈資產,還是由于自身的信用缺乏而難以從銀行處獲取低成本的資金。區塊鏈可以將核心企業應付/賬款、各方庫存、商業票據等供應鏈資產轉化為鏈上可以拆分、流轉的數字資產,并引入信用背書機制,使得企業的身份和信用可以得到多維的認證,比如供應鏈上下游的“按時交貨”、“按時付款”都可以作為信用的背書,這樣一來信用可以在各個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傳遞,實現多級融資。具體這一領域相關項目或玩家如下:
未來,這兩個切入點將可能有較大的發展機會:
供應鏈溯源及確權領域,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需求共同驅動區塊鏈的普及:2017年3月,國際海運第一巨頭馬士基航運已經與IBM Hyper ledger項目合作,完成了對施耐德電氣貨物跨大西洋運輸的全過程測試,過程中利用區塊鏈共享賬本及智能合約技術節省通關文件審核以及清點貨物的時間,將原本需要60天的運輸流程降低到兩周,并節省了厚達25cm的紙質文件;國內目前已有電商巨頭京東于2017年7月發布區塊鏈防偽追溯開放平臺,面向京東生態內的品牌商免費開放;另外還有一系列創業企業,如為頭部奢侈品公司提供防偽溯源的唯鏈(Vechain)項目,以及服務于小型畫廊的藝術品防偽溯源項目天權優成等等。我們認為,防偽溯源不僅僅是大型公司的需求,類似小型畫廊的小眾、高客單價的領域也具有極大發展空間。該行業發展將由兩極需求共同驅動。
供應鏈金融領域,核心企業為主要助推作用力:核心企業作為整個供應鏈體系的關鍵節點,常常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信用幫助供應鏈上有的供應商更好的穩定現金流,以便自己能擁有穩定的供應鏈并及時收到上游貨品。2017年初,富士康集團推出了首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ChainedFinance,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多級融資,主要服務于自身供應鏈上的供應商。2017年中,海航集團與創業公司復雜美合作推出了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票據平臺“海票惠”,服務于自身供應鏈。2018年,京東、阿里及騰訊也發布了其各自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雖然中小型供應商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痛點更加明顯,但由于供應鏈金融涉及的相關企業繁多,不是依靠一家之力就能實現落地,所以行業發展將呈自上而下頭部推動的趨勢。
未來基于溯源及確權系統的供應鏈金融將衍生出更多產品,想象空間極大:供應鏈參與者可以基于區塊鏈設置智能合約,將賦予供應鏈金融新的玩法。比如在某種特定狀態下自動為貨品確定所有權,這樣一來貨品在運輸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動態的質押,且所有權已經記在區塊鏈上,如果發生糾紛可以輕易的發起仲裁。
版權確認及交易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內容及版權交易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然而盜版、侵權仍舊制約了數字內容行業的發展。同時,版權所有者在互聯網體系中的話語權較小,盈利空間被渠道擠占,嚴重打擊了創作積極性。區塊鏈則通過時間戳的形式,將內容和信息進行記錄、傳輸和存儲,并無法篡改,良好解決了當前版權保護的注冊、確權和驗證問題。同時,區塊鏈也可構建起一個去中心化的版權交易網絡,提高創作者本身的地位,讓內容產生的收益從平臺流向創作者本人。該領域相關項目如下:
未來,區塊鏈有望在如下方面對該領域進行持續滲透:
緊迫的需求和日益提升的用戶付費意愿是區塊鏈確權落地的基石:區塊鏈的防篡改性與版權確認的需求有天然的結合性,目前該領域已經有眾多玩家進入,如中國的版權確認及文化資產交易平臺“墨鏈(Ink)”,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華夏微影文化傳媒中心聯合打造的微視頻登記、確權、監管、交易、分享和結算平臺“微視頻360”。音樂媒體巨頭Spotify也于2017年收購了紐約創業公司Mediachain,用于維護原創作者的版權。另外,內容產業是基于用戶付費的邏輯,隨著知識產權意識的普及,用戶為優質IP付費的意愿越來越強,進一步為區塊鏈確權在內容產業落地營造了優越的市場環境。
基于區塊鏈確權的版權交易使長尾內容價值凸顯,推動市場扁平化:傳統內容產業中,頭部IP效應明顯,而許多頭部IP都是由平臺炒作而成,被哄抬后的市場價格可能超出公允價值。另一方面,眾多腰部和尾部內容由于沒有大型平臺支撐,而無法獲取足夠的市場關注度,價值被低估。我們認為,隨著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的落地,平臺所產生的推動效果減弱,頭部及尾部IP都將獲得更合理的市場化定價,縮小頭尾部的價格差距。
區塊鏈確權促進內容產業跨界結合,推動產業升級:2017年6月起,美國個性化人工智能公司ObEN與女團SNH48達成合作,基于PAI公鏈為SNH48成員制作全球首款明星虛擬人工智能形象,在線上與粉絲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證明區塊鏈上的形象是對應明星自己的形象,而不是其他人基于明星的照片和聲音仿制出來的山寨產品,就需要借助區塊鏈確權系統。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過去被確權問題及盜版現象限制的IP跨界合作將隨著區塊鏈的落地活躍起來,帶來內容產業與其他諸如社會服務業、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如人工智能)等其他行業的進一步融合。
數字廣告
數字廣告行業經歷了傳統購買階段(廣告位投放)、廣告網絡購買階段(媒體組合投放)和程序化購買階段(智能精準投放)。雖然數字廣告領域的智能化、程序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但也大幅提高了很多參與者的門檻,廣告主需要依賴專業的第三方進行廣告投放、程序化采購,然而各方之間數據不互通,其結果便是相互之間的信任不斷喪失,鏈條上引入越來越多的環節,比如廣告驗證、數據監測、廣告攔截等。而區塊鏈的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正好可以解決廣告鏈條上的信息割裂、欺詐問題,為共識奠定了基礎。涉足數字廣告領域的相關項目如下:
我們認為,未來:
區塊鏈將率先改造低頻次的廣告場景:數字廣告已進入程序化購買階段,實時出價交易可達毫秒級的確認速度,然而,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暫無法實現高并發,各條基礎鏈大多每秒僅能支持幾十、上百左右的交易數,且所有的應用共同占用一整條鏈的資源,相互擠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對數字廣告領域的變革。我們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區塊鏈將更多側重于滿足低頻次的場景需求,例如廣告發布、文案及內容推廣、品牌營銷等。
區塊鏈對廣告領域的改造將逐步從反欺詐、去中介化直接營銷等演化為廣告效果綜合管理及評估工具:傳統數字廣告領域,投放效果歸因一直是一個重要卻較為復雜的問題,由于從廣告投放到用戶轉化會經過多個環節,可能涉及多次曝光,如果按照點擊或轉化付費,則部分媒體的曝光作用可能被忽略。而基于區塊鏈及其可追溯的特性,量化的問題就能被解決,升級成為廣告主的媒介綜合管理及評估工具,而媒體也能有更透明的收益分成機制。
游戲
游戲作為具有海量用戶、原生數字化的領域,天生契合區塊鏈技術。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區塊鏈對游戲的改造,并不在于其體驗和玩法,而在于為游戲設定更為開放、公平和互信的環境和機制,將原先控制在開發廠商手中如同黑箱的游戲,逐步開源、透明化。區塊鏈游戲領域,相關項目如下:
除此之外,未來,游戲領域與區塊鏈還可能會有如下的結合點:
玩家數字資產交易是一大重點方向:傳統游戲中的虛擬資產,包括游戲裝備、皮膚、坐騎等的所有權最終屬于游戲廠商,且依賴游戲的存續,用戶無法通過正規途徑將虛擬資產向現實資產進行轉化;同時,游戲中的虛擬資產大多處在封閉體系之中,缺乏共通性。區塊鏈技術的存在,則有望改變虛擬資產流通方面的局限,通過虛擬資產上鏈,用戶借助數字資產進行交易,且能大大降低玩家的交易風險,目前,DMarket 以及Bit.Game均有在嘗試搭建基于區塊鏈的游戲資產交易所。而虛擬游戲Decentraland之中可進行的土地拍賣流轉,也正是虛擬資產通過區塊鏈進行交易的體現。
區塊鏈有望改變傳統游戲分發、營銷模式:傳統游戲模式下,游戲推廣及分發大多依賴于大型的游戲渠道,包括Steam游戲平臺、騰訊的Wegame游戲平臺等,但該部分渠道成本相對較高,對中小開發者造成較大的壓力。區塊鏈可以將玩家、開發商等聚集在一個經濟體系中,開發商事先購買數字資產,轉入智能合約獎勵池中,玩家通過轉發、完成任務等形式可獲得這部分獎勵,并可用于購買游戲等,以此實現低成本的游戲推廣。2018年,去中心化的游戲分發平臺Refereum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并與游戲直播平臺Twitch及游戲引擎公司Unity達成了合作。
四、區塊鏈技術發展回顧與展望
經濟活動的發生依賴信任。今天,幾乎任何一種形式的經濟活動都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存在。引入第三方后,原先完成經濟交換所面臨的不確定便大大降低。然而,第三方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點。第一,需要支付費用,在某些場景下可能較高;其次,過分依賴第三方可能帶來安全問題,部分敏感數據或保密信息可能泄露;另外,第三方的可信任程度依舊存在不確定性。這便是區塊鏈技術存在的意義和需要解決的痛點,其本質是在公開、分散、對等的網絡條件下實現大規模協作的工具,與傳統的中心化調配具有較大的區別:
圖24:區塊鏈分布式協作與傳統中心化協作對比
4.1我們已處在激動人心的分布式、開放經濟生態的技術攻堅階段
區塊鏈技術的現實應用,源于中本聰當年原始論文《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的比特幣及背后全新的價值轉移方式。目前,比特幣網絡已正常運行近10年,比特幣也已不再是唯一的數字資產及區塊鏈應用。比特幣進入主流的同時,也引發了關于區塊鏈技術的激烈探討。結合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發起人、分布式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肖風先生提出的觀點,金準人工智能專家認為,區塊鏈將經歷三個層次和階段的發展,而我們已處在最激動人心的分布式、開放經濟生態的技術攻堅階段:
第一層(階段),分布式通訊、傳輸網絡
區塊鏈的最底層和初級階段,是一個解決點對點溝通和傳輸的分布式網絡。該分布式網絡的核心在于一致性,換句話說,即如何在一個任何參與節點都能夠發起、交互及廣播信息的環境下,通過預設的算法、協議進行同步。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一預設的算法、協議被稱為共識機制。分布式網絡技術早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感受最深的便是BT下載和“種子”這一類P2P分享傳輸應用。最早的P2P分享傳輸源于1999年一位美國的大學生肖恩范寧開發的一個名叫Napster的軟件,用戶啟動該軟件后,計算機就會變成提供上傳下載服務的微型服務器,可為用戶和其他使用Napster軟件的用戶提供傳輸和下載。
圖25:點對點傳輸下載應用
第二層(階段),分布式賬本
區塊鏈的第二個層面和階段,是一個借助加密的方式,進行分布式記賬的賬本。其衍生出的分布式金融體系,與我們傳統的金融體系,是具有極大差異的。其最大的差異在于體系的維護成本,即當傳統金融體系需要一整套復雜、繁重的設施保證其運行,分布式的金融體系只需要算法和代碼定義的規則。具體來說,傳統的金融體系下,銀行會通過嚴格的審核流程去評估用戶的信用,并往往需要依賴于可信任的第三方例如中央清算所記錄銀行和不同主體之間的轉賬交易;分布式金融體系,相反地,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網絡,并且通過“全民參與”的方式記錄和同步各類轉賬交易,不再依賴第三方,成為了一個去信任的賬本網絡。這一階段,衍生出了比特幣、萊特幣、門羅、大零等一系列點對點現金,而這些數字資產均搭建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的基礎上。
第三層(階段),分布式、開放經濟生態
區塊鏈的第三個層面和階段,是一個包含激勵的分布式、開放經濟生態。和傳統股份制結構借助固定的雇傭關系與參與者綁定經濟利益不同的是,區塊鏈式的經濟生態通過靈活的“行為—獎勵”機制對參與者進行激勵。在區塊鏈式的經濟生態中,參與者不再受到單一雇主的限制,相反地,參與者可通過完成一系列由規則預先設定好的任務或工作,例如求解哈希算法、共享資源、上傳優質內容等從各個渠道獲得報酬。同時,傳統股份制下,參與者報酬通過法幣形式發放,然而區塊鏈式的經濟生態中,報酬是通過數字資產,或可編程的數字資產進行發放,經濟激勵,第一次成為了可以自動化、智能執行的一串代碼。
而我們正處于這一階段,區塊鏈技術,正通過改變人們交互和協作的方式,不斷地向各個行業和應用場景滲透,并引發了科研界、產業界的熱議。目前,區塊鏈技術正努力夯實地基,為特定場景經濟激勵的全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奠定基礎。
4.2區塊鏈應用落地面臨的技術瓶頸與解決方案進展
雖然區塊鏈技術發展勢頭迅猛,其落地應用仍舊面臨不小的挑戰。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性能及實用性并不能支撐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搭建,擴展性、隱私性、互通性仍是瓶頸與主題,但新的解決方案正不斷涌現:
圖26:每秒交易處理性能對比
可擴展性仍是區塊鏈技術領域最核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交易吞吐量及延遲是商業應用落地的兩大關鍵,目前,主流的區塊鏈僅能支持數十筆交易,還遠遠不及VISA每秒可處理交易量的峰值24,000筆,另外,確認一筆交易區塊鏈所需的時間很慢,比特幣塊時間是10分鐘,而以太坊塊時間是14秒左右,而VISA這一類服務,交易的處理是即時確認的。目前,可擴展性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共識機制(分布式網絡層面)和交易驗證機制(分布式賬本層面)。
第一,共識機制:公有鏈環境下,傳統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of-Work)會面臨能源浪費、效率低下的問題,為了解決節點驗證效率問題,權益證明機制(Proof-of-Stake)、代理權益證明機制(Delegated Proof-of-Stake)、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逐步被開發和采用。
權益證明機制方面,除有卡爾達諾的Ouroboros以及Cosmos的Tindermint嘗試,還有最新由MIT圖靈獎獲得者Micali提出的Algorand算法,系PoS機制的變種,以及康奈爾大學計算機教授ElaineShi等人提出的Snow White算法(被用于其Thunderella項目)。
代理權益證明機制方面,最著名的案例便是Bit shares、Steemit以及EOS,它的原理是讓持有數字資產的人投票產生的代表記賬。
多用于非信任環境下的聯盟鏈,典型案例超級賬本,另小蟻對此進行了優化,形成了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共識機制。
第二,交易驗證機制:
從交易驗證機制角度出發,目前有側鏈或狀態通道、分片技術、子鏈或分層架構等多種擴展性優化解決方案:
側鏈及狀態通道
該解決方案本質是將在區塊鏈上發生的交易或運行的智能合約放在鏈下進行,交易雙方通過開設鏈下通道的形式,進行小額、多筆次交易或智能合約運行,區塊鏈僅作為結算層來處理最終交易,或在智能合約產生爭議時在主鏈上進行公決,以此減輕主鏈負擔。
側鏈的典型案例包括比特幣閃電網絡、以太坊雷電網絡、小蟻的Trinity,以及“主鏈+側鏈”結構的Aelf和阿希鏈,狀態通道的典型案例包括被稱為“歐洲以太坊”的Aeternity。目前,閃電網絡已上線測試網絡,擁有近900個節點和近2400條網絡通道,以太坊的雷電網絡和小蟻的Trinity尚在部署之中,根據官方進度Aeternity也預計于2017年6月份上線主網。
分片技術
分片技術將區塊鏈網絡切分成許多獨立的小區域,稱為“碎片”,并且每個碎片有專門的節點來維護,相當于把區塊鏈分成了多個獨立的區域,每個碎片只負責特定的事物。分片技術主要包括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兩大層面。其中,交易分片,專指每一筆交易只讓一小部分節點看到和處理,由此實現交易的并發運行。
狀態分片,則是將存儲區分開,讓不同的碎片存儲不同的部分,節點至負責托管自己的分片數據,解決原先主流公有鏈節點承擔存儲所有交易、智能合約和各種狀態的負擔。
目前,分片大多集中在交易分片,最典型的案例為Zilliqa,已于今年3月31日上線代號“紅蝦”的測試網絡1.0,而狀態分片實現難度相對較大,涉及跨片通信,且與交易的高吞吐量存在一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目前,Rchain、Emotiq、Zilliqa以及以太坊等項目均在狀態分片、跨片通信等領域進行兼容方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