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能夠提供車位350多個,車超過800輛,找車位成了困擾我好幾年的心病。”談起自家停車難的問題,家住和平門社區的馬先生有一肚子“苦水”。可就在一個多月前,馬先生發現街巷長的微信工作群里彈出一條信息“北新華街55號閑置地改建停車場新增78個停車位,有需求的居民請到社區登記”。
多出來的停車場到底是哪兒蹦出來的呢?走進大數據中心,屏幕給出了答案。在大數據平臺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整個西長安街街道車輛分布情況通過由紅到藍的顏色分層顯示,紅色代表區域內車輛密集,橘紅色、黃色、綠色,藍色,依次遞減。“乍一看哪都是車,但只要仔細找,結合數據分析,就能在邊角和縫隙里發現新大陸。”相關負責人說。
地方找到了,西長安街立馬吹了一套組合哨。第一聲哨響,吹來了產權企業,區屬國企最終支援了土地使用權;第二聲哨響,吹來的是區規土委、區市政管委,他們對土地資質和審批給予了大力支持;第三聲哨響,請來了市屬國企,解決了立項投資建設經費;第四聲哨響,吹來了區園林局,支持拉走渣土,平整了土地。最終,在街道工委統籌協調各方資源下,和平門社區生生從牙縫里“擠出”78個停車位。
類似的“組合哨”吹出停車場的案例還有一批。累計全年通過吹哨報到服務群眾機制,新增車位1371個,極大緩解了本地區停車難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