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金融科技在各商業銀行零售轉型中的地位日趨凸顯,各銀行紛紛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步伐,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中報發布會上明確提出,將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在近日舉行的2018年中國零售金融大數據論壇上,清華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認為,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科技迅速發展,并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產品設計、營銷獲客、風險控制、智能化交易、智能客服等各方面得以實踐應用,使得金融機構在產品服務、運營管理、風控等各方面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大數據是核心
薛正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對零售銀行業務發展變化影響主要體現在風控、精準營銷和效率提升三個方面。
薛正華指出,在風控方面,在大數據、AI等新的信息技術推動下,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微表情、聲音識別等各種新手段進行反欺詐風控防范,大大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在營銷獲客方面,銀行客戶基礎大,但在客戶挖掘方面做的還很不夠,通過客戶畫像等數據挖掘,可以針對客戶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精準化營銷;在銀行效率提升方面,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大大提升了銀行運營管理效率,如手機銀行領域,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做。
薛正華進一步指出,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數據,數據類似于燃料,過去這些年數據的增長速度是非常陡峭的曲線,除了人和物聯網,每個人都在社交上產生很多的數據,機器也在不眠不休地產生很多數據。
飛貸首席數據官林慶治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就是資產,金融背后仰賴非常多的數據、算法和商業模式,要在數據基礎上做風控和營銷,首先要搭建數據平臺,其中最重要的是歷史存量數據保留。以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對外輸出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的飛貸金融科技為例,數據是全流程、全數量的保留,而且是不只包括一般結構化的業務數據,也包括大量的非結構化和三方數據,例如手機日志、征信數據。
“銀行有與傳統業務相關的最豐富的金融數據,但很多新形態數據是沒有能力保存和分析的。因此,很多銀行通過與飛貸、螞蟻金服等對外輸出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更深層次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豐富數據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數據挖掘與應用。” 林慶治表示。
林慶治進一步指出,以飛貸建立的飛貸數據科技中心為例,該數據平臺旨在支持飛貸在手機APP于風控、營銷和運營等相關領域數據分析和應用。“我認為,飛貸數據中心擁有大數據最重要的三個平臺:基于全量數據保存和實時應用的大數據分享平臺、最先進演算技術和效率的機器學習平臺和將大量數據馭繁以簡的BI可視化平臺。”
數據治理重要性凸顯
數字的力量是不可小覷,對零售銀行發展的影響更大。但對零售銀行來說,除了建立數據外,更重要的如何利用大數據經營和管理。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黃靖指出,銀行畢竟不是數字化的公司,尤其自身的行業屬性,如何能在短期內完成數字化轉型,真正將數字能力轉化為銷售業績和客戶滿意度,而不是僅僅寫在年報里,這要靠銀行底層支撐體系,這也是最難的地方。
黃靖表示,首先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能力。她認為,銀行業的數字能力建設要以應用為驅動,要從場景出發。
在黃靖看來,大數據應用能力的第一點是要聚焦,尤其是很多后發的銀行,很多業務端的領導或許低估了建立數據應用場景所要投入的精力,尤其是業務端需要投入的精力。不是別的銀行有什么科技自己就用什么,而是有數據一定要用起來,否則就會本末倒置。
此外,對于數字化轉型中的商業銀行來說,數字治理也是數字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實驗室數據治理專家牛琳表示,數據治理的發展不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事情,而只是近幾年隨著數字化轉型推進,大家更加意識到其重要性,從而把它變成一個熱點。
牛琳認為,未來,數據治理一定是隨著業務的變化而變化,一定要具備敏捷應變的能力,數據治理的架構一定是柔性的架構,不僅僅是功能模塊,一定是分布在各個環節、各個生命周期的重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