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風云席卷,智能化浪潮涌動。重慶高度重視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要求全市上下深入貫徹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堅定不移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挖掘大數據商用價值、民用價值、政用價值,推動大數據、智能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保障改善民生。
重慶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依托產業、平臺、設施的三大支撐,發展大數據智能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在轉型變革的歷史關口,重慶需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大力發展智能產業,用智能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此次在重慶舉辦智博會,是加速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6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智博會在重慶舉辦,將有力地促進人工智能創新要素在中國西部地區的聚集,以智能產業帶動西部大開發,支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重慶通過加速改造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智能產業,大力驅動經濟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重慶包括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實現了18.3%的快速增長,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改造步伐加快
傳統產業促活力
新時代,讓重慶的傳統產業煥發活力,鑰匙在哪里?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調研,反復研究,給出了答案:運用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一直以來,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工業在重慶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金山說,重慶制造業門類齊全,摩托、汽車以及手機的生產數量在全國舉足輕重,但也面臨生產效率不高、單品附加值低等問題。推動傳統工業的智能化改造,產業有基礎,市場有需求,企業有意愿。
走進重慶大足高新區施密特電梯生產車間,電梯門板制作生產線上的6臺ABB機器人在進行切割作業,只有2名工人負責設備監控等工作。車間負責人介紹,生產車間經過智能化改造后,以前10個人的活,如今只需2人就能完成,生產效率較以往提高10至15倍,產品精確度大幅提高。在永川區,重慶海通投資集團近年來大力推進設備自動化、智能化改進,共投入資金8600余萬元,其下屬的一家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年產值由5000萬元提高到9600萬元。
以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等為重點,重慶在全市全面啟動了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工作。為助推汽車產業邁向智能化,重慶產業引導基金重點圍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推動信息科技與汽車工業實現跨界融合,發起了規模近50億元的3只產業投資基金,累計投資相關項目19個,為企業輸入超過15億元。光大銀行重慶分行則通過多維數據和動態分析技術,研發出“供應鏈業務自動報表及數據監測系統”,幫助長安汽車等企業在理順管理流程、擴大生產銷售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7年,重慶富士康、廣達等六大電子終端代工企業,在投入1.5億元實施自動化改造后,良品率較上年提高6%。智能化改造項目完工后,相關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2.7%,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產品周期平均縮短12.5%,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今年4月,重慶市經信委出臺《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全市推動建設長安、中光電、京東方等76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按計劃,到2020年,重慶將建成20個智能工廠、200個數字化車間和2000個數字化生產線。
智能產業集聚
經濟發展添動力
當前,重慶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要轉型,光靠改造傳統產業還不夠,還須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今年3月,重慶印發《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超算、軟件服務、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裝備、數字內容等十二大產業,打造智能產業集群。
重慶的智能化發展之路是“硬件”與“軟件”協同發力。在空間布局上,則注重多點支撐、錯位發展以及相互協調。如兩江新區積極打造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西永微電子園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等重點打造一批國家級的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智能園區。渝北、江北、沙坪壩、北碚等主城區依托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軟件服務、智能集成等產業。
去年底以來,騰訊、阿里巴巴、紫光、小米、京東、華為陸續與重慶簽訂合作協議,大數據智能化企業在重慶加速集聚。目前,阿里巴巴重慶公司已完成注冊,位于兩江新區服務貿易產業園的阿里巴巴重慶總部正在加快建設。這里將成為阿里巴巴的“智能重慶中心”,助力重慶打造“亞洲最智能特大型城市”。
在智博會上,華為將揭牌發布“華為軟件開發云重慶創新中心”。中心將面向中小軟件企業、軟件外包企業、雙創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和廣大的軟件開發者,提供一站式云端DevOps(軟件開發與應用)平臺,構建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生態圈。
“目前,重慶全市智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陳金山透露,去年全市智能產業企業超過3000家,智能優勢產業體系初步構建。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282億元,同比增長21.7%,預計全年有望超過4500億元。
應用遍地開花
服務民生顯魅力
發展智能產業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其最終目的是給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重慶推動用大數據、智能化服務廣大社會民生,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在推動智能發展中,智能化應用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陳金山說,充分發揮好大數據和智能化在商用、政用和民用的價值尤為關鍵。目前,重慶各個領域的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已遍地開花,山城市民開始擁抱智能時代,共享智慧生活。
在機場,無紙乘機、刷臉通關、行李可視已成為現實;在醫院,遠程會診的醫療手段被廣泛使用;在商店,刷臉支付成為現實。不用帶現金,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吃飯、看病、購物……如今,這樣的生活方式,重慶市民早已習以為常。在螞蟻金服的助力下,支付寶“生活繳費”功能已覆蓋重慶640萬個家庭。出行方面,招商銀行重慶分行與市內公交系統合作,研發出掃碼乘公交、智慧停車、出租車移動支付等服務功能。
今年4月,重慶市民政局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與養老服務深度結合。未來,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還將被應用于社區服務和養老服務。重慶市稅務局依托人臉識別技術,讓市民在移動端輕松“刷臉”辦稅。依據納稅信用大數據與14家金融機構互動,已有9200余戶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項目申請無抵押貸款近70億元。
浦發銀行重慶分行將應用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市民通過聲紋、人臉等技術就能完成遠程身份認證,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業務。而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則推出“稅e貸”,實現小微信貸流程線上授權、申請、審批、放款。
隨著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的深入推進,目前,重慶信息化發展指數為72.18,位居全國第十二位、西部第二位。交通、信息、公共安全、社會管理、教育等領域初步實現智能化,城市智慧生活指數在全國324個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七位。大數據、智能化正引領著重慶這座年輕的直轄市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