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規則的人工智能;
2.無規則,計算機讀取大量數據,根據數據的統計、概率分析等方法,進行智能處理的人工智能;
3.基于神經元網絡的一種深度學習。
基于規則的人工智能,在計算機內根據規定的語法結構錄入規則,用這些規則進行智能處理,缺乏靈活性,不適合實用化。因此,人工智能實際上的主流分支是后兩者。
而后兩者都是通過“計算機讀取大量數據,提升人工智能本身的能力/精準度”。如今,大量數據產生之后,有低成本的存儲器將其存儲,有高速的CPU對其進 行處理,所以才有了人工智能后兩個分支的理論得以實踐。由此,人工智能就能做出接近人類的處理或者判斷,提升精準度。同時,采用人工智能的服務作為高附加 值服務,成為了獲取更多用戶的主要因素,而不斷增加的用戶,產生更多的數據,使得人工智能進一步優化。
大數據挖掘少不了人工智能技術
大數據分為“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是指企業的客戶信息、經營數據、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存儲于普通的數據庫之中,專指可作為數據庫進行管理的數據。相反,“非結構化數據”是指不存儲于數據庫之中的,包括電子郵件、文本文件、圖像、視頻等數據。
目前,非結構化數據激增,企業數據的80%左右都是非結構化數據。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非結構化數據更是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復雜、海量的數據通常被稱為大數據。
但是,這些大數據的分析并不簡單。文本挖掘需要“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圖像與視頻解析需要“圖像解析技術”。如今,“語音識別技術”也不可或缺。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人工智能領域所研究的技術。
搜索引擎中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結合運用最好的當屬Google和Apple。
Google提供優化的搜索引擎服務,后臺的人工智能隨著用戶的使用而不斷進化,使用的用戶越多,搜索引擎也將越優化,優化之后,用戶自然也就更多。除 了搜索引擎,Google還通過Gmail、Google Docs等獲取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這樣一來,Google的“大腦”就變得更加聰明了。
此外,Google還研發了“語義搜索”的進化系統;Apple的語音識別技術Siri也是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論(深度學習)構建的。
反過來看,現代的人工智能進化,不僅需要理論研究,還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原料。
汽車中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2014年年初,Google聯合奧迪、通用、本田、現代以及Nvidia成立了一個新的合作團體:開放汽車聯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而Apple在去年6月就涉足汽車領域,推出了“iOS in the Car”(通過Siri語音操作可以實現導航、通話、音樂播放等服務)。
最近,Google又宣布將于2017年向市場投入自動駕駛汽車,2013年8月已經完成了48萬公里的試駕。48萬公里試駕的大數據成為了行駛經驗數據,為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提供了決策分析依據。
顛覆式創新源自大數據+人工智能
Google和Apple已經給汽車等傳統行業帶來了深深的危機感。而他們的顛覆式創新,其實是來自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或許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同樣的現象、同樣的顛覆會不會發生在更多的,甚至是所有的其他傳統產業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