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熱門事物是人類的天性所在,面對新近崛起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領域,首先是這些領域成了商業和科技領域的風口,社會和企業加大了的投資,之后各大高校也開始跟進。盡管新潮專業的開設存在一定程度的國家戰略布置因素,但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這只是招生宣傳上的一種策略。不客氣地說,新設置一個專業需要系統化的教師和知識配套,而如果僅僅是將現有專業稍作改動換個名字,實際上只是在“掛羊頭賣狗肉”。
從宣傳層面,這些新潮的專業名字之所以有效,可以看作是緩解考生家長焦慮的“廉價替代品”。新潮專業往往看似與時代脈搏聯系更緊密,至少在公共媒體乃至官方文件中更容易出現。但是,既然是“廉價替代品”,那么就有一些不足或陷阱。最糟糕的案例可能要屬于“電子商務”,該專業曾經與中國互聯網一同成長,但其悖論在于,電子商務越發達,高校里的電子商務專業就越尷尬。
類似電子商務專業的還有“國際貿易”,這些應用性頗強,與當時的流行概念緊密結合的專業,最終在社會快速變化的洪流中難以立足。個中原因并不難解釋,因為這些新潮專業普遍存在一些老問題,即一方面要求老師和學生攻入并不成熟的知識領域,另一方面卻在客觀上擠占了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時間和精力。要知道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階段,假如無法做好基礎知識的夯實工作,對后期的科研后勁乃至工作后勁都會有負面作用。
但是,在討論考生家長的焦慮問題時,解決之道并不在于禁止高校跟風設置新潮專業。高校有權利設置新潮專業來吸引學生,這一點并無問題,問題在于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及其家長,并不清楚到底考生的人生方向何在。大學專業對于考生一生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在極其重要的報考專業環節,許多考生只會用幾天時間來決定自己的大學專業。專業的極端重要和選擇時間的極端不足,兩者之間嚴重不匹配,這也構成了家長和考生焦慮的根源。
高考常有“考得好不如報得好”一說。其含義在于掌握一些報考的技巧,遇上一些招生的運氣,那就可以實現對高考成績的超越。但是,這種依賴小技巧和運氣的辦法,往往是難以復制的。對于孩子來說,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選擇專業和方向的過程。家長養育孩子,最大的著力點應該是發現孩子的天賦與興趣,繼而鼓勵他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平臺去幫孩子實現。
在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前夜,假如一個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興趣和方向,那么報考的過程也就免去了使用各種技巧和策略,以及購買“廉價替代品”的機會。假如孩子尚未形成自己明確的人生志趣,那么就應該以基礎學科的專業作為第一選擇。因為任何新潮專業都離不開基礎知識,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階段,理科學好數理化,文科學好文史哲經,都可以在深造階段更好地進入換專業、轉領域。有了更好的專業基礎,這些學生在新型領域中的學習和研究常常會表現出更大的潛能,并取得更高的成就。
對于尚未高考的孩子和家長來說,關注高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能意識到高考的弊端,那就是因為應試型的高考占據了考生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孩子根本未能建立起對感興趣方向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一惡果首先會在報考階段出個難題,之后又可能會在擇業、人生方向上出現紊亂情況。
高考很重要,一定意義上也很公平,但從報考專業出發,我們需要更立體地看待高考,看待大學的新專業。以此反推,重新打量中小學階段的培養模式,將有助于家長緩解焦慮,也有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志向,實現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