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數據的概念橫空出世,生活中很多東西就都被冠以“大數據”之名。然而,據我所知,其實這些與其說是大數據,不如說就是數據。只要做了個問卷調查,據此分析出了個結論,不論數據量是幾百條還是幾千條,都敢自稱“大數據”。仿佛貓兒一旦傍上了老虎做親戚,身價立即不凡起來,可謂之“數據大”。
最近,對于人們對大數據的熱捧,也有專家出來潑冷水——其實,大數據跟普通人是沒有什么關系的。真正的受益者只有某些具有強大的數據獲取和分析能力的公司。普通人作為數據資源的提供者,就仿佛被剪羊毛的綿羊們。賣羊毛獲得的利潤,羊毛織物帶來的溫暖,都只有羊倌能夠獲益,綿羊則拿不到什么好處。
至于被“大數據填志愿”騙,倒也沒什么。畢竟,對于在那么多院校和志愿面前暈頭轉向的家長來說,只要有人能替他們解決這個麻煩,他們就會毫不吝惜地把錢袋給送上。在沒有大數據的年代,照樣有層出不窮的各種騙人花樣,如今,只是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