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的工業大數據
代表熱議工業互聯網建設
“振華重工擁有全球250多個碼頭客戶,占世界碼頭總數的82%,再配合全球海運船舶調度數據,如能全部聯網,將形成全球標志性海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價值無可估量。”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代表舉例說明工業互聯的重要性。如何喚醒沉睡的工業大數據,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代表們為工業互聯網建設建言獻策。
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代表認為,目前國內制造業、互聯網產業的總體發展還遠未滿足“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一方面,大型云計算互聯網公司,例如阿里云、騰訊云等,來自制造業的客戶還較少;另一方面,多數制造業企業信息化只覆蓋到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支撐業務,核心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依然較低。”
邵志清建議,對于互聯網企業,要在研發中結合制造業企業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對于制造業企業,則要主動加強對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到底能為企業帶來多少直觀效益?在不少制造業企業小心“試水”時,有敢于“吃螃蟹”的探路者已經嘗到甜頭。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虹代表說:“互聯網+汽車產業深度融合,是中國汽車產業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在整車方面,去年上汽集團推出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開發的車型大通D90,運用互聯網平臺,與300多萬名“粉絲”實現直聯與交互,用戶可以深度參與座椅等各類汽車用產品的定義、開發、定價、選配,實現定制化選購。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效果遠超預期。實踐證明,用戶對自己參與設計的‘專屬汽車’有極高認同感,現在基本不跟你還價了,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陳虹說,切身感受到工業互聯網的無限潛能,今年上汽集團計劃建設3個汽車零部件樣板工廠,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全供應鏈透明,對客戶的個性化要求及時制造、交付。
工業互聯網的推進靠單打獨斗遠遠不夠。代表們認為,只有搭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聯通器”,才會有利助推重點區域的一體化發展。
為此,陳鳴波建議搭建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平臺,“長三角具有豐厚的制造業基礎以及一批走向全球的制造業企業,在工業互聯網的推進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礎。”他建議長三角各省份立足既有工業云資源基礎,加快建設一批公共示范平臺。比如,建設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協同營銷等功能型云平臺,建設重點行業和區域工業的大數據平臺,配套建設試驗驗證、安全測試等應用型平臺,助推長三角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企業間網絡改造升級必不可少。當前,恰逢5G通信網絡布局的起步階段,5G通信網絡天然適用于物物相連的工業互聯網,但目前,全國5G網絡標準尚未確定。陳鳴波說,5G網絡頻率高、衰減快,需要更大規模高密度站址部署,為避免日后再次改造升級,長三角的5G通信網絡需要提前規劃、優先部署、協調推進。
用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品質革命”
代表委員建言中國制造“創新策”
“我國每年集成電路及電子元器件進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超過原油進口。僅芯片一項就有約2400億美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芮曉武的發言在兩會期間引發關注。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制造必須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用創新推動“品質革命”。
核心技術,就是發展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奚國華說,單純依靠承接、模仿和復制國外先進技術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的時期已過去,對自主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創新是活下來的法寶,也是唯一路徑。”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說,一些高端制造業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較高技術壁壘,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很難較快見到回報。但越是困難,越要堅定創新。
“這是中國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李東生說,以顯示屏為例,即便在困難時期,TCL依舊堅持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4%以上。得益于提前布局,TCL在柔性顯示、印刷顯示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處于國際一流水平,成為產業領跑者。
不只是核心技術,基礎工藝、材料的創新也為中國制造奠定“起飛”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裝車間西區面漆工段操作技工黃波對此深有感觸。“一個軸承、一顆螺絲釘都決定著裝備的質量和生命力。不論是鍛造技術還是安裝工藝,都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為產品提升價值。”他說。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生產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說,知識產權是培育創新的沃土。隨著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產業興起,更要將知識產權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保護知識產權還意味著將其進一步成果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建議,通過構建政策扶持、保險配套等體系,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有效供給,為制造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釋放創新活力。
“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市場環境更好,競爭更充分,這樣企業的實力才會增強。”李東生認為,創新的前提是充分市場化,要讓企業成為投資的主體并承擔主要責任。
代表委員認為,近年來的減稅降費力度大,政府辦事效率提高,措施實在,給制造業幫助很大。建議加快制度層面和生產要素層面的改革,加大力度保護企業家的產權和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寬心”和“松綁”。同時,為創新營造寬松的社會環境,建立起完善的容錯機制。
全國人大財經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
更好支持制造業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1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說,去年財經委展開專題調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制造業發展專題提出6方面建議,有力推動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工作。
建議包括: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制造業與服務業、政府與市場、制造業與金融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大中型企業與小微型企業、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關系。
在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系方面,尹中卿說,隨著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制造業形態更加多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在大力發展服務業時,一定要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理清。尹中卿認為,當前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仍大量存在,過度干預、行政手段過多問題仍很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采取更加精準的財政、貨幣、產業和科技政策,該政府干的政府干,不該政府干的事情,政府不能伸手。
針對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發展脫節問題,尹中卿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制造業與金融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引導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不斷滿足制造業發展的資金需要。
傳統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協調發展。“不能把一些傳統產業一股腦地打成落后產業,也不要一股腦地上馬新興產業。”尹中卿說,實際上一些傳統產業仍然是支撐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技術改造和升級也能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要使企業結構更加均衡。“‘三去一降一補’不是國進民退。”尹中卿說,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要優化企業的產業結構,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并重,更加重視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
“籠子”騰出來,“鳥”也要引進來。尹中卿說,要鼓勵企業從沿海向中部、從中部向西部逐步轉移,也應當推動優勢企業向海外發展,還應當繼續加強外資引進工作,我國不能過早地產業空心化,要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