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已經度過了概念熱炒期,從業者大多回歸理性,此時若期望大數據產業向縱深發展,既需要從業者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政府加速完善相關政策、標準和法律法規
人民日報11月21日題為“人工智能,怎樣火下去”的文章中指出,當下炙手可熱的AI,可能有熱過頭的傾向。
文章引述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飛飛說法稱,AI雖是個“真貨”,但也在許多隨意和缺乏嚴謹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強烈地夸大,進而影響政、商、投資者。
此后,另一家中央權威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欄目,再批人工智能的偽創新——不要像“炒作明星”一樣炒作人工智能“創新”。
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掩蓋了其它技術趨勢的光芒,AI創業公司遍地開花,資本也樂于追逐新的熱點。根據數據公司Crunchbase的統計,單看2017上半年,國內各類投資者在AI和機器學習公司上的投資約36億美元。就在一周前,一位已經拿到D輪融資的大數據創業公司市場宣傳總監對《財經》記者說:“現在誰還提大數據啊,我們都提人工智能”。
AI創業潮流之下,其賴以存在的基礎——大數據產業本身發展速度不及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給《財經》的《2017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39.86%的企業處于天使輪階段,30.19%的企業處于A輪階段、13.04%的企業處于B輪,僅有8.94%的企業到達C輪及以后。這說明多數大數據企業仍處于發展初期。
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一位接近發改委、網信辦等政府機構的專家學者告訴《財經》記者,她手里正握著一個國家部委委托的大數據研究項目,她認為政府對大數據產業的關注度一直非常高,“政府將大數據視為一項國家級資源和能力,將來能幫助中國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發揮作用。”她說。
但浙江大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萬群向《財經》記者評論說:“無論是基礎技術,還是上層應用,中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
大數據是AI的“原料”,在不夠完善的大數據產業上發展AI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陷入“在沙子上建城堡”的窘境。政府重新呼吁加快實施大數據戰略,緊跟政策走的中國資本市場或許會調整投資方向。
不過,大數據產業已經度過了概念熱炒期,從業者大多已回歸理性,此時若期望大數據產業向縱深發展,既需要從業者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政府加速完善相關政策、標準和法律法規。
“大數據公司普遍活得不容易,這一行對人才需求高,項目難度大,周期長。”一位已經通過C輪融資的大數據公司市場總監告訴《財經》記者。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常務秘書長張濤告訴《財經》記者,中國大數據產業需要從1.0階段升級到2.0,2.0階段的特點就是跟細分行業緊密結合。
“大數據本身是一個依附性很強的產業,它不像互聯網那么獨立存在,它的價值要在傳統產業中去實現。現有實踐看來,大數據確實能夠推進農業等傳統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張濤解釋說。
多位大數據從業人士亦向《財經》記者反映,要發展大數據產業,政府應加速推進數據的開放性。在他們看來,數據主要掌握在政府和幾家大型互聯網公司手里,非常不利于數據的流動,而數據只有在流動與聚合中產生價值。
“大型互聯網公司自己就能形成數據閉環,他們更希望是打包成數據應用賣出,比單純買賣源數據更值錢,也更能避免法律風險。”一家房地產領域的大數據公司總經理告訴《財經》記者。
政府掌握的數據全面而且具有高價值,但政府只是放出一些價值不高的統計型數據,“政府數據的開放需要省級部門的立法,目前只有福建省有意愿想做推動立法。”一位大數據交易從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實際上,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尚未完全打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強調要推進政務信息整合共享。按照此前規劃,今年年底前初步實現國務院部門40個垂直系統向各級政務部門開放共享數據。
此外,法律制度與數據標準的完善也任重道遠。
法律方面的主要進展是《網絡安全法》的出爐。《網絡安全法》明確了“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原則,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跨境流動的一般規則,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數據主權制度,同時,《網絡安全法》對個人隱私數據保護也做了明確規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告訴《財經》記者,大數據是個新興領域,需要設計很多配套性法律制度與規則去保障它的發展,而且許多挑戰是需要法律專家和大數據技術專家共同配合去解決。
數據標準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數據標準工作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來承擔。據悉,目前發布了《多媒體數據語義描述要求》和《信息技術數據溯源描述模型》兩項國家標準,同時有七項標準處于報批過程中。
工信部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數據顯示,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