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深圳交警開始信號配時攻堅戰,擬用三個月的時間,通過對全市信號燈進行新的一輪全面排查調優以提升信控路口的通行能力,改善全市路網通行狀況。經過三個月的排查調優,全市568個路段約452公里道路平均車速提升25%以上,237個路口行人過街等待時間平均降低10%,全市道路交通擁堵指數由去年同期1.55下降到1.4,下降率9.7%,交通運行環境改善較明顯。
坪山成綠波協調率最高區
據統計,7月以來,在全市范圍內,新增157個路段418個路口的綠波協調控制,同時優化原有411個路段1127個路口的子區協調參數,全市協調率由54.7%提升至71.4%,覆蓋約452km市政道路,協調路段平均車速提升25%以上。
其中,坪山共有路口總數141個,聯網路口131個,卻有120個納入了綠波協調。綠波協調率高達87.7%。這是全市綠波協調率最高的區,已經達到了A類城市交通管理一級標準。
通過短距離路口均衡控制,深圳交警對短距離飽和路口群通過“量入為出,均衡控制”策略進行管控,實現有序高效通行,擁而不堵。目前,實施均衡控制路段26條,覆蓋信控路口約70個,布瀾路(盛寶-鐵路橋頭)南往北進行早高峰均衡控制優化后,路段溢出情況發生次數下降約40%,布瀾-鐵路橋頭和布瀾-盛寶路口手控次數分別下降約25%和42%,由左康路口到鐵路橋頭路口的平均行駛時間下降約13%。
對社會關注的熱、難點交通問題,以信號優化為支點帶動綜合改善,提出并配合推動了15個路口的時空一體(信號配時優化+交通空間優化)綜合優化。其中,坪山大道-金牛西路南進口實施借道左轉后,路口最大周期由190秒下降至170秒,整個路口通行效率提高16%。晚高峰南面左轉車排隊長度由100米減少至55米,下降幅度為45%;南進口通過流量由1270輛/小時增加到1537輛/小時,各方向車輛均可在1個周期內通過。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建評估體系
深圳交警緊跟時代潮流,改變傳統人工調查模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覆蓋廣、軌跡信息連續等特征,建立指標測算及評估體系,實現燈控路口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控制效益及性能指標實時在線展示、配時方案評估及優化建議報表等功能。
初步完成了互聯網導航數據在燈控路口延誤、速度等指標的測算,實現路口信號參數與交通流不匹配自檢、路段信號協調效果量化評估等功能。問題識別效率提升90%以上,與視頻結合可降低60%的人工路面巡查量。
此外,交警部門還利用電子卡口等數據,運用地圖匹配算法定位路段車輛主要來源區及其出行路徑,引入浮動車數據對車源信息持續迭代更新,載入大數據支撐下的實時在線仿真平臺,對控制方案進行效果預測。先后指導改善了富坪-同富、紅嶺-筍崗等37個路口的常態溢出情況,輔助設計了光僑路、坪山大道等一批綠波示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