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數據時代電子政務面臨的機遇
處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政務亦乘上“信息技術之車”在飛速前進。有學者認為,電子政務正朝著三個方向發展:云模式、協同合作和大數據,“整合、互聯、共享、重構、高效”將成為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的總趨勢。
(一)大數據思維為傳統電子政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傳統電子政務一般采用以部門為單位的政務管理模式,但這種電子政務是以政務內網為主陣地開展政府工作。設網目的的不一致性使得三網通常由不同的部門獨立建設、獨立購置存儲設備和計算設備及網絡設施。政務內網、政務外網以及政務專網的物理性離散式分布,也使得三網的網絡空間相互獨立,使得資源無法實現共享、業務無法協同,導致每一個信息空間如同一座孤島,即所謂的“信息孤島效應”。
信息孤島效應之所以會出現,主要受到行業區分的思想以及政策法規的影響。在行業區分思想,乃至業務區分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一直竭力反對數據的傳播與共享,不同部門問的數據無法重組交叉,也無法被第三方機構使用,這種保守的思想割裂了“信息之島”之間應有的聯系。
大數據思維最大的特征之一即是對繁雜數據進行互聯互通,確保數據集的開放性。新時代的電子政務“不僅僅是政府職能和業務流程的電子化、網絡化,更是將電子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型管理理念的結合”。大數據技術在清理信息孤島的同時,也解決了不同部門之間數據流通不暢的問題,其所帶來的數據量優勢和信息開放優勢迎合了社會對電子政務的發展要求,不僅能大大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還能夠利用自身的“感知”功能,從海量數據中快速提取出社會熱點與民眾需求,幫助優化各級政府網上服務,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二)大數據技術提升了政府處理輿情事件的能力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媒介的使用已經平民化,通過網絡媒介發布信息已成為社會公眾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和看法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井噴式增長的網絡輿情信息就是很好的證明。急劇增長的輿情數據勢必會給政府管理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加之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網絡輿論事件持續呈現高發態勢,網絡輿情管理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網絡輿情是網絡技術與社會輿論相結合發展的產物,基于電子政務的網絡輿情亦是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生事物。
首先,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政府快速提升網絡輿情獲取能力,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子政務奠定輿情信息基礎。網絡輿情來源于生活,網絡空間僅僅是網絡輿情存在的載體,網絡輿情的影響力最終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大數據技術為網民表達個人意見和釋放情緒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同時,也為政府機關收集網絡輿情信息提供了便捷。
多元化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反映了社會各階層多樣化的利益訴求,展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面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復雜問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快速掌握社會矛盾焦點所在,以及爭論的立場情況和主流觀點是什么等信息。
大數據技術就如同政府部門的手和眼睛,其精確發現網絡輿情信息、快速獲取網絡輿情信息的功能,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準確、全面地獲取相關信息,并及時對特定網絡輿情事件的治理難點進行定位,有利于準確地把握民意導向、掌握網絡民眾政治心理,為后期正確理解和合理運用網絡,恰當地處理政府與網民之間的關系,以及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作出鋪墊。
其次,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政府進行公共危機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基礎。公共危機發生后,社會關注度較為集中,公眾會利用較為便捷的網絡媒介表達對事件的看法、應對處理意見以及疑惑、顧慮等,此時網絡輿情不僅較真實地反映了社情、民意,也成為政府了解公眾利益訴求的便捷渠道。
大數據技術相比于傳統的信息提供渠道來說,它具有其他任何一種信息供應渠道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提供原始數據,還可以借用人工智能的優越性對原始數據進行針對性分類和加工,省去了獲取原始數據后再進行繁雜的人工處理環節,這些經過人工智能分類和加工后的數據,往往可以直接用于決策或稍加整理即可成為決策之依據,為公共危機管理主體制定處理決策、采取應對措施、緩解或消除公共危機帶來的社會焦慮和急躁情緒爭取時間、提高效率,有利于提升公共危機管理主體的正面形象。
此外,大數據技術可以進一步落實政府決策的民主化思想,能使民眾的意見和訴求快速地被政府感知,從而使得民眾的智慧及時反映在政府決策之中,推動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再次,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政府影響甚至改變網絡輿情發展走向提供支持。公共危機發生之后,公眾通過網絡關注事態的發展,與其說是關注事件本身,不如說是在對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危機處置應對能力的監督和考察。
大數據技術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網絡輿情發展走向,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推控”。
所謂“推”即是指政府職能部門針對謠言情況進行實地勘察和科學論證,并將勘察和論證進行大數據植入,使得相關信息快速在民眾中傳播開來,實現真相攻破謠言的目的;
所謂“控”即是指政府職能部門對不實謠傳進行大數據處理(如對數據庫中相應信息進行及時刪除、控制不實信息的傳播),必要時還可以利用數據植入手段,大篇幅傳播消防、武警、公安、醫療、衛生等部門在快速處置應對中的實時報道,以及搶險救災中的英雄楷模事件,不斷為網絡輿情注入正能量,一旦正面信息逐漸成為輿情主流,“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即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議題。
(三)大數據戰略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善治”水平
大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實力,對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將大數據上升為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家戰略,認為大數據發展計劃是繼“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之后在信息科學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除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之外,大數據正逐漸引起公眾意識形態的變革,甚至社會結構的深層調整。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紛紛從國家層面提出具體的大數據發展戰略,通過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資源數據進行聚合分析,為國家治理提供重要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撐,從而推進依數據立政、依數據行政、依數據治國,用大數據來治國理政,實現從“善政”到“善治”。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利用堪比工業革命中的能源與技術突破,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與新興技術,一個國家擁有數據的規模和運用數據的能力將會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國家的未來發展。
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來看,這不再是傳統實體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競爭,而是一場隱形的戰爭。對大數據的占有量和有效分析利用程度將會對國家實力造成根本性的影響。未來國家層面的競爭力將部分體現為一國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數字主權將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個大國博弈的空間。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要想提升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必須提高自身對數據的利用和處理能力。因此,加快大數據技術的研發,推進大數據的挖掘與使用,已成為當前各國政府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任務。
二、大數據時代電子政務面臨的挑戰
(一)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保障電子政務的基礎是海量數據集合,這些數據可能涉及政府工作、公民隱私、國家安全等內容,如果這些內容被不當外泄,可能會造成相應的危害結果。因此,我們在享受大數據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時刻牢記防范信息安全問題。
從國家安全戰略的角度來看,中國作為網民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網絡強國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
從技術層面看,大數據除了基礎設施、網絡、數據庫、軟件、系統等面臨安全威脅外,大數據采集、存儲、分析、處理、發布、應用的生命周期也需要全面保護。應當竭力防止數據被損壞、丟失、泄露、篡改、竊取,為了保障電子政務數據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一致性,可以采用數據加密、備份恢復、身份認證、權限訪問控制、數據審計等技術加強數據安全,以確保大數據質量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賴性。
從法規制度層面看,我國亟需制定一部系統的電子政務法,從電子政務數據采集、傳播、使用、存儲等方面設置數據安全保障程序,并對威脅或危害電子政務大數據系統安全的行為予以適當的法律處罰,為電子政務數據安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數字鴻溝方面的挑戰
所謂數字鴻溝,又稱為信息鴻溝,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
一方面,中國地緣廣袤,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公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部分落后地區可能因為信息基礎設施不足、網絡未覆蓋等原因,無法獲取或不能夠全面獲取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信息,文化水平較低者可能因為操作技術障礙或閱讀能力障礙而成為政府電子政務信息貧困者。
另一方面,中國的信息化水平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還存在著比較大的發展差距,這些差距是構建電子政務數據庫的重要障礙,而數據庫的構建又是開展電子政務活動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相應數據的置入,電子政務活動就如同“無米之炊”。
另外,語言種類、性別、收入、年齡都可能是產生數字鴻溝的影響因素,在這些方面處于不利地位的人都可能會成為電子政務運作中的弱勢群體。
(三)人才短缺方面的挑戰
大數據和電子政務都是以科技為基礎,而這些科技的掌握和使用又依賴于相應的專業人才。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最缺少的就是既懂技術又熟悉政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由于我國各級政府信息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是由國家統一規定,其工資待遇和福利水平遠沒有競爭激烈的信息技術行業那么優越,加上信息技術崗位大多都是基層崗位,該崗位的福利待遇因崗位級別的限制不具有任何優勢,高技術人才很難引進,自身培養的優秀技術人才也很容易流失。
此外,我國財政并未列支電子政務專項資金,而電子政務本身屬于“燒錢”的工作,基本不會產生直接增值的可能,故而很多政府部門不愿意在電子政務上投入太多的資金來引進和培訓人才。對于部分實施電子政務外包的政府部門來說,如果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維護資金出現斷鏈,接受外包的公司同樣很難發揮作用。人才短缺阻礙了大數據技術和電子政務的充分結合,使得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