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發展到今天,各種共享層出不窮。出行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手機沒電了有共享充電寶,下雨有共享雨傘,購物有共享購物車等。更讓人腦洞大開的是北京出現共享馬扎,上海出現共享溜娃小車。似乎只要是商品,紛紛都被打上了“共享”的標簽。
共享背后“隱藏”的利益
眾資本紛紛進入“共享”這片紅海的背后原因無非是看中共享背后的億元大市場。從另外一個的角度來看,共享經濟背后所蘊藏著的數據資源是一個可待挖掘的聚寶盆。使用大數據技術可直接、 精準地獲取數據,讓資源價值利用最大化。
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一直作為直擊用戶“最后一公里”痛點存在,能夠真切地獲取到用戶的相關信息。海量的用戶數據在共享單車的平臺上不斷積聚,借助已獲取的用戶數據提供貼心便捷的服務,在服務當中能夠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潤的增長點。
為了搶占數據市場,爭奪數據資源,在數據資源這一座金山面前,眾資本家紛紛進入“共享”這片紅海。馬云曾說過未來是數據時代,劉強東則認為數據將改變未來商業,李彥宏也明確提到數據只有共享才會產生大價值。所以,數據正成為未來生態鏈條中核心的組成。
在數據本身的價值還沒有得到足夠的商業技術開發之前,“共享經濟”的商業化之路,注定會面臨更多考驗。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就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用戶,并占據了他們足夠多的使用頻次和時間后,自然而然的轉向商業化導向,試圖獲取到更多利潤。目前,在出行、住宿等領域,領頭的共享經濟企業們已經占據了足夠多的市場份額。
共享經濟后數據該如何變現的?
數據本身蘊藏這巨大的財富,那么它是如何變現的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騎過共享單車的人都知道,掃二維碼進行解鎖就可以開始騎行。而這一操作過程中,定位、借車、鎖車、繳費等過程都在手機上完成。
基于移動支付后所產生的用戶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的篩選、識別來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消費特點構建人物畫像,進行數據建模。從單一的消費數據到多維度串聯的數字,從而精準為用戶推薦有價值的短信推送。
而這一表現形式主要有分三種。第一種是精準營銷,例如電商平臺通過數據采集進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再根據用戶提供的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進行產品的銷售、發貨一系列流程。第二種是使數據產生價值,通過服務將數據利用最大化,從而提高經濟利潤。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共享模式。第三種是數據挖掘,搜索引擎通過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可以為廣告主提供合適的廣告推薦。
如今,大數據已然成為市場一塊“大蛋糕”。數據本身并不創造價值,應用數據解決問題才能創造價值。數據的變現,就是把不同屬性的數據應用到各個場景體現新價值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變現,是一種能力,也是提升數據價值的基礎。
眾多的資本家也是看到共享經濟背后的數據利潤,扎推在共享的風口。遵循電商的發展邏輯,通過大數據的不斷獲取和整合,獲得更加深入,發展了多樣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