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制造業的發展也日漸與大數據融合,作為傳統家電企業的長虹集團,也開始運用大數據開疆擴土,不斷提高自身實力。2017年7月20日,在青海西寧舉辦的2017年全國CIO大會上,長虹集團軟件與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東和大家分享了關于長虹集團的大數據發展戰略,以及大數據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應用。
制造業領域,家電企業的佼佼者
作為中國電子百強第六位、中國制造業第58位,截止目前,長虹集團的GDP已經連續三年蟬聯四川企業的第一名。長虹集團始建于1958年,發展至今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1958年到1970年左右定位是軍工立業;1970年到2004年左右定位彩電興業,再到2004年以后,長虹集團逐漸走向多元化發展。自2004年后,長虹集團分別并購了合肥美菱和華意壓縮,在2012年并購了Cubigel,之后改股為控股公司。
目前,長虹集團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一些海外研發中心、國家級技術中心。長虹集團的子公司總共有200多家公司,最深的管理層級達到9級,此外,長虹集團在滬港深上市總共有4家企業,包括四川長虹、佳華控股、華意壓縮、美菱電器。
當前,長虹已經是中國最大航空電源提供商、中國最大數據存儲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無線連接模塊制造商、全球產銷量第一的智能壓縮機。在2013年10月15日,長虹集團制定了“三坐標”戰略。另外,長虹分別在2013年成立大數據公司,2014年成立軟件服務中心,2015年開始陸續成立了一些智慧型的企業,像智慧醫療、智慧娛樂、智慧教育、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等等。
跟隨時代步伐,開啟大數據戰略
隨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智能終端也逐漸實現聯網,智能終端粉線的業務都可以實現云端互聯網。與此同時,數據也在蓬勃發展,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長虹在2016年提出了數據戰略。
正如長虹集團軟件與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東在CIO大會上所說:“以往按照我們行業的慣例,在春季發布會一般都會發布一個硬件產品。2015年實際上我們在發布系列產品的時候,廣告詞叫做抬起你的頭來,Look up。當時倡導的理念是希望各位用戶放下你的手機,抬起頭來,把你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我們的電視大屏面前。我們2016年把這個廣告詞做了一個延伸,2016年春季發布會我們打破慣例,不是發布一個產品,而是發布一個平臺,形象的稱為UP平臺,UP延伸的意義是什么意思呢?叫做聯合平臺,我們提倡的理念是只要滿足一定的數據接口標準和業務標準,你的終端、你的業務就可以接到這個UP上面來。”
而整個長虹UP平臺大數據平臺的演進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究了,2014年從Hadoop1.0.4版本一直到去年的1.7.1的版本,2016年長虹引入了Tensorflow,開始人工智能、語義研究的分析,到了2017年因為服務端的變化,長虹用K8S的技術來實現云端服務的輕量化、容器化。
大數據在長虹的戰略體系中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例如數據探頭,隨著智能終端的接入量越來越多,長虹感受到云端負載的壓力。當前的DPS能夠做到2千甚至3千,但是終端數量持續在增長,終端的種類也持續在增長。通過一年半的努力,長虹最終把單機的DPS做到2萬左右,主要用數據流和數據探頭的技術。
此外,在2007年長虹集團引進韓國的技術,主要是一個屏的制造。當時從韓國拆解的機器運到四川綿陽,兩年之后良品率不達標,分析認為可能是因為緯度不同,溫度原因可能會影響良品率。在運用大數據平臺之后,對數據進行排查,11725個制造參數,10G以上數據存儲增量,3到5億筆制造記錄信息,最終發現影響良品率的不是溫度,而是濕度,良品率瞬間提升,這個數據應用為企業帶來了大概2100萬左右的成本節省。
總體而言,長虹集團對大數據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大用戶中心。長虹對用戶數據進行存儲,各個孵化業務全通過API接口在上面享用這些數據,享受這些數據分析。
2.輿情分析。長虹集團將自己的產品在市面上所接受到的評價和行情情況,及時反饋異常情況,可以即時掌握市場動向,獲得第一手的市場數據,從而在與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
3.戰略營銷地圖。長虹集團的每個終端在出售之后,實時跟蹤體驗效果和反饋數據,可以了解自身定價策略是否出現問題。
4.供應鏈評級。這是針對企業的應用,長虹集團通過把過去5年左右的數據抓出來做了模型分析,以前哪些供應商、供貨商供了哪些貨,信用記錄是否良好,規模是多少,都可以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分析。
5.金融外匯管控。通過建立外匯股指模型進行實時監控,可以對當時的匯率情況進行監控,及時了解匯率變化情況,幷實時調整自身戰略。
結語:
現如今,大數據已經對各行各業產生深刻影響,制造業在受到大數據沖擊的同時,也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巨大紅利。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長虹集團,在大數據領域作出的實踐和嘗試,可以豐富制造業企業的大數據實踐,也為廣大企業提供模式和參考。相信在未來,在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將迎來一次高速發展的新浪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