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工作的理念變革與實踐探索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沈千帆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6-22 11:37:26 本文摘自:北京教育

隨著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話題被廣泛傳播,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正如英國大數據專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教授所言,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1]大數據時代開啟了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無獨有偶,大數據也為高校學生工作無論從理念到方法,從思維到技術都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在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實現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變革應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的應有之義。

從隨機抽樣到全樣本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思維變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刻變革,學生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從最早的20世紀八十年代較為單一的傳統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學生工作模式,學生工作理念正逐步實現從管理到管理服務并重到服務的轉變。今天,學生工作面臨的對象是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群體,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如網絡閱讀、網絡學習、網絡購物、網絡娛樂等,他們已經成為網絡文化形成參與的主體,且呈現出個性化發展的特征。面對這樣一個青年大學生群體,靠傳統的隨機抽樣或經驗去了解他們的工作模式已失去了優勢,一種新的依托大數據技術開展學生工作的模式應運而生。

1.學生工作者要樹立大數據意識

在信息化時代,數據的收集、儲存和處理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每一個使用網絡的人都會留下各種痕跡和產生大量的數據記錄,這些數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對于學生工作者而言,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了解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方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強化全樣本意識。相對于大數據時代,在“小”數據時代,我們也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探索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和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但用來分析收集數據的工具依靠的是隨機抽樣,用少量的數據獲得更多的信息。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采集的工具和數據處理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使用一切數據成為了可能,提高了對事物研究的精確性,能夠發現樣本無法揭示的一些規律和細節。對于大學生,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行為數據,如學業成績、圖書借閱冊數、宿舍停留時間、心理普查數據、各類文體活動、競賽參與情況、食堂消費總額、體測成績、違紀情況等,這些數據都隱含著學生思想行為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強化全樣本意識,分析與學生相關的所有數據,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

二是注重尋求相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即使確定因果關系很困難而且用途不大,人類還是習慣性地尋找緣由。[2]但在大數據時代,因果關系就不再是熱衷尋找的關系,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開始受到重視。在學生工作領域,我們一貫是重視因果關系的,但相關關系的重要性往往要高于因果關系,因為對于因果關系的論證要遠比相關關系復雜、耗時。因果關系假設在前、論證在后,相關關系根據現有的數據能夠直接分析得到,能夠根據分析結果及時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在工作實踐中,學生成長需求和個性發展的多樣化以及兩者快速變化的現實,學生工作者要及時發現學生某些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及影響因素。鑒于學生工作即時性和實效性的要求,我們往往要先知道“是什么”,然后再繼續研究深層次的因果關系,找出背后的“為什么”。例如:發現學生有心理異常情況,假設是學業、家庭、失戀、自卑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都會造成這一結果。但是,確定因果關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如果通過大數據我們能找出心理異常可能相關的事物,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則會更從容和具有針對性。

2.學生工作者要培育大數據素養

大數據開啟了一場思維的大變革。在變革中,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能從中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大數據是一個相對意義的概念,并非數據存儲量的絕對意義,大數據核心理念認為所有的數據都是有價值的,是對涉及到的所有數據的分析,這對大數據使用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數據素養的要求。筆者認為,大數據素養的培育過程就是通過數據收集技術在不同的領域獲得和使用全面數據、完整數據和系統數據,并讓數據形成有價值的、連續的、可測量的數據鏈條,以此深入探尋現實世界的內在規律。由此不難看出,培育大數據素養應從五個維度著眼:對數據的敏感性;數據的收集能力;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利用數據進行決策的能力;對數據的批判性思維。[3]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的每個學生都是樣本,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消費行為、日常作息習慣、社交愛好等都會留下數據痕跡,這些數據能夠全面反映一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對數據的敏感性是學生工作者培育大數據素養的邏輯起點。在此基礎上,學生工作者要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留痕于互聯網中及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各類數據進行獲取、管理、分析、提煉、處理等。[4]針對大數據反映出的學生思想行為特征進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給予個性化培養,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訴求。同時,學生工作者還要具有對數據的批判思維,對紛繁多樣、優劣摻雜的大數據進行有效信息的篩選和抓取。

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模式變革

互聯網時代,學生工作者已經意識到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夠自覺應用個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學生工作;各高校也在積極加強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建設,構建與學生的共同話語體系,占據網絡話語主導權,不斷探索學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大數據概念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讓更多學生通過網絡和信息化手段可記錄的數據搜集和處理成為可能,為學生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對學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樹立大數據意識和培育大數據素養。這是作為大數據的使用者而言,在大數據時代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思維變革。作為學生工作的主管部門,還要從體制機制上實現工作模式的變革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的支撐,以便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轉變。

1.搭建學生工作數據集成平臺

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可記錄、可量化的數據紛繁復雜,涉及部門廣泛,主要有學生處、教務處、招生辦、后勤處、圖書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各部門所收集數據相對獨立,僅考慮本部門的現實需求,與其他部門難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整合。除了各部門數據的收集,學生工作者也能掌握所帶學生的很多數據,如家庭收入、獎助學金、心理健康狀況、違紀等,在一定范圍內給每個學生有個局部“畫像”,不足之處是數據不夠系統和全面。為此,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相關數據挖掘渠道和建立數據協同處理分析中心。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記錄、可量化的數據遠不止學校和學生工作者掌握的,對于學生網絡參與行為數據的收集是薄弱環節,而這些數據是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行為的重要認知來源。眾所周知,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緣于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無處不在,包括閱讀、購物、娛樂、學習、社交等。過去,我們了解學生是局部和片面的,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正如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介紹中的一句自白所言“不得不承認,對于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和學生成長訴求多樣化的現實,使對每個學生的了解變得較為困難,這樣就難以將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而大數據時代讓了解每一個學生成為可能。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正在構建學生工作數據庫和大數據整合平臺,整合全校相關部門,把各部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合和相關系分析,尤其是對特殊群體學生,如學習優秀學生群體、學業困難學生群體、思想行為表現異常的群體等的大數據呈現出的特點及相關因素。這既可以進行橫向的不同群體的比較分析,也可以進行縱向的不同年級學生群體的特征分析,當然對于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個全面的“畫像”。學生所有的個性特點將由“一張表”呈現,在此基礎上探尋學生成長模型,進而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和育人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在組織機構建設上,為了便于數據的整合和發揮各部門工作的協同效應,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協調部門或數據中心,做好各類數據收集平臺的頂層規劃設計和互聯互通,分類、分層整合集成所有與學生相關的信息,建設學生工作數據庫,并對采集數據進行及時分析和共享;同時,這一專門部門還應構建與校外相關組織機構和兄弟院校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如麥可思研究、人人網、微信平臺、百度貼吧等專門研究機構和社交媒體,推動數據共享、利益共贏。不僅要著眼于本校學生的大數據,對整個大學生群體也要進行大數據分析,從宏觀、微觀全方位洞察學生的狀態。

2.實現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模式轉變

學生工作事無巨細,涉及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包括黨建和思政教育、學生事務管理、校園文化活動、就業指導與服務、學生心理咨詢、特殊群體學生幫扶等。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學生工作者在精細化上狠下功夫,為學生提供了細致周到的服務,力所能及地對每一位學生開展深度輔導。但囿于所帶學生的數量多,個性化需求又復雜多樣,學生工作者為了精細化的目標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結果卻是被動工作時候多,主動思考工作時候少;傳統經驗管理模式用得多,新媒體手段用得少,如此仍然難以跳出“保姆”“救火隊”“萬金油”的怪圈。在大數據時代,在工作模式和方法上,我們要對學生工作進行管理上的變革,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轉向精準化服務。學生工作精準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生工作者要掌握學生精準特征。青年大學生,作為年輕的成人,他們思維活躍、個性獨立,呈現出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樣化的特征,再加上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國際化、互聯互通、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習慣、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成長過程中也會碰到諸多現實困惑,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全面精準地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二是為學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成長服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因其教育背景、生源地、家庭狀況等的差異性,會導致不同個體或群體的需求,采用團體輔導、個體輔導、朋輩輔導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精準化服務。當然,學生工作者重在“輔”和“導”,要得到學生的配合和支持,需要他們主動提供自己的各類數據,與學生工作者一起診斷,認知自己,進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從大數據使用到大數據威脅: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倫理挑戰

當然,作為教育者,我們希望能夠全方位地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各類數據的搜集是工作的需要,能夠為我們帶來海量信息和高效便捷的服務;但對于個人而言,他們會認為有“第三只眼”在記錄和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并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數據時代可能帶來的對個人隱私的威脅,并由此可能引發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其實,即使沒有互聯網,為了工作的需要,學生工作也需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一些詳盡個人信息。可以說,大數據對個人隱私和自由的不利影響并非大數據本身的缺陷,而是濫用大數據可能導致的后果。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個人信息本身,而是如何做好對所收集到的大學生信息數據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1.學生工作者要避免陷入數據依賴的境地

大數據的優勢毋庸置疑,給人們生活、工作與思維帶來的巨大變革顯而易見,這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數據無所不能的錯覺,夸大大數據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事物被數據化,人們就會有目的地收集更多的數據,而對于數據的局限性,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數據并不總是客觀的,分析也可能存在錯誤或者具有誤導性,更有甚者,有些數據根本就不能反映事物本身的特征。學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學生工作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上,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因此,在學生大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過程中,要明確大數據只是觀察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避免陷入數據依賴和盲目崇拜的境地。利用大數據對于人的思想行為的分析、研判更具復雜性,也需更加謹慎應用分析結果,不可盲目信任數據的力量和潛能。

2.學生工作者要防止學生數據被濫用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價值主要源于它的再利用。因此,數據擁有者確保數據的安全是當務之急。對于學生工作者而言,掌握著學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其中很多對學生而言,是極其隱私的,如心理異常的學生,如果信息泄露,就會為其招致同學異樣的眼光,由此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為此,學生工作者要增強對學生數據的保密意識,不能隨意傳播,如因工作需要確需共享數據的,要簽訂保密協議,數據使用者要為其行為承擔責任;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有些敏感的數據必要時還要告知學生,得到許可。

對于學校而言,無論是大學生信息的收集,還是使用范圍和權限,都要設立規章加以保障,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挖掘;各高校還要規范大數據采集、使用、管理的流程,層層監管,在技術操作上確保數據的安全保密性;對于涉及大數據采集、使用、管理的全體工作人員,要加強保密制度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對于一些敏感數據的使用,要規定數據使用者應如何評估風險、如何規避或者減輕潛在傷害。

大數據時代給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思維的重大變革,學生工作者要順勢而為,主動樹立大數據意識,培育大數據思維,運用大數據技術,不斷探索學生工作規律,實現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目標。(作者沈千帆,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考文獻:

[1][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8.

[3]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2013(7):29-32.

[4]黃俊.論大數據時代輔導員的新素養[J].大學教育,2015(5):34-35.

《北京教育》雜志

關鍵字:學生工作者學生事務學生成長

本文摘自:北京教育

x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工作的理念變革與實踐探索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工作的理念變革與實踐探索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沈千帆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6-22 11:37:26 本文摘自:北京教育

隨著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話題被廣泛傳播,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正如英國大數據專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教授所言,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1]大數據時代開啟了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無獨有偶,大數據也為高校學生工作無論從理念到方法,從思維到技術都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在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實現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變革應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的應有之義。

從隨機抽樣到全樣本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思維變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刻變革,學生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從最早的20世紀八十年代較為單一的傳統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學生工作模式,學生工作理念正逐步實現從管理到管理服務并重到服務的轉變。今天,學生工作面臨的對象是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群體,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如網絡閱讀、網絡學習、網絡購物、網絡娛樂等,他們已經成為網絡文化形成參與的主體,且呈現出個性化發展的特征。面對這樣一個青年大學生群體,靠傳統的隨機抽樣或經驗去了解他們的工作模式已失去了優勢,一種新的依托大數據技術開展學生工作的模式應運而生。

1.學生工作者要樹立大數據意識

在信息化時代,數據的收集、儲存和處理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每一個使用網絡的人都會留下各種痕跡和產生大量的數據記錄,這些數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對于學生工作者而言,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了解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方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強化全樣本意識。相對于大數據時代,在“小”數據時代,我們也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探索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和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但用來分析收集數據的工具依靠的是隨機抽樣,用少量的數據獲得更多的信息。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采集的工具和數據處理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使用一切數據成為了可能,提高了對事物研究的精確性,能夠發現樣本無法揭示的一些規律和細節。對于大學生,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行為數據,如學業成績、圖書借閱冊數、宿舍停留時間、心理普查數據、各類文體活動、競賽參與情況、食堂消費總額、體測成績、違紀情況等,這些數據都隱含著學生思想行為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強化全樣本意識,分析與學生相關的所有數據,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

二是注重尋求相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即使確定因果關系很困難而且用途不大,人類還是習慣性地尋找緣由。[2]但在大數據時代,因果關系就不再是熱衷尋找的關系,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開始受到重視。在學生工作領域,我們一貫是重視因果關系的,但相關關系的重要性往往要高于因果關系,因為對于因果關系的論證要遠比相關關系復雜、耗時。因果關系假設在前、論證在后,相關關系根據現有的數據能夠直接分析得到,能夠根據分析結果及時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在工作實踐中,學生成長需求和個性發展的多樣化以及兩者快速變化的現實,學生工作者要及時發現學生某些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及影響因素。鑒于學生工作即時性和實效性的要求,我們往往要先知道“是什么”,然后再繼續研究深層次的因果關系,找出背后的“為什么”。例如:發現學生有心理異常情況,假設是學業、家庭、失戀、自卑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都會造成這一結果。但是,確定因果關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如果通過大數據我們能找出心理異常可能相關的事物,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則會更從容和具有針對性。

2.學生工作者要培育大數據素養

大數據開啟了一場思維的大變革。在變革中,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能從中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大數據是一個相對意義的概念,并非數據存儲量的絕對意義,大數據核心理念認為所有的數據都是有價值的,是對涉及到的所有數據的分析,這對大數據使用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數據素養的要求。筆者認為,大數據素養的培育過程就是通過數據收集技術在不同的領域獲得和使用全面數據、完整數據和系統數據,并讓數據形成有價值的、連續的、可測量的數據鏈條,以此深入探尋現實世界的內在規律。由此不難看出,培育大數據素養應從五個維度著眼:對數據的敏感性;數據的收集能力;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利用數據進行決策的能力;對數據的批判性思維。[3]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的每個學生都是樣本,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消費行為、日常作息習慣、社交愛好等都會留下數據痕跡,這些數據能夠全面反映一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對數據的敏感性是學生工作者培育大數據素養的邏輯起點。在此基礎上,學生工作者要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留痕于互聯網中及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各類數據進行獲取、管理、分析、提煉、處理等。[4]針對大數據反映出的學生思想行為特征進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給予個性化培養,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訴求。同時,學生工作者還要具有對數據的批判思維,對紛繁多樣、優劣摻雜的大數據進行有效信息的篩選和抓取。

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模式變革

互聯網時代,學生工作者已經意識到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夠自覺應用個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學生工作;各高校也在積極加強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建設,構建與學生的共同話語體系,占據網絡話語主導權,不斷探索學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大數據概念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讓更多學生通過網絡和信息化手段可記錄的數據搜集和處理成為可能,為學生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對學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樹立大數據意識和培育大數據素養。這是作為大數據的使用者而言,在大數據時代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思維變革。作為學生工作的主管部門,還要從體制機制上實現工作模式的變革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的支撐,以便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轉變。

1.搭建學生工作數據集成平臺

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可記錄、可量化的數據紛繁復雜,涉及部門廣泛,主要有學生處、教務處、招生辦、后勤處、圖書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各部門所收集數據相對獨立,僅考慮本部門的現實需求,與其他部門難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整合。除了各部門數據的收集,學生工作者也能掌握所帶學生的很多數據,如家庭收入、獎助學金、心理健康狀況、違紀等,在一定范圍內給每個學生有個局部“畫像”,不足之處是數據不夠系統和全面。為此,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相關數據挖掘渠道和建立數據協同處理分析中心。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記錄、可量化的數據遠不止學校和學生工作者掌握的,對于學生網絡參與行為數據的收集是薄弱環節,而這些數據是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行為的重要認知來源。眾所周知,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緣于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無處不在,包括閱讀、購物、娛樂、學習、社交等。過去,我們了解學生是局部和片面的,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正如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介紹中的一句自白所言“不得不承認,對于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和學生成長訴求多樣化的現實,使對每個學生的了解變得較為困難,這樣就難以將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而大數據時代讓了解每一個學生成為可能。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正在構建學生工作數據庫和大數據整合平臺,整合全校相關部門,把各部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合和相關系分析,尤其是對特殊群體學生,如學習優秀學生群體、學業困難學生群體、思想行為表現異常的群體等的大數據呈現出的特點及相關因素。這既可以進行橫向的不同群體的比較分析,也可以進行縱向的不同年級學生群體的特征分析,當然對于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個全面的“畫像”。學生所有的個性特點將由“一張表”呈現,在此基礎上探尋學生成長模型,進而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和育人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在組織機構建設上,為了便于數據的整合和發揮各部門工作的協同效應,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協調部門或數據中心,做好各類數據收集平臺的頂層規劃設計和互聯互通,分類、分層整合集成所有與學生相關的信息,建設學生工作數據庫,并對采集數據進行及時分析和共享;同時,這一專門部門還應構建與校外相關組織機構和兄弟院校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如麥可思研究、人人網、微信平臺、百度貼吧等專門研究機構和社交媒體,推動數據共享、利益共贏。不僅要著眼于本校學生的大數據,對整個大學生群體也要進行大數據分析,從宏觀、微觀全方位洞察學生的狀態。

2.實現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服務的模式轉變

學生工作事無巨細,涉及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包括黨建和思政教育、學生事務管理、校園文化活動、就業指導與服務、學生心理咨詢、特殊群體學生幫扶等。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學生工作者在精細化上狠下功夫,為學生提供了細致周到的服務,力所能及地對每一位學生開展深度輔導。但囿于所帶學生的數量多,個性化需求又復雜多樣,學生工作者為了精細化的目標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結果卻是被動工作時候多,主動思考工作時候少;傳統經驗管理模式用得多,新媒體手段用得少,如此仍然難以跳出“保姆”“救火隊”“萬金油”的怪圈。在大數據時代,在工作模式和方法上,我們要對學生工作進行管理上的變革,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學生工作從精細化管理轉向精準化服務。學生工作精準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生工作者要掌握學生精準特征。青年大學生,作為年輕的成人,他們思維活躍、個性獨立,呈現出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樣化的特征,再加上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國際化、互聯互通、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習慣、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成長過程中也會碰到諸多現實困惑,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全面精準地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二是為學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成長服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因其教育背景、生源地、家庭狀況等的差異性,會導致不同個體或群體的需求,采用團體輔導、個體輔導、朋輩輔導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精準化服務。當然,學生工作者重在“輔”和“導”,要得到學生的配合和支持,需要他們主動提供自己的各類數據,與學生工作者一起診斷,認知自己,進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從大數據使用到大數據威脅:大數據時代的學生工作倫理挑戰

當然,作為教育者,我們希望能夠全方位地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各類數據的搜集是工作的需要,能夠為我們帶來海量信息和高效便捷的服務;但對于個人而言,他們會認為有“第三只眼”在記錄和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并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數據時代可能帶來的對個人隱私的威脅,并由此可能引發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其實,即使沒有互聯網,為了工作的需要,學生工作也需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一些詳盡個人信息。可以說,大數據對個人隱私和自由的不利影響并非大數據本身的缺陷,而是濫用大數據可能導致的后果。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個人信息本身,而是如何做好對所收集到的大學生信息數據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1.學生工作者要避免陷入數據依賴的境地

大數據的優勢毋庸置疑,給人們生活、工作與思維帶來的巨大變革顯而易見,這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數據無所不能的錯覺,夸大大數據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事物被數據化,人們就會有目的地收集更多的數據,而對于數據的局限性,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數據并不總是客觀的,分析也可能存在錯誤或者具有誤導性,更有甚者,有些數據根本就不能反映事物本身的特征。學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學生工作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上,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因此,在學生大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過程中,要明確大數據只是觀察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避免陷入數據依賴和盲目崇拜的境地。利用大數據對于人的思想行為的分析、研判更具復雜性,也需更加謹慎應用分析結果,不可盲目信任數據的力量和潛能。

2.學生工作者要防止學生數據被濫用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價值主要源于它的再利用。因此,數據擁有者確保數據的安全是當務之急。對于學生工作者而言,掌握著學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其中很多對學生而言,是極其隱私的,如心理異常的學生,如果信息泄露,就會為其招致同學異樣的眼光,由此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為此,學生工作者要增強對學生數據的保密意識,不能隨意傳播,如因工作需要確需共享數據的,要簽訂保密協議,數據使用者要為其行為承擔責任;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有些敏感的數據必要時還要告知學生,得到許可。

對于學校而言,無論是大學生信息的收集,還是使用范圍和權限,都要設立規章加以保障,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挖掘;各高校還要規范大數據采集、使用、管理的流程,層層監管,在技術操作上確保數據的安全保密性;對于涉及大數據采集、使用、管理的全體工作人員,要加強保密制度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對于一些敏感數據的使用,要規定數據使用者應如何評估風險、如何規避或者減輕潛在傷害。

大數據時代給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思維的重大變革,學生工作者要順勢而為,主動樹立大數據意識,培育大數據思維,運用大數據技術,不斷探索學生工作規律,實現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目標。(作者沈千帆,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考文獻:

[1][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8.

[3]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2013(7):29-32.

[4]黃俊.論大數據時代輔導員的新素養[J].大學教育,2015(5):34-35.

《北京教育》雜志

關鍵字:學生工作者學生事務學生成長

本文摘自:北京教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东辽县| 遵义县| 辽阳市| 平罗县| 桐梓县| 鄂托克旗| 三亚市| 若尔盖县| 贵阳市| 建宁县| 巴里| 东兴市| 汕尾市| 桦川县| 阿瓦提县| 中方县| 东港市| 华安县| 成武县| 安化县| 双流县| 永善县| 华坪县| 盈江县| 扶风县| 金昌市| 宾阳县| 漳浦县| 宜昌市| 中西区| 仁怀市| 汉川市| 辽阳市| 青川县| 芜湖市| 文昌市| 平南县| 米林县| 德钦县|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