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經濟轉型已駛入一個新的方向?;ヂ摼W與金融體系的不斷融合及滲透,進一步拓展了傳統金融邊界。伴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發力,互聯網成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業轉型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驅動力。
保險業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正經歷著一次巨大的變革,經歷著產業與服務的又一次升級。因此保險業如何在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把握時機與時俱進,順應新形勢、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是近年來保險實務與學術界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現 狀
人身險保費收入首次超過財險
互聯網保險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一種全新的開發及營銷模式,對保險業產生了不可小視的影響。
互聯網保險業務指的是保險公司通過自營互聯網平臺、第三方平臺等提供保險服務的業務,是基于互聯網的思維、技術及運行規則打造的,從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競爭等全面革新的新型保險領域?!?016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保險“十二五”期間呈現快速發展勢頭,2015年,我國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達到2233.9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也首次超過財產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465.60億元和768.36億元?;ヂ摼W人身險占互聯網總保費收入的占比從2011年的20.43%逐漸增長為2015年69.05%,保費收入比2011年增長141倍,占人身險公司全部業務的比例從0.1%提升至9.2%。
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110家保險公司開展了互聯網保險業務,互聯網保險領域已成為各家公司拓展市場規模的必爭之地。其中,人身險市場由中小型公司領跑,富德生命、前海人壽、國華人壽的市場份額靠前。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保險業也獲得不少政策紅利。2005年至今,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從互聯網保險的法律效力、經營條件及范圍、業務操作、風險監控、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為促進互聯網保險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客觀來說,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互聯網保險產品碎片化較為明顯,對于健康、疾病等領域的風險管理作用仍顯乏力。另外,部分保險公司對第三方平臺擴大業務規模的過分依賴不僅導致自身議價能力的下滑,也使得客戶需求的挖掘與收集難度較大。
風險探討
網絡技術發展至關重要
網絡安全協議、數據處理、信息加密的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互聯網保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互聯網面臨的潛在風險例如黑客攻擊、網頁缺陷等致使互聯網保險業存在安全隱患,保險公司的客戶信息以及服務程序都可能遭受攻擊,進而導致信息被竊取、客戶被詐騙、客戶資金被盜用等一系列風險事件?;ヂ摼W技術的安全性以及隱私保護機制目前看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聯網保險的滲透率,這一領域急需對公司數據安全和客戶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
盡管我國已逐步出臺了相關監管辦法,但沒有訂立詳細的操作實施細則,監管的發展速度及水平遠低于市場,存在部分監管空白區域。
當前我國互聯網保險更多的是將網絡作為一種營銷渠道進行開發利用,將費率低風險單一的產品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進行銷售,在產品開發上沒有根據現有消費者群體的消費習慣和偏好加以改造開發,同質化嚴重,創新力度疲軟。目前我國人身險互聯網產品主要集中在側重理財功能的新型保險產品,2015年萬能險、投連險保費收入在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收入中占比 83.2%。
同時,目前互聯網保險合同也潛在著一些法律問題,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應對保險合同中的普通條款履行一般說明義務,對免責條款履行明確提示與說明義務,必須達到使投保人對這些免責條款完全清楚明了的程度,否則該條款不發生效力。網絡銷售模式下,保險產品通常是承保手續較為簡單、條款較為簡單的險種,因此保險條款通常都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的,沒有特別明確標注免責條款,且若爭議發生時無法及時作出解釋,則很難認定保險公司實際履行了說明義務,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保險公司需要提供相應證據,否則可能會被法院判定免責條款效力無效,在法律訴訟發生時很有可能處于不利地位。
保險合同當事人的身份關系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直接影響保險合同法律效力的關鍵要素。紙質保險合同的訂立通常通過當事人雙方簽名進行確認,但互聯網保險合同無法實現手寫簽章,當事人只能在由互聯網所構建的虛擬空間中進行雙方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因此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保險合同當事人的身份確認難度較大。
另外,客戶通過互聯網購買保險時,只需填寫網絡投保單即可發出要約,目前實務中,保險公司既不能核實客戶有效身份證件的真偽或是只能部分核實,也不能通過現場視頻認證的方式確認投保人的真實身份,客戶身份核實工作存在重大風險隱患。還有許多網絡銷售平臺已經實現了虛擬賬戶支付功能,客戶可以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虛擬賬戶繳納保費,但這樣會導致保費的來源很難追蹤,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短時間內完成洗錢。
發展策略
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
為保障互聯網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險公司必須建立以及維護安全的網絡管理和營銷系統,定期完全備份客戶信息和管理數據,對網站以及銷售系統進行24小時動態監控保障公司和客戶的信息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在立即搶修維護的同時也要及時隔離防止風險蔓延。
保險公司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篩選分析消費者群體行為的趨勢變化,通過對消費場景和消費者群體的戲份,在聚焦消費者個性需求的基礎上研發與消費者行為緊密相關的保險產品,并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建立不同的營銷方案逐步實現精準營銷。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可以充分利用APP、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公眾平臺建立與消費者的互動機制,鼓勵客戶針對提出意見和建議,讓客戶參與保險產品的設計,提升客戶體驗度。
保險公司應通過聯合機制與同業、公安部門協同合作,構建統一的保險業客戶個人身份識別聯網核查系統,實現與保險業關聯行業數據的互聯互通,提升保險業整體競爭力;升級系統校驗強化身份識別,結合電子簽名技術等對客戶實行更全面強大的在線驗證;低風險產品可實施較為寬松的識別措施,對高風險產品、大單產品、可疑交易實施嚴格的識別措施,同時也要強化對第三方虛擬支付的監管,實施分層次的監控和管理;并可以考慮加強反洗錢排查工作的頻度,通過電話回訪、實地調查等方式加強對客戶資金來源及身份的抽查。
依靠信息技術搭建完善的運營服務系統,真正實現互聯網保險的內涵價值,結合APP等移動互聯網形式為客戶辦理快速保全及理賠服務,也可通過設立24小時網頁客服的方式,方便為客戶提供普通咨詢服務。構建專業化經營體系,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產品渠道為發力點,以公司治理、合規經營、高效運營為堅實保障,有機整合公司各部門資源,并以此來布局整體商業運營架構,在創新中規范,在規范中創新。
監管部門應盡快完善網絡保險信息管理規范體制,制度規避詐騙風險、支付風險和信息泄露風險等安全問題,健全網絡信息安全、電子結算、電子支付等規章制度,切實保障客戶數據信息安全,切實為互聯網保險發展提供健康的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