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今年,除了持續開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專項行動外,廣州交警還將在全市推廣“互聯網+信號燈”平臺,并加強聯合社會力量,豐富路口運行異常的監測指標,促進路口控制由智能化向智慧化邁進。
汽車社會的到來,使得大城市的交通狀況變得日益復雜。開車走在城市道路上,人們感受最深的,除了走不快,就是紅綠燈設置間距小、密度大。一些路段百十米就有一個紅綠燈,車子起步之后還沒將速度提起來,可能又要剎車減速了。道路縱橫交錯,要滿足不同方向車輛、行人通行所需,設置紅綠燈是必然的,司機們心里不爽也會給予理解。讓司機們有看法的,主要是紅綠燈設置的密度及時間分配問題。
譬如,有的十字路口,南北是主干道,車流滾滾,而東西道路車輛較少,但紅綠燈的時間分配卻無區別,導致南北方向車輛經常塞車等燈,東西方向則經常只需十幾秒綠燈,排隊的車輛就能全部通過路口。再如,有的路口,平時車流甚少,每天也就是早上及傍晚兩個時間段車流較多,需要紅綠燈管制,其他時間完全可以讓紅綠燈休息,但這個路口的紅綠燈仍然是一天24小時不下崗。此外,還有一些根本不繁忙的非主干道,如橋底輔道,也設置了復雜的紅綠燈,讓司機們干等。
城市發展之初,車輛保有量不多,道路紅綠燈也不多,因此紅綠燈設置的合理性問題沒人在意;當城市進入汽車時代,紅綠燈數量也水漲船高,如果設置得不合理,就會對城市交通效率、大氣污染問題,產生明顯的影響。工業時代,紅綠燈的設置靠人腦,如果根據交通發展情況,不斷提升設置的合理性,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調查、分析、研究、實證,設置者未必有動力去做這種事。到了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讓這些工作變得輕松與低成本。
國內已有城市開始試點,讓紅綠燈變得“聰明”起來,從而提升交通效率。譬如,杭州蕭山區就應用大數據,分析利用監控視頻產生的海量數據,計算出不同時段每個路口的通行車輛數據,信號燈就會根據車流的變化隨時調整,大大減少司機無謂的等待時間。試點的數據顯示,該區中心的交通效率提高了3%~5%,部分路段的效率提高了10%以上。哪怕提高3%~5%,對改善城市交通也是很有意義的。
據廣州市交警部門透露,“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廣州智慧交通領域的發展位列全國第一,大幅超越全國平均水平。智慧交通不僅體現在用了多少新技術,還要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具體到紅綠燈設置上,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充分挖掘潛力,實現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