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移動互聯網金融開始興起,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保險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保險大數據產業,是指保險企業依托新的數據處理技術對海量、高速增長、多樣化的保險數據進行加工挖掘,研究保險經營模式、規律,幫助企業分析決策,優化流程,高效服務客戶。大數據應用,其真正的核心在于挖掘數據中蘊藏的情報價值,而不是簡單的數據計算。那么,對于保險行業來說,管理者應該如何來借助大數據為保險行業的運營管理服務呢?同時大數據應用又將如何突出其在保險行業的情報價值呢?
近幾年來,保險行業發展迅速,但由于當前互聯網金融的高度發展,保險行業仍存在產品單一、營銷固化、服務落后等問題。傳統保險業所面臨的危機,在大數據時代,正好成為其轉危為安的改革契機。保險行業借助大數據發展擁有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運用大數據產業技術,構建大數據經營的基礎平臺,運用移動終端、可視電話、社交媒體等新技術、新應用,優化業務流程,實現線上線下一個客戶、多個產品、多個界面,提升客戶體驗。運用靈活的產品建模工具和快捷的產品發布方式,滿足客戶靈活多變的投保需求。
1.保險產業政策及發展現狀
(1)產業政策
對于尚處在起步階段的保險大數據產業,我國政府和保監會目前尚未出臺相關的正式法律、政策文件。在進入了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時代后,保險大數據產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發展前景。對于該產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和保監會都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多次舉辦了相關研討會、座談會,通過講話等形式表明國家對該產業的支持和監管態度,為下一步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進行鋪墊。監管部門既要積極支持保險大數據產品技術進行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不斷強化標準化工作,又需要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工作。
現在,保險大數據產業發展可參考的相關政策是近幾年推出的針對互聯網保險業的政策,在當前的保險大數據產業起步階段,表1中的政策文件起到了很關鍵的行業規定、風險控制作用。
除了政策外,各級政府已經搭建了保險行業信息共享平臺。2014年1月,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統一開展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為保險大數據產業技術創造了重要條件。作為保險業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是保險大數據產業的初始積累,在夯實基礎后,將會逐步為保險行業朝著大數據產業方向進行轉型升級提供政策扶持和法律規范。
保險大數據產業的法律保障亟待完善。盡管當前,保險網銷雖然已經形成規模,但關于電子保單效力方面的法律規定仍然存在空白,中國開展保險大數據應用仍面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風險。目前仍無針對保險公司互聯網經營中的不正當競爭、出售違規保險產品、欺詐投保人等方面的法律法規。2015年兩會期間在政府工作報告的中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互聯網金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首次亮相。這表明了國家對保險大數據產業給予的鼓勵。目前,保監會正在制保險大數據產業的相關監管規則。
(2)發展現狀
保險大數據產業起源于互聯網保險的產生。保險大數據的交易也是隨著互聯網保險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產生的。
1997年,美國國民第一證券銀行首創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單,上線銷售30天成功獲得了千億美元的保單,標志著保險網絡銷售的產生。2010年美國互聯網保費收入占保險總收入高達25%。互聯網保險在歐洲發展也比較快,如:法國安盛保險集團自1996年起就已經開始試行網上直銷;英國的“屏幕網站”的保險產品用戶數量每月以70%的速度遞增。
縱觀全球,保險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這些國家的保險企業對互聯網金融應用較早,已經進行了大數據應用的試水,并已經取得了好成績。而目前,在中國,盡管大多數保險企業都能夠意識到大數據產業可以為企業助力,改善決策流程和促進業務提升,但真正進行大數據應用落地的企業數量仍比較少,施行時間也比較晚。小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躍躍欲試,在政府大數據政策的鼓勵下進行積極探索,成為少數派的先行者。
2010年,陽光保險集團建成數據挖掘系統,這是中國保險行業實踐大數據應用的第一家公司。運用該系統,陽光保險集團開展了許多保險大數據智慧應用的項目,培養了國內保險行業的第一批數據挖掘師。
進入2014年后,互聯網公司聯手打造互聯網保險公司屢見不鮮。淘寶、蘇寧、京東、網易、百度等互聯網服務商各顯其能。最具代表性的是天貓商城的眾多保險公司旗艦店。
除了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資源優勢主動擁抱保險行業,中國保險企業也正在主動轉型與互聯網相結合,最終使得保險大數據交易開始拉開序幕,并形成了一定規模。
當前,中國的一些大型保險集團已經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建立保險大數據交易的平臺,目的是利用保險大數據,指導產品設計、定價,完善經營方法,并幫助企業控制風險。保險企業購買、收集大數據,也主要是為了推出新產品,提高精細化營銷水平。一方面,保險產品的設計需要比較廣泛的社會數值,如整體平均值、峰值等,另一方面,大型保險集團也需要運用大數據分析進行對一國乃至全球的產品線合理分布和對供應鏈的精簡。大數據交易,不僅可以使保險公司提高產品設計、宣傳、溝通、銷售效率,也能運用精確的數據支持,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風險。
總之,保險大數據交易在中國尚處在起步階段,面臨著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數據基礎薄弱、人才儲備不足等諸多挑戰。
2.市場規模及需求分析
(1)市場規模
保險業信息系統所涉及的數據類型比較復雜,這是保險行業的特色。目前,中國的保險大數據產業發展規模還處于初級階段,只有幾家保險企業將大數據進行研發和落地應用,還尚未形成客觀上能夠進行比較的、可視的規模。
從保險行業步入互聯網金融后的發展規模來看,保險大數據產業的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數據顯示,僅從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中國保險業完成了年度保費收入總規模由2100
億元到1.45萬億元的跨越,增長近7倍;行業資產總規模由3373.89億元增長到5.05萬億元,增長超過十倍。截至2014年7月,中國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93250.95億元人民幣。在如此龐大的規模離不開近幾年比較有貢獻力量的互聯網保險資產規模,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保險大數據產業的規模的不斷增長。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人身險公司有44家,財產險公司有16家,總體占全行業133家產壽險公司的45%。包括中國人保、泰康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在內的多家險企已率先在線上跑馬圈地,中國保險公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全面到來。以互聯網保費為例,收入在2014年實現了爆發式的高增長。
2014年,中國互聯網保險研討會上,據預計,未來10年將有超過30%的保險業務由互聯網實現。未來5年保險業在互聯網的發展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與牛津大學在2012年聯合開展的關于大數據實際應用狀況的調研顯示,目前全球保險業中約有2/3的企業已經或正在計劃進行大數據技術應用。保險行業的大數據產業注定將成為未來的金融領域一大競爭優勢。
(2)需求分析
當前,中國對保險大數據產業的需求非常迫切,一方面,保險大數據產業可以滿足保險行業朝著互聯網金融方向的轉型,另一方面,保險大數據產業作為當前大數據時代不可缺乏的關鍵性產業之一,也是當前國家正在積極鼓勵和支持的對象。
中國對保險大數據產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精細化營銷,二是精細化運營,三是保險欺詐分析。其中,精細化營銷是保險行業最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大數據應用可以大面積搜尋潛在客戶,另一方面,也能對潛在客戶進行精準營銷,實現真正的市場拓展。
不能忽略的是,中國對保險大數據產業的需求還存在諸多客觀上的限制因素,如:網絡安全技術問題,數據庫資源尚不完善等。因此,這更要求中國的保險公司發展大數據需要盡快建立大數據技術平臺,培養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方面的人才,建立強大、靈活和創新的大數據分析團隊。培訓數據產業的服務團隊,線上與線下形成優勢互補,擺脫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束縛。
(3)競爭格局
當前,現在中國的保險產業競爭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保險大數據產業的市場尚不成熟,但就保險行業來說,還是可以進行預判。
單純就保險行來說,中國的保險業呈現出明顯的壟斷競爭格局。目前中國財險公司64家,人身保險公司70家,再保險公司8家。隨著保險公司數量增多,諸多保險公司開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目前市場價值最高的前三大保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為34.3%,前五大保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為46.4%,前十大保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為64.6%,這表明行業整體競爭度不足,在保險行業進行大數據應用方面,則更加匱乏可以比較的競爭態勢。
就保險大數據產業而言,國內正在進行大數據應用的保險企業大多為保險集團。但由于
各個集團的數據庫信息種類不同,標準也不統一,導致目前的保險大數據產業呈現混亂無序的狀態。目前中國共有10家保險集團公司,這些集團公司大多經營范圍廣,利潤高,在大數據應用方面擁有足夠的實力和需求。這些集團對保險大數據交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保險企業的自行推動,目前,在中國保險大數據產業中需要發揮“航母”作用的是政府成立的唯一專業提供給保險業的大數據服務商公司——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保信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采集保險經營管理數據及相關外部數據,建立標準化、系統性的數據體系,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時效性和真實性,為保險公司、保險監管部門、保險消費者等主體提供不同方式的信息服務。
中國保信在籌備期間,第一項工作是整合車險平臺。目前正在規范各險種接受該平臺,明確產權關系。下一步會推動全國的數據平臺集中,把各省平臺統一并且統一數據標準。隨著車險的推進,后續的財產險、壽險等其他險種也都將納入中國保信大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