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近日在談到大數據時表示,過去一百多年,人們都崇尚市場經濟。但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數據的獲取,可以讓人們更容易把握市場這只無形的手。
從目前政治經濟業態來看,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會不會回到計劃經濟?如何回到計劃經濟?需要給予非常明確的回答。
馬克思主義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到底哪個好問題上有條件地選擇了計劃經濟。這個條件是物質高度發達,人們有高超、準確的預見性,對市場特別是物質生產與需求有強有力的掌控力、預見性與洞察力。如果沒有異常高超的手段、預見性與掌控力,那么實施計劃經濟只能使得資源配置效率大大降低。最終是商品匱乏,經濟停滯,從而引發各類矛盾爆發,危及到政權存亡。超越歷史階段實施計劃經濟對國家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傷害幾乎是毀滅性的,前蘇聯的解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相對于計劃來說,在人們沒有能力對市場進行計劃時,市場是高效配置資源的方式,無形之手相對公平地指揮著市場運轉。但自由市場一個弊端是,日積月累使得各種風險越來越大,最終爆發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對生產力造成巨大破壞。而這種周期性危機一直無法有效消除,至今仍沒有良方醫治。
總體來說,在現階段市場經濟利大于弊,而計劃經濟弊遠遠大于利。不過,馬云所說的計劃經濟將越來越多的邏輯是建立在大數據大發展基礎上。同是計劃經濟手段提高與方式出現大飛躍的問題。如果大數據使得人們可以對市場有一個徹底認知,精準把控的話,計劃經濟或者準確的說是計劃手段或越來越多。從理論上講,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傳感技術、自動駕駛、個性化定制、VR、AR、MR、AI等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決定了新的理論特別是新的經濟理論急需誕生。出現新的理論沒有懸念。
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馬云混淆了計劃經濟與計劃的本質區別。前者是一種經濟體制,后者是一種經濟手段。手段會越來越好,但不一定非要回到計劃經濟體制時代。二是馬云所說的計劃經濟是從科技創新角度而言,是技術倒逼變革而來,這里的計劃經濟不是人、部門、團體包括政治團體主觀把控與計劃的,而是大數據技術來完成的,不存在人為的主觀性因素。而大數據本身離實施計劃經濟所要求的認知、技能同樣還差很遠。
大數據僅僅是基礎或者是基礎設施而已。有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使得我們對每一個經濟體的行為交易軌跡可以通過在網上挖掘出來。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技術大變革。這或許為計劃奠定了基礎。但是,僅有數據是不夠的,不進行計算、分析與挖掘,再多的大數據也只不過相當于一堆破銅爛鐵的廢品。
馬云與馬克思一樣,仍是規劃出了一個計劃經濟的美好前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