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陳菲
對于已經收集了足夠多數據的極光來說,它們在下一步要考慮的是怎么利用好手中的這些數據。
成立于2011年的極光,一直以來都以推送等開發者服務為業內所熟知,其業務包括用戶在智能終端上所接觸到的消息推送、短信驗證碼、應用內對話等功能。
數據顯示,極光目前已經服務了超過40萬款移動應用,覆蓋超過50億個移動終端,月活用戶超過6億,市場份額達到40%;今年6月,極光完成了數千萬美金的C輪融資。
然而,針對移動終端的推送等服務始終有其局限性。在此前接受36氪的采訪時,極光創始人兼CEO羅偉東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已過,用戶開始唱衰App,這對于開發者有一定的影響。
在移動互聯網之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一道,成為了下一個潛在的投資熱點。馬云曾經表示:“未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將會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未來的制造業要的不是石油,它最大的能源是數據。”
為此,在積累了足夠多的用戶數據之后,極光也開始了自身的轉型,逐漸轉變為數據公司。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問題,”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極光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陳菲說,“如果說2011年到2014年底,極光的業務還是側重于推送的話,那么從2015年初開始,極光就開始了對于自身數據的商業化嘗試。”
目前,極光的產品線主要分為三塊:原有的開發者服務、數據服務,以及廣告服務;其中,后兩項業務與數據應用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數據服務方面,極光推出了iAPP和反欺詐系統等產品。陳菲介紹稱,這些產品所針對的主要是金融領域,“iAPP是基于用戶在設備上的行為數據進行挖掘的大數據產品,不管是投資人還是行業用戶都可以使用。投資人可以從中看到App的發展趨勢,找出投資可能;而行業用戶則可以了解競品的發展情況,從而為自身的發展找到參考。”
至于反欺詐系統,同樣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極光會根據用戶數據,對每個移動終端進行風險控制,識別用戶行為,并建立信用體系,從而抑制部分用戶的欺詐嘗試。
“比如有一位用戶,我們能夠檢測到他一天之內換了多次手機的SIM卡,那么我們就會認為這是一個可疑的特征,需要多加注意,”陳菲說。
盡管時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在市場上,包括芝麻信用在內,尚未有機構能夠建立起統一的信用評級體系,這也讓極光看到了機會。陳菲認為,既然現在許多公司都想來做數據征信這方面的開拓,極光有那么充足的數據,自然也想進入這個領域。”
極光的廣告服務也離不開數據的支持。首先,極光會幫助廣告主篩選出目標客戶群,之后再對接媒體,進行實時競價。在效率上,這比傳統的DSP廣告平臺的分銷模式要高出不少。
產品線擴充后,極光的商業模式也和原先有了較大的不同。此前,他們主要依靠Freemium模式,即基礎服務完全免費,如果客戶需要VIP服務,比如24小時客服響應,可以選擇為此付費。
“如今極光已經有近千家付費用戶,對我們服務過的40萬款應用來說,這還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未來成長空間很大,”陳菲說。如今,極光真正的機會還是在數據領域的變現機會, 包括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和針對各個垂直領域的數據產品。
即使畫出了清晰的轉型路線,但極光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在發展路上解決。當中的首要問題就在于,如何將數據和產業更好地結合起來。
“市面上,打著大數據旗號的公司有很多,但怎么利用才是最主要的問題。”陳菲認為,哪怕極光有可控的數據源,但仍需要進一步了解行業趨勢,了解用戶的需求,來做出他們需要的數據產品。
“有的公司是先去開發了一個產品,之后再找數據套進去;但極光要做的反而是先收集數據,之后再根據數據去開發產品,將數據產品化。這個過程對團隊的研發和產品迭代能力也有很高要求,”他說。
另外,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的極光,也需要面對潛在的安全問題。在這一點上,極光聘請了第三方檢測團隊來對它們的系統進行測試并且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安全。
在加入極光之前,陳菲曾經在美林美銀、花旗集團任高管。對于TMT行業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他來說,大數據應該會是未來的重點領域。因此,在離開金融機構后,他也選擇了加入極光。
“隨著智能設備的滲透率達到了飽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機會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多了。然而在這些設備的使用上,每人每天都依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未來幾年,研究這些數據的應用會成為主流,”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