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消息,北極光創投合伙人、董事經理鄧鋒在今日舉辦的第二屆黑馬創交會《企業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智能設備等軟硬件的成熟以及無線互聯網的發展,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正在爆發。
鄧鋒認為,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未來將產生三大機會。一是移動化SaaS服務;二是從網絡到存儲、安全等基礎設施架構升級帶來的,IT設備和解決方案創新的機會;三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給一些在行業應用上的解決方案帶來了機會。
此外鄧鋒還認為,基礎設施升級帶來的系統化機會,驅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業務的驅動力;一方面是從技術源頭那端帶來的變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出現一些新的突破,可能先從B2B開始,逐漸也會到B2C領域。
2B今天看起來很熱,但我們仍然要理性看待、避免泡沫。”鄧鋒最后說。
以下為鄧鋒主題演講,網易科技略有刪減:
B2B市場將產生三大機會
企業級市場存在了很多年,但大家覺得一直不溫不火,跟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在過去十年比較起來,相差很遠,這點跟美國很不一樣,美國包括互聯網、IT市場,B2B和B2C一直是平行發展的,從企業的估值和市場規模大小,都差不多。但在中國,直到過去一兩年B2B市場突然間火起來了。
為什么過去就不溫不火,為什么現在火起來?是不是真的火起來了?我們的看法,它確實是開始有一些新的變化,而且變化也相當快。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1、軟硬件的成熟,包括現在中國的網絡環境跟五年十年以前很不一樣了,智能設備、智能手機引導了B2B市場的火爆。
2、無線互聯網,從B2C到B2B,使企業的數據量也大了,隨時隨地的應用場景也比以前用的多了,而且用智能手機做企業級軟件的時候,有了微信折算的2C概念,用戶體驗比過去好多了,用戶使用的門檻也在降低。
由于有了云計算、saas,成本也在降低。用戶體驗、成本、應用戳經的變化,帶來了中國B2B市場機會的出現。 機會是很多的,但從北極光創投的角度來看,有3大塊機會:
1、移動化saas服務化機會,過去叫做IT軟件,現在是用賣服務的方式,而且更多的是移動化的機會。
2、過去兩年有很多公司的云化發展非常快速,這帶來了基礎設施,從網絡到存儲、到安全到計算等基礎設施架構的升級,這種架構的升級給過去的那些IT設備和解決方案都帶來了變化,這種變化帶來了新一輪投資和創業的機會
3、大數據,特別是大數據加上人工智能,給一些在行業應用上的解決方案帶來了機會。現在在美國吵的已經很熱了,在中國剛剛萌芽出現,
SaaS服務入口級的機會不多了
首先SaaS大家已經看的很清楚了,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光是過去做B2B軟件的公司,BAT這種傳統消費類互聯網的巨頭從2015年開始也在迅速殺入B2B市場,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SaaS服務。最明顯的就是釘釘,騰訊也開始進來,這個入口機會是很明顯的。
除了這種BAT大的互聯網巨頭以外,其實從兩年前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小的企業級服務公司,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拿到了融資,從數量上是過去的很多很多倍,而且融資都是天使、A輪、B輪,有一些公司已經拿到了B輪,但還有很多公司還在早期,2015年底的時候相對來說到了頂峰,2016年大家開始回歸,像中國的風投行業一樣,特別是消費類的互聯網風投一樣,開始有人叫“寒冬”,我認為不盡然是寒冬,但有點冷卻下來了,估值也更合理一些了。
saas的發展,在過去這一段發展更集中在所謂針對中小企業通用型的saas。中小企業,更多的是一個產品賣到不同的行業,只要小企業能用就用。這塊過去是并沒有服務好的市場,可能中小企業人員的培訓、IT使用的能力,沒有大企業那么好,培訓也少,企業能夠負擔的成本也低,如果沒有無線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這些對于做軟件的來說,賣到一個企業能帶來的收入,還不如去銷售、培訓、服務的成本高。所以,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比較難服務的,或者服務不好的,使用IT服務程度也比較低的。但自從有了saas、云服務、智能手機,這種情況開始改變。
特別是像CRM(客戶管理),這是對銷售直接相關的,營銷軟件、辦公室管理、社保、記帳、IM入口,迅速的出現了一批saas服務軟件和公司。在入口級,可能小公司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因為像釘釘、(騰訊)微信企業號,而且競爭非常激烈,砸大量的補貼進去,某種程度上有點壟斷了嘛,基本上看誰錢包比較厚,那就可以干這事。
但是,相對來說聚焦在某一點上的服務,比如像CRM,像協同,像HR,還是有小公司的機會的。CRM方面北極光投了一個叫紛享逍客的,HR我們也發現開始有領先的公司了,這種情況應該說對小公司都有機會。
saas再往下發展就是從通用往垂直的角度發展,這是越來越明顯的。比如,通過一些氣象、安全、外貿,專用的saas出現了。這是個大概幾十億、上百億的市場,可能出不了那么多公司,但出兩三家公司都是有可能的,在各種各樣的垂直領域都會有這樣的機會。
saas服務,剛才我講的更多是中小型的,其實大中型企業也有這樣的需求,需要定制化,而中小型企業為什么在過去發展比較快呢?因為他一個產品通用可以賣道不同的地方,而現在大家逐漸逐漸開始往垂直、中型企業、大型企業走,需要相對來說定制化的多一點,個性化的多一點。
技術相對于應用場景來說,大家更需要注重的是應用場景,換句話說就是產品比技術重要,在定義產品的時候更要考慮你的客戶和應用場景。
基礎設施升級帶來的系統化機會
基礎設施升級是第二個大的機會,驅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業務的驅動力,過去我們講的IT其實是支撐一些業務,今天的IT已經不僅僅是支撐你的業務了,它已經進到了你的生產系統里,成為了你的核心競爭力,沒有這些IT你的企業業務根本就不能做,今天的業務已經非常非常復雜了,需要各種各樣異構的,比如手機上移動的東西,和過去大的ERP系統是完全不一樣的,有各種各樣的系統在里面,有的是企業內部的,有的是云化的,你自己的軟件賣給別人用,你還得用別人的saas軟件,非常復雜化,而且要求時效非常高,很多東西都是實時決定的,包括我在用移動端,無論在全世界各地用你的軟件,要給客戶很快的反饋,需要的部署不是像過去簡單的部署,甚至在全球都需要部署,而且使用的場景也非常多樣化。
所以,業務帶來了驅動力,沒有這些業務要求的變化,其實IT的革命是很難發生的。
第二,從技術源頭那端帶來的變化。過去這些年,IT技術發展的也很快,當然折價技術的發展也來源于整個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驅動了技術的發展。
比如說架構,過去大家聽到的都是買多少多少臺服務器,現在服務器都是虛擬化的,虛擬機等等一些東西進來了,都放到云里頭了。現在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是大公司、中小型公司,都把你的服務器、應用,放到了云里。存儲的數據量巨大,數據量可能是乘十、乘百、乘千的增長,過去的數據庫、操作系統也不能用了,所以數據的暴漲也帶來了我們一些分布式的體系,包括操作系統、軟件定制都出現了。
有一點值得講的就是人智能的發展,這也是個技術的驅動力,過去講IT基本是沒有考慮人工智能的,我們過去所說的BI已經不是BI了,今天說的是用人工智能做一些預測、決策,這些對系統、計算、存儲、數據庫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了。
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就是中國的IT和美國的IT,過去一直認為是差的很遠,但是在一個新的設備升級、系統升級的時候,我們發現差距在減小。美國也是互聯網公司在驅動這種技術的更新,而中國也是一些互聯網大公司在驅動這種技術的更新。中國的互聯網大公司的技術能力還是不錯的,所以在這方面中美的技術差距在減小,這是個挺值得欣慰的事。
這兩個驅動力帶來的具體機會是什么呢?北極光一直著重的是下面這個機會,:存儲、安全、網絡基礎架構,包括像虛擬化這些東西。然后,分布式、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
當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的時候,過去的管理監控軟件不起作用了,像可視化的監控,包括大的IDC中,優化一些設備、流量,都變得比以前重要了。所以,在管理和監控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形式,在中國、美國都看到了。
大數據+人工智能會帶來新突破
數據量現在越來越大,有移動設備、IOT設備,還有互聯網上的各種各樣的數據,用戶行為的跟蹤, 所以我們感覺,這些剛剛開始出現,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出現一些新的突破,可能先從B2B開始,逐漸也會到B2C領域。
最后我想講一點,B2B行業雖然現在看起來熱,機會也很多,但它跟B2C不一樣,沒有那種巨大的爆發力,可能大家現在覺得B2B熱起來了,中國投資界是不是像投B2C一樣投B2B?對投資人來說一定要理性,因為B2B跟B2C行業是不一樣的,B2C基本上是贏者通吃,而B2B不行,B2B不是光靠一個技術就能成的,需要很多營銷、客戶關系,打進一個客戶需要的時間要長得多。所以,任何一個B2B公司,當你發現成長率不如B2C的時候,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成長率比B2C還好,我們作為投資人,反而會想數字是不是真的。
你只要不斷的往前走,不斷的在其中繼續創新,可能客戶關系就會做的越來越扎實,成長雖然沒那么快,但你的好處會很穩定。所以,B2B好多公司十年、二十年都在一直做下去,尤其是安全、存儲類的公司,大家要有耐心,投資人也要有耐心,不能見著一個覺得成長不好就投了。
所以,B2B行業今天看著很熱,其實要理性的看待,不要有泡沫,如果有泡沫明年就會很冷,如果今天給你高估值下一輪是非常非常難融的,給大家這些建議。
就這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