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規模領跑全國、互聯網巨頭紛至沓來、大數據應用快速拓展……近期,內蒙古自治區立足地區條件,搶抓“互聯網+”、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寶貴機遇,整合數據資源,集聚發展要素,正奮力把大數據產業打造成驅動地區調結構、補短板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撬動產業轉型升級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上海證券交易所、教育部……近期,一大批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巨頭和政府機構簽約入駐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把這里定為自己全國性的數據中心。
“目前,信息園已經完成投資30多億元,具備了近20萬臺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入駐的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客戶不斷增多,目前已經有50多家。”信息園開發建設部副主任譚鳳才說。
同樣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境內的中國移動(呼和浩特)云計算數據中心,目前也已經具備9萬臺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并有樂視、金山等15個客戶簽約,正陸續入駐。
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只是內蒙古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進入新世紀,內蒙古抓住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機遇,依托豐富的煤炭、油氣、鐵礦和有色金屬、稀土等礦產資源,迅速確立了能源、化工、冶金等產業在全國的優勢,帶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等指標連續8年居全國之首。與此同時,產業以重化工為主,“原字頭”和“初字號”產品比重高,也日益成為制約內蒙古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發展大數據產業,既可以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通過‘互聯網+’改造升級全區的傳統產業,又可以催生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等各類新興業態,推動全區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發展,構筑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使產業發展跳出挖煤賣煤、挖土(稀土)賣土的老格局,由重變輕,實現發展的新跨越。”內蒙古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秉軍說。
天時地利恰逢政策機遇
堅定的發展決心背后,是內蒙古得天獨厚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條件。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云計算數據中心主任焦毅等業內人士說,內蒙古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有氣候、區位、能源等5大優勢突出。
寒冷期長,全區年均氣溫0—8攝氏度,適合服務器自然冷卻,能效高;大部分地區地質結構穩定,歷史上很少發生破壞性大的地震等地質災害,可保障大型數據中心安全運行;電力充沛,新興產業電價最低為每千瓦時約0.26元,運營成本低。
同時,內蒙古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區位上靠近京津和環渤海地區,毗鄰河北、山西等8省區,外接俄羅斯、蒙古國,已建成中蒙俄國際光纜和呼和浩特至北京的4條直通光纜,設立了內蒙古國際出口局,便于向國內外提供大數據服務。
今年10月初,內蒙古入選第二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又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了重大政策機遇。
內蒙古發改委主任包滿達說,為加快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十三五”期間,自治區將以國家出臺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為統領,構筑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產業支撐、應用服務、制度保障和人才6大支柱,實施大數據政務、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農牧業、金融等9項重點工程。
此外,從今年起,自治區本級每年將安排不少于5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大數據基礎信息資源庫、公共服務平臺、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人才培養等項目,并給予企業稅費、用地、電價、人才引進等優惠政策扶持。
井噴發展的態勢
優越發展條件和政策,吸引了眾多企業向內蒙古聚集。目前,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華為、中興、曙光、中國科學院等行業、科技龍頭的數據中心紛紛落戶內蒙古,全區已建成70萬臺服務器的總承載能力,實際安裝服務器30多萬臺,規模領跑全國。
依托已建的大型數據中心,內蒙古還大力培育大數據開發及相關應用服務產業。
國內大型奶源分布圖、各地奶源的日均鮮奶乳蛋白含量、各省乳制品進出口貿易量……內蒙古魔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系統顯示屏上,全國乳業的各種數據一目了然,便于查詢。魔鏡公司的業務主管劉佳介紹說,目前該公司還在跟內蒙古的牲畜育種、草業企業合作,開發畜種和草業大數據產品。
全國最大的大數據操作系統開發企業國云數據、從事行業信息化咨詢的科電數據……呼和浩特云計算大數據創客中心今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目前已經有近50家大數據及相關科技開發、應用企業落戶。
“我們力爭通過3年—5年努力,使全區服務器容量達到300萬臺以上,把內蒙古建成中國北方數據中心、絲綢之路數據港、資源整合先行區、數據政府先試區、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區、多民族共享發展示范區。”包滿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