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下發,要求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科學測繪的手段對農民承包土地加以確認,以經緯度、四至線的方式明確標注,是神州信息切入農村互聯網服務的第一項動作,這使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得到切實保障,為市場化流轉土地搭建了平臺。神州信息副總裁、智慧農村戰略本部總裁張丹丹卻看得更遠。“土地一旦實現流轉就會形成規模化生產,從而釋放大量需求,通過產權交易平臺,依靠大數據資源,以互聯網為手段,公司將從農民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切入,形成一整套衍生服務體系,包括種子、化肥、咨詢、評估、擔保、金融、租賃等貫穿整個產業鏈。”
以互聯網為手段創建農業大數據平臺,為神州信息撬動巨大的農業市場帶來突破口。這是張丹丹看作“可以做一輩子的事”,也是她以九個月身孕從北京趕往蘇州參加“互聯網+”現代農業大會的原因。
“只要有土地,就有絕地翻身的希望”
2015年,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河北平鄉縣種糧大戶董丙坤曾告訴媒體記者,農民種糧有三難:土地經營權市場化程度低,流轉難;“死”土地變不成“活”資產,貸款難;土地規模化經營缺人手,管理難。經歷過生產和市場雙重打擊的董丙坤,如今卻堅定地擴大生產,經營著1860畝土地。這個底氣從哪兒來?用他的話說,“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向邢臺銀行貸到20多萬元,這是我起死回生的救命錢。”他還說,“多虧有了‘平臺’,‘三難’迎刃而解,農民種糧的路越走越寬。”
董丙坤口中神奇的“平臺”,正是由神州信息建設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開發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能促進土地大規模順利流轉,同時農民可憑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換取《土地承包經營權他項權利證明》到銀行進行抵押貸款,這是目前“平臺”帶給平鄉縣農民最直觀的好處。在2015年的開春時節,董丙坤又一次遭受種糧失利的打擊后,通過“平臺”獲得20萬元貸款。他說,“種子、化肥買齊,只要有土地,就有絕地翻身的希望。”
據介紹,平鄉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是在原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基礎上搭建的,是一個以土地為主,集物權、股權、產權等農村生產要素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化產權登記與交易服務平臺。中心設產權登記、產權交易、產權抵貸、產權評估、產權收儲五個服務窗口。
談起“平臺”,平鄉縣種糧大戶陳志強深有感觸。以前他花3個多月時間,只能承包20多家的土地;今年,通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他十幾天內就完成了66戶人家的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為十年。得到476畝土地后,在正規手續的保護下,陳志強心底有秤砣,大膽購置了噴灌設備、收割機,以大機械化耕種降低種植成本。
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成立后,擁有土地經營權流轉證,流轉規模在20畝以上的大戶都有了以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的資格。和董丙坤有同樣經歷的,是平鄉縣綠洲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金輝。她用550畝流轉土地的經營權證書,從邢臺銀行平鄉支行拿到了12萬元貸款。“第一筆貸款雖然只有12萬,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中心對我的土地經營權和地面附著物的資產有個總的評估,為我確定了400萬的貸款額度。”
踩準“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風口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農村電算化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張丹丹意識到農村的沉睡資產亟待被信息技術挖掘。在這個念頭的帶領下,她當時創立的中農信達于1998年“打磨出”首個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系統,并成功應用在大疆南北。而后,中農信達又以縣為單位搭建綜合事務管理平臺,如同政務大廳一樣實現了信息互通,為地方政府和自身數據儲備奠定基礎。
2014年,神州信息(000555.SZ)嗅到農業信息化的市場機遇,通過并購中農信達強力切入農業領域,迅速布局智慧農村戰略。據神州信息智慧農村事業部總經理劉毅介紹,通過兩年時間,神州信息已在全國各地布局了土地確權、土地流轉、產權交易、三資管理、合作社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改革、精準扶貧等農村信息化服務的相關業務,并抓住國家推進土地確權的市場機遇,將業務擴展到河北、湖南、貴州、云南、吉林等全國各個省份。其中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僅在河北一省,神州信息已與全省22個縣簽訂了合作協議。現在,神州信息是國內唯一一家集測繪、建庫、質檢、匯交、數據處理、平臺為一體的公司,市場占有率名列首位。
基于在此領域積累了7年數據儲備、測繪、數據處理等綜合能力,以及土地確權系列軟件優勢和成功試點經驗,神州信息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服務行業占領了龍頭地位,市場占有率領先。“公司現已經將業務延伸到流轉市場,做附加值更高的交易平臺。無論是誰做確權,信息都要錄入公司的平臺。”在土地確權業務受到更廣泛關注時,張丹丹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了更深遠的謀劃。
“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去積累數據,然后打通數據,改變商業模式。只有將數據與數據進行交互,衍生出的數據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更好的服務于行業市場。”張丹丹認為只有將數據做“活”,從平臺走出去的產品才能真正為老百姓謀利造福。
在此理念的帶動下,神州信息成功搭建了數十種互聯網農業服務系統,包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系統、綜合事務管理平臺、農地確權管理系統、物聯網監控平臺、質量追溯平臺等等,并由這些平臺衍生出大量的農業數據,一方面服務農民,另一方面支撐小型生產經營企業發展,切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同時還能對區域的農業生產進行監管、農產品的營銷提供服務,支持當地政府做出高效決策。
專業化服務是大數據的化金石
“地塊信息包括土壤和氣象信息,什么樣的地塊適合什么樣的種子,什么樣的品種需要什么樣的管理。把農村資源的大數據整理清楚,才能給農民提供精準的社會化服務。”在張丹丹看來,數據應用價值不僅僅止步于“海量”,也對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以前,大數據把電商、農務、政務等各行業攏到一起進行融合。如今,大數據要做到更加專業化,如利用大數據對全國80個縣的果業進行監控,從土壤、溫度到市場價格行情,數據儲備觸及全產業鏈的相關信息,為生產提供了更加清晰化的參考。”
據介紹,作為國內最早開展農業物聯網研發和規模應用的企業,神州信息擁有現代農業生產管控、質量追溯的大數據平臺及智能硬件,在幫助農戶、農村企業實現運營自動化的基礎上,還能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收集、分析來優化農業活動中的決策,從而幫助用戶擴大產量。現已得到了眾多行業客戶的高度認可,并形成了獨特競爭優勢。“我們結合農業生產大數據、農業氣象墑情和環境大數據、農產品價格大數據以及合作社、農場檔案數據等,能在農產品產量預測、大宗農產品價格行情預測以及病蟲害預警等各方面提供服務。”
如今,在深入農村土地確權、流轉及生產經營的基礎上,神州信息正以農業物聯網所帶來的更具深度、更有價值、更可持續的數據服務與增值服務,全面打造基于農業大數據的服務體系,幫助農業轉變生產方式、適度規模化發展提供土地資源配置以及配套的農業金融、技術及食品安全等增值服務。
“做更專業的事。”在張丹丹看來這些“平臺”的價值就在于如何更精準的連接服務與需求促成交易,一方面為農民找到專業的人來服務,另一方面為專業的服務找到出口,而大數據正是這個時代下破題的關鍵。在解決農民合作社、農民企業規模種植的專業化需求基礎上,神州信息在大數據方面儲備了土地信息、生產信息、交易信息、經營管理信息等產業鏈的數源信息。
數據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基于在農業方面的深耕,神州信息在相關的金融服務市場潛力更大。“憑借積累的數源信息,我們可以知道誰家種了哪些產品、產量是多少、品質如何,就能夠將信息供應給電商去選擇,這些無疑將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有力數據,以支撐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發展。”張丹丹表示。此外,針對有金融需求的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平臺”能夠利用儲備的數據幫助農民匹配最適合的貸款模式;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出現壞賬的金融機構快速進行資產處置,解決農村產權處置難、變現難的核心金融痛點,幫助當地政府構建并完善金融生態,解決農村金融難題。
從神州信息的服務與發展可以看到,農業數據的積累已應用到了農業生產、加工、電商、銷售等各個環節。正像張丹丹所介紹的,大數據變得更加務實,不再是“紙上談兵”。“三農”領域的互聯網、大數據行業快速發展對所有人都提出新的要求。“一定要以更專業的服務體現大數據的功能。這是未來市場的化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