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萬物中,人最難管,有道是:人心似海。
例如,在火車上如何有效地約束抽煙者就一直是個難題。
綠皮火車時代,曾經的車廂連接處常常被強占為吸煙區。但因為窗戶可以拉開,二手煙的問題大家感受不深,吸了也就吸了。隨著動車、高鐵的普及,車廂全封閉,吸煙的問題凸顯出來。
2014年《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實施,規定在動車組上吸煙可處500-2000元罰款。但是,這一條款有時也會演變為鬧劇,曾經就有乘客“求罰款”以換吸煙。
直到最近,鐵路部門才有了管用的新辦法:從8月15日起,乘客若在動車上吸煙,鐵路系統將暫停向其發售車票,乘客需簽訂協議書后才能再買車票;若發現二次吸煙,將直接“禁乘”,不再對其出售車票。
毫無疑問,這一禁煙令的出臺,有賴于最近幾年開始普及的電子售票體系以及火車票實名制,讓每一張車票賣給了誰都一清二楚,一個人的行為可以記錄到他的名下。
數據的本質在于記錄。
易容術,人前人后兩張皮
這幾天,我還關注到一條新聞:《命案逃犯潛逃16年 漂白身份成寺廟住持》。2000年,一名黑龍江男子殺害3人后潛逃至安徽鳳陽縣的龍興寺出家。這之后,一路“成長”為寺廟住持、佛教協會副會長、政協委員。結果因為一次偶發的事件,當地警方通過人像比對發現了他的破綻。
由于位置偏僻,歷史上,佛道寺廟常常是“藏污納垢”之地,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的其實是來去自由的意思。當然,英雄也可能隱居在這里,他們不顯山露水。正是因為缺少數據和記錄,沒人說得清楚這些人的身世和來歷。
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里,要論心智計謀,慕容博是第一人,為了復興大夢,他長達三十年在吐蕃、大理、大宋、大遼幾個政權間撥弄是非,堪稱全書中的最佳導演。還有藏得更深的,一個掃地僧竟然是絕世高手,隱居少林藏經閣大半輩子,在最后關頭突然出手,然后一錘定音。
《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博是名偽裝高手
數據孤立時,個人的行為之間也是孤立的,每個人仿佛都是易容高手,也會分身術,人前一個模樣人后一個模樣。數據聯通時,行為與行為將打破時空阻隔產生聯系。2012年,四川內江壕子口派出所的民警在進行“一標三實”(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登記,將當地一名僧人信息傳入電腦系統時,竟然發現他是一起詐騙案的主角。
數據的聯通,讓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種行為彼此相連、互相印證。
在浙江安吉,子女探望老人的次數在盡孝這一老大難問題上派上了用場。安吉的天子湖鎮高禹村修建了浙江最大的村級老年公寓。在老人入住前,子女需簽訂一份合同,上面規定了子女需每月探望。探望次數將被如實記錄,村里據此給予獎懲。違反3次以上,村里就會通知子女把老人接回家贍養,同時按約取消當年的福利。
探望老人和村里的福利,原本彼此孤立的行為由此串聯起來并發生關系。
不同的數據記錄了人們在不同時空的行為,看似毫不相干,但可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數據的普及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創造更燦爛輝煌的文明法則。
透明人,一張全方位的“立體畫像”
中國的傳統社會是個熟人社會,個人信用關系建立于血緣和情感之上,親疏關系、地緣位置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可靠程度。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事,他是朋友間的好知己,鄰居眼里的熱心人,在熟人面前通情達禮,可換個場景,他又很可能是公共場所破壞規則、自私自利的那個人。
在一個缺乏契約精神的社會里,保守信用和承諾靠的就是個人的修行。隨著社會自然關系的斷裂,傳統的信用關系在一個陌生人社會里失去了約束力。
美國學者弗里德曼(Lawrence M.Friedman)在《美國法簡史》中有一段關于“陌生人社會”的經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脅我們,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建造我們的房子,用我們的錢投資……”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型,對重構信任提出了要求。
如果說,中國傳統的個人信用基礎是人情、關系,那么,現代社會的個人信用就是數據。1837年,美國遭遇經濟危機,銀行倒閉,詐騙頻發。這一年,美國首家信用公司成立,標志著美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開始。其后幾經努力、歷經百年,美國成熟的信用體系最終為其商業繁榮奠定了有力的根基。
今年6月起,我所在的城市杭州開始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其中,冒用他人證件、使用偽造證件、逃票乘坐公交、騙保、考試作弊、拖欠水電費等,都有可能被列為失信行為。這些失信數據保存在杭州公共信用平臺上,最長將保管5年。有失信記錄的人,在審批、投標、享受補貼等都可能受限制。
逃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是失信
上海市,則將違法燃放煙花爆竹、垃圾分類、行車違章、圖書歸還記錄等行為也納入個人征信系統。此外,國內多地還擬將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納入個人信用體系,在文物上亂涂亂畫等行為將可能影響出游。
相信未來還將有更多維度的數據被納入個人信用體系。
一百多年來,美國信用體系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家庭資產、借貸償還、信用卡透支、訴訟等幾個維度的數據之上,其實這些維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隨著大數據記錄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能夠為每一個人畫一張全方位的“立體畫像”。你就是你,你的個人價值是由千萬個行為界定的,你的行為決定了你在信用體系中的位次高低。人,在某種程度上說透明了,多維度的個人數據完全可以成為信用的多維參數,這比傳統的信用評估方法更豐富、更精細,也更準確。
信用,就是一個人于此、于彼點點滴滴的數據積累。未來,一切和人的生活相關的數據,都可能成為評價其信用的來源。
我們正在進入“數據即信用,信用即數據”的時代。今天的中國,個人數據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充沛,這是中國快速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后發機遇。一個城市,你做,還是不做,數據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