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最新發布的《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透露,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依然是國內電子政務發展建設的領航者。其中,北京以雄厚的信息產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優勢以及友好的在線服務,領先上海和廣州,占據國內主要城市電子政務排名的榜首位置。而青島、南京、鄭州等城市充分發揮政府主觀能動性,揚長避短,在電子政務發展上進步迅速,成為相近城市學習和參考的優秀榜樣。
藍皮書指出,城市的行政功能定位、所處地域都會對電子政務發展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體現在經濟發展水平與電子政務發展水平的正相關關系上。但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城市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較低;一些城市則相反,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較高。
與此同時,由于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多數設備和系統近似“裸奔”,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在金融、電信、能源、政府、交通等領域的信息化系統主機裝備中,近一半采用的是外國品牌產品,其中金融電信等領域99%的主機裝備為外國品牌所把持。此外,針對我國重要信息系統的高強度有組織攻擊威脅有增無減,部分國家相關機構雇傭專業公司對我國重要信息系統目標實施網絡攻擊。
目前部分單位還存在安全體系建設薄弱、安全監控與預警能力不足、關鍵安全措施缺失等問題。調查顯示,2015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通報的涉及政府機構和重要信息系統部門的漏洞型事件近2.4萬起,是2014年的2.6倍,同時修復進度不及時。抽查的政府部門網站系統漏洞隔月修復率僅為52.7%,系統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藍皮書透露,我國數字化的數據資源總量遠遠低于美歐,每年新增數據量僅為美國的7%、歐洲的12%,其中政府和制造業的數據資源積累遠遠落后于國外。就已有的有限數據資源來說,還存在標準化、準確性、完整性低,利用價值不高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價值。中國要進入真正的大數據時代至少還要10年,要從人人相連到物物相連,之后數據才能呈現爆發性增長,為進入大數據時代提供巨量有價值的數據支撐。
專家同時提醒,與成熟技術積累推動應用模式創新的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不同,目前大數據領域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還只能針對小規模、有結構或類結構的數據進行分析,談不上深層次的數據挖掘,現有的數據挖掘算法在不同行業中還難以通用。而大數據分析本身具有局限性。大數據過于依靠數據的匯集,一旦數據本身有問題,就很可能出現“災難性大數據”,導致錯誤的預測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