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公司開發的“阿爾法狗(AlphaGo)”以5局4勝的懸殊比分擊敗圍棋九段李世石,舉世震驚!其實,電腦對人腦的挑戰迄今已經有47年了。
左腦與右腦的博弈
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1965年發表的文章中寫到:價格不變,芯片所能容納的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大約每隔18個月就能增加一倍。換句話說,電腦處理信息的單位成本在遞減,芯片處理信息的能力逐年倍增。1968年,摩爾及其合伙人投資50萬美元創立了英特爾公司。電腦挑戰人腦的序幕正式開啟。
后來,摩爾又將他發現的摩爾定律從18個月修改為24個月。據說在1995年的一次測試中,英特爾芯片處理信息的能力就已超過了愛因斯坦的大腦,也是在這一年,英特爾公司市值首次超過2500億美元,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50萬美元創業到市值2500億美元的商業傳奇。
與此同時,神經醫學研究的進步又揭示了人的左腦和右腦有明確的分工,左腦主要負責文字、邏輯、預言、分析、數字和次序等,右腦主要負責顏色、音樂、想象、空間、感覺、直覺和圖形等。基于摩爾定律我們不難想象:電腦芯片處理信息和數據的能力必然會超過人的左腦,而右腦并不遵循人的邏輯思維,目前尚有兩大功能難以被電腦替代,其一是想象力,其二是決斷力。所以,當蘋果公司的市值超越英特爾和微軟兩巨頭之時,《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以通欄標題宣布:右腦公司戰勝了左腦公司!
“阿爾法狗”們的無限應用
和傳統能源或資源相比,信息和數據作為新資源有三大特征:一是可再生,二是無污染,三是無限性。所以在上一期專欄文章(《中外管理》2016年第3期)中,我以特斯拉的創新為案例,將新實體經濟界定為無限性資源的開發者,比如谷歌、Facebook、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等,都屬于這種新資源的開發者。查一查這些新實體經濟的領袖級公司的歷史,我發現它們幾乎都是在1995年之后崛起的!再查一查創新型專利的登記數量和其他可標示人類技術進步的數據,一個驚人的現象是:1995年后,技術進步的速度一改以往的漸進式開發,而是在這一年之后出現了像鷂式飛機起飛一樣的陡然升空,科學史上稱之為“技術奇點”。這樣明確的“技術奇點”已經發生過兩次,這一次是第三次!
“技術奇點”是指技術進步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地近乎于預先的進步。用這一概念回溯歷史,每一個“技術奇點”發生之前都有著長時期的基礎理論研究,而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轉化為“技術奇點”都需要(一位或幾位)具有深厚理論功底的實踐型企業家推動:力學通過瓦特將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帶進了機械化時代,物理學通過愛迪生將人類帶進了電氣化時代。由此演繹,這一次的“技術奇點”是信息科學通過摩爾將人類帶進了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資源的開發也像石油煤炭一樣,至少包括三個環節:采掘—運輸—存儲。以此類推,數據信息的資源化也需要有三個環節:數據處理(芯片)—數據傳輸(光纖)—數據存儲(云端)。無獨有偶,三大技術突破幾乎都是在1995年前后完成的,英文縮寫為DT(Data Technology):大數據技術。所以說,只知道DT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有一種資源叫DR(Data Resource):大數據資源。
大數據時代的新實體經濟,首先是技術創新者,其次(并且更重要)是無限性資源的開發者,“阿爾法狗”就是從人類左腦出發來挑戰人類最神圣的右腦。可以預見,目前仍居于統治地位的傳統能源或資源將在“技術奇點”的升騰中相形失色,最終成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而人類征服未來的努力將主要依賴于“技術奇點”所推動的新資源開發和利用。簡而言之,生存靠節省有限資源,發展靠開發無限資源!
恰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找對了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就要保持定力,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