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數據作為全省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戰略引擎,充分挖掘利用其商業價值、管理價值、社會價值,以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廣大社會民生。”這是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摘抄,絕對具有戰略的眼光和高度。
貴陽大數據做到了嗎?這就需要看貴陽是怎么做的。其中,媒體報道比較多的是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府數據集聚共享的統一云計算平臺–“云上貴州”。有數據顯示,云上貴州平臺日均訪問量近2億次,最高峰值達10億次以上,全國所有省區都不同程度調用該平臺數據。
為此,筆者也查看了該平臺。
從內容上看,從云服務器ECS、負載均衡SLB、開放存儲服務OSS、關系數據庫RDS等,這些技術服務和青云、華云等云服務提供商的對外服務沒有更多的區別。因此,這很難作為“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的有了權勢。
從技術實質來說,云計算只是解決了IT系統效率的問題,涉及的只是成本和管理,如果政府行業的管理和應用仍然是照搬,其實上不上云,并不能夠給政府治理和產業升級帶來更多的幫助。當然,隨著數據應用的集成,彼此獨立的信息孤島更有條件得到解決,但我們似乎并沒有看到相關的報道。僅從現有的內容看,還沒有看到更多的新意。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貴陽推出的全球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全國首個大數據資產評估實驗室……多個第一的探路印記。根據報道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可交易的數據類型包括金融、醫療、銀行、環境大數據等30個數據品種,用于交易的數據由賣家掛牌定價。正式運行以來,已經發展會員單位200多家,產生上千筆交易。
數字看起來很精彩。但還是需要從專業的角度思考一下,這樣的一種交易模式是什么模式,交易所在其中提供了什么樣的角色。由賣家掛牌定價。賣家有什么啊?如果是金融、醫療、銀行、環境的數據,這就是大數據嗎?這些數據可以買和賣嗎?以醫療的數據為例,歷來就是數據歸屬之爭,這樣的數據是不能夠直接買賣的。即使患者允許公開的數據,交易的利益又如何分享呢?
從現有數據交易服務來看,以數據堂的大數據模式為例:“大數據來自各行各業,歸屬權雖然為其他企業,但數據堂可以拿來做深度加工融合等增值服務。增值服務的收益歸數據堂和其大數據來源企業共享。”也就是說,交易的“深度加工融合”的創新數據,而不是原始數據本身。在這里,數據堂提供的專業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能力,他們需要解決建模、計算處理等一系列問題。而這種能力,其實并不是每一個賣家所具備的。所以,賣家掛牌定價交易數據,令人陡升疑慮。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有這樣的水平能力嗎?似乎沒有見到過專業一些的報道。還是看結果吧,基于這樣的大數據分析的結果,貴州政府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了嗎?很遺憾,沒有到到相關的報道。
據媒體報道,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將于3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對數據采集、數據共享開發、數據安全等基本問題作出了宣示性、原則性規定,把大數據產業在發展之初就納入了法治軌道,以立法引領和推動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不知道該《條例》的推出背景和依據,是不是根據“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應用實踐過程中所暴露問題的應對之策,果真如此,真是萬幸,也值得喝彩。
所謂“彎道取直、后發趕超”不是那么容易,還是拭目以待吧!期待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