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供給側改革的著力推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日益凸顯。商務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60%,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
春節將至,“掃年貨”的傳統勢必將引起新一輪的消費熱潮。企業如何精準營銷擴大銷量,消費者如何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都需要借助大數據的力量。隨著大規模生產、分享和利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已被視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創新驅動力。通過大數據創新產品服務供給,促進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更是當今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為了揭示消費中的大數據運用,《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深入采訪,從餐飲消費、旅游消費、消費金融、信息消費等多個方面以及大數據征信、大數據營銷、大數據打假等多個層次,試圖報道大數據的應用對于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作用。敬請關注。
春節將近,“掃年貨”成為不少白領的大事兒。可是,“網購達人”陳茜最近感覺電腦已經不是她自己的了。
“電腦雖然一直屬于我,但是我在網上的使用痕跡和個人信息,被很多人共享。”陳茜說,只要她在網購平臺上搜索過某種東西,很長一段時間內,她一旦登陸網購平臺,就能看到與之前搜索的東西有關的推送信息。
《工人日報》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陳茜所描述的狀況,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精準營銷,影響著很多人。一方面,人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物件。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有一種被迫透明的感覺,擔心隱私隨時被泄漏出賣。
挖掘顧客潛在需求
“我這幾天只要上天貓,頁面下方的‘猜你喜歡’欄就會出現很多皮衣的鏈接。而在瀏覽亞馬遜頁面的時候,也會有很多書籍推送給我。”在北京中關村上班的王軍1月25日告訴記者,他前幾天一直在這兩家網站搜索相關物品。
對此,阿里數據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潘永花解釋說,運用大數據技術的網購平臺會收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瀏覽記錄、行為軌跡等數據,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給消費者一些個性化的推薦。“如果消費者把某類商品放到購物車中,還沒有購買。這說明消費者對這類商品很感興趣,推薦這類商品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謂大數據,是運用數據存儲與分析比對的方法,從海量的資料中找出隱藏在其中的一些關聯性。”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陳煜波介紹說,IBM對全球近2000位CEO做了一項調研,所有CEO都認為大數據最大的價值是對顧客的洞察。
大數據的運用確實讓不少商家更“懂”消費者。潘永花表示,網購平臺會對消費者在具體商家的瀏覽行為或購物過程進行數據分析,然后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傳遞給商家。商家可以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進行精準營銷。“一方面,這提高了商家的營銷效率。另一方面,這也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因為購物更加精準,消費者的反饋數據也會幫商家提升服務水平。”
網上訂餐平臺餓了么公關部鄒洋則介紹稱,餓了么會根據用戶累積的口味偏好、餐廳偏好等歷史數據,給出適合該用戶的商戶推薦界面。另外,智能排序算法會在不同時段優先推薦特定品類的單品。“比如在下午時段,提供下午茶供應的餐廳會被優先顯示,而在夜宵時段,燒烤、小龍蝦等品類的商戶會優先顯示。”
陳煜波認為,一流的大數據應用,能夠挖掘顧客潛在的需求,洞察客戶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
信用消費更便捷
大數據的應用,不僅能讓消費者更精準地找到心儀商品,還能幫助消費者獲得“信用財富”,“刷臉”消費更加便捷。依托大數據的應用,包括網上支付、移動支付和電話支付在內的電子支付方式蓬勃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
潘永花以支付寶推出的一個針對個人信用的評分體系——芝麻信用為例說:“這個評分體系主要基于我們自己內部的數據,包括電商交易數據以及螞蟻金融服務的數據,也有一些合作伙伴的數據。芝麻信用的分值從350分到950分。當用戶的積分達到可信時,租車、租房時,不需要交付押金。”如果信用分在700分以上,辦理一些國家的簽證時,不再需要收入證明了。”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大數據讓有信用的人,生活變得更簡單、便捷,不需要每次都掏錢去證明自己是可信的。
“前幾天,深圳的一個顧客被單位派到國外出差,家里人要買一個房子,首付款差了幾十萬元,他在我們的APP上獲得了30萬元的授信額度,提現了之后轉給了家里。”飛貸金融首席戰略官孟慶豐1月12日告訴記者,用戶可以在飛貸APP上實現隨借隨還,而這正得益于依托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的風控體系。
飛貸金融總裁曾旭輝解釋說,飛貸金融收集的用戶數據主要來自外部。首先必須合法得到客戶的授權,其次對接央行征信、公民身份信息庫等權威外部機構的數據是最重要的,而與其他第三方數據的合作也對風險識別和計量有重要意義。“我們搭建一個數據計算的平臺,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毫秒級的大規模運算。數據的計算結果將在風控規則和模型中進行運用。我們使用了數以百計的規則和大量模型來評估客戶的風險和偵測欺詐,并由規則引擎來驅動。由此,我們評估客戶違約風險和欺詐可能性,并對客戶進行分級,再分別定額定價。”
曾旭輝表示,目前,飛貸僅僅針對有未結清房貸的客戶開放。未來將致力于擴大適用人群,為所有在數據層面可以體現良好信用度的客戶提供貸款。
被透明的隱憂
看起來,大數據的應用多方位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然而,陳茜在更快購買到她想要的年貨、王軍在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的同時,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抱怨稱,騷擾廣告不斷增多,“每天手機都要收到幾條商家推銷短信,感覺自己被透明了”。“如果只是推銷也就罷了,萬一威脅到人身財產安全怎么辦?我們在明處,掌握我們信息的人在暗處。”
有業內人士撰文稱,精準營銷就是在消費用戶的隱私。用戶被抓取的信息越多,隱私暴露的也就越多。不過,這位人士同時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消費隱私背后的算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幫助人們更快地獲得想要的信息,方便人們的出行和生活。
對此,有不少學者呼吁要在大數據的應用和隱私保護之間尋找平衡。這對商業公司和政府部門來說意味著需要開始思考如何建立新的互聯網倫理。
實際上,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的大數據應用還只停留在表面。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車品覺就曾表示,大數據的應用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就現狀而言,大數據技術更多地用于推薦和營銷,不是因為它更容易,而是因為它容錯空間更大。比如,推薦系統給出了顧客不喜歡的推薦,大不了重新推薦。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大數據應用存在一個怪象,就是有什么數據就收集什么數據。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姜旭平教授認為,大數據分析過程中,捕捉客戶的數據影像,刻畫客戶行為發生軌跡和描繪整個客戶的關系信息圖譜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