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大重要“引擎”。
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擔任組長,信息化之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政法工作中,信息化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
“堅持科技引領、信息支撐,提高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多次就此提出要求。
用大數據技術做好事前防范
無論時代怎么進步,安全感永遠是第一需求。
深圳滑坡、天津爆炸、上海踩踏……一系列危險事故的發生都在證明,應對風險,防控在先。
會議提出,要善于運用數據追蹤、數據決策,對公共安全風險實時監測、動態感知、科學預警,推動風險防控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
北京、浙江等地紛紛建立起社會治安評估預警等大數據中心,通過對警情、發案量等數據的量化分析,實現了治安形勢精準研判、風險隱患精確預警。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在“預測犯罪熱點”方面也有成功做法,構建起大數據、云計算中心,集成公安專業數據,做到實時掌握犯罪軌跡、預判犯罪熱點等,極大提高了防范打擊犯罪水平。
時間短、信息快、投入少。起到預防作用外,信息化還讓案件偵破工作踩上了“風火輪”。
去年年底,浙江省金華市140名民警參加了全市公安機關首次信息化應用比武。僅48小時內,就破獲案件53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21名,繳獲贓款贓物價值13.5萬余元。
會議要求:“把情報信息工作作為核心能力來抓,從多源、分散的大數據中發現趨勢、找出規律,努力做到防范在先。”
有了大數據的幫助,目前讓人倍感焦慮的堵車問題將有望迎刃而解。以后交警可以“實時”采集車流數據,自動控制信號燈,人們的出行將更加通暢。
對于一些城鄉結合部的“治安盲區”,如果大數據能夠采集到它的人口流動信息,分析出潛在風險,警力就會更加有針對性地科學調配。
事實上,此次會議作出的每一項工作部署,幾乎都與孟建柱近年來深入基層的實地調研息息相關。
近年來,孟建柱調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處都認真考察當地政法機關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尤其是在信息化領域,凡是與之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很懂行”。
“政法機關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互聯網思維,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斷提升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去年6月,孟建柱在山東調研時強調。
用數據編織制約權力的籠子
沒有約束的權力是腐敗的溫床,防止腐敗就要扎緊制度籬笆。
會議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執法辦案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規范執法司法行為、強化內外監督、提高執法司法質量和效率。
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權力運行進行實時動態監督,既能提高監督的精確性、有效性,又能增強監督結果的可信度、說服力。
實際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以信息化為基礎,積極推行法院案件信息業務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司法權運行規范化;貴州貴陽等地則實施“數據鐵籠”計劃,用數據編織制約權力的籠子,使權力運行全程電子化、處處留痕。
通過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司法權運行作出分析研判、風險提示,使干預插手全程記錄、違規操作自動報警,讓權力的運行真正置于陽光之下,司法公信力也隨之得以不斷提升。
會議還提出,借鑒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群眾身邊開設舉報曝光專區、開通手機客戶端舉報窗口、發動群眾隨手拍提供線索等做法,善于運用新媒體搭建社會監督平臺,打造無處不在的監督網,讓不正之風和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打官司”可不到法院,立案、閱卷、庭審、執行等訴訟程序全在互聯網上完成,當事人和律師千里之外也能“隔空庭審”,全天24小時受理、辦理案件……吉林電子法院將訴訟由“線下”搬到“線上”,不僅構建起一種開放透明的司法新環境,也使得辦案效率和質量得到同步提升。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電子卷宗系統暨辦案智能系統上線,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電子卷宗”同步移送機制、辦案信息化平臺,更好地為訴訟當事人、參與人及代理人服務,提升辦案質效。
“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推進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促進執法司法公開,提高公信力。”孟建柱對此給予厚望。
補齊短板不斷推進深度應用
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應用。
目前,信息共享和深度應用不夠,已成為制約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瓶頸。
比如,盯上老百姓“血汗錢”的非法集資案,如果各地區各行業有信息共享機制,就能改變條塊分割、信息不暢,及時發現“苗頭”。
但現實中,有的地方和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可標準、接口、編碼卻不統一,形成了信息“孤島”。
因此,會議提出,不僅要統籌建設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和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尤其還強調要“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
福建等地與創客互動,搭建了“千人微信群”、“交通違法隨手拍”等信息平臺;還有一些地方、部門和互聯網企業都與“微”互動,網絡有獎舉報、網絡調委會等辦得有聲有色。
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安徽一張亮麗的名片。安徽蕪湖大力推進公共數據共享共用,建成包括232個數據來源52億條信息的政府數據庫,匯集了各方資源,提高了整個城市的社會治理水平;合肥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則通過多部門信息共享、協同工作,形成了數字管理、動態監管、投訴受理、便民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城市管理模式。
當今是個人和人充滿“連接”的現代社會,如果每個人都能留個心,隨時關注到“治安異樣”并匯集到一個統一平臺,也許很多治安悲劇就不會發生。
長期以來,管理者們還是習慣了“粗枝大葉”,不善于精細化、標準化、常態化。做決策往往也是一樣,沒有數據支撐的決策,其實都是“拍腦瓜決策”。
孟建柱將此看得很透——怎么讓大數據充分發揮潛能?還要靠管理文化真正轉變。否則,再大的數據,發揮不出來,作用也是零!因此一定要推動“數據文化”,堅持用數據說話。
科技引領、信息支撐的發展理念,充分結合各地先進經驗,此次會議為政法工作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