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投資優酷和新浪、騰訊入股京東和大眾點評等戰略部署時,不少人僅僅將這些舉措看作是互聯網的一次“站隊行為”,又或者解讀為被投資的互聯網企業需要資本支撐的。但是隨著互聯網巨頭們對部署的各個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進行橫向整合后,一張機遇大數據分發的藍圖則逐漸呈現于公眾,由此也對看似跨界的互聯網營銷增加了重重的砝碼。
大數據平臺成創業者眼中香餑餑
“現在創業者不缺錢不缺人,缺的是流量。”在日前舉行的合一集團與阿里百川聯合發布“合一百川創業加速計劃”活動上,一名創業者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如今掌握著流量大數據的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創業者最需要依靠的對象。
據了解,“合一百川創業加速計劃”不僅幫助合一集團平臺上的內容提供者通過阿里百川入口,觸達到手機淘寶上的大量資源,從而將自己的內容產品成功變現。而且計劃雙方將向內容創作者提供10億元的資金資源支持、人才的專業培訓;與頂級VC一道協助初創公司,還將依托阿里優酷大數據與開放平臺、優酷自頻道生態體系中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和優拍檔計劃,結合阿里云、無線App等底層技術以及優酷的宣發渠道,全方位為創業者賦能。“我們也如饑似渴地需要數據,我們要和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商業模式在一起,他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坦言,大數據平臺整合后的分發能力成為創業者嚴重名符其實的香餑餑,無論你是一名自媒體還是一名短視頻創業者,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分發,依然可以獲得跨界營銷的能力。
除了帶來了變現的渠道外,讓營銷更加精準也是大數據平臺擁有的另一個法寶。在日前舉行的由阿里移動事業群PP助手舉辦的“Find Her·大數據分發時代”戰略發布會上,助力PP助手就對外發布了“數據+”移動應用分發新戰略,即依托阿里布局已久的大數據,踐行全景式精準分發,為應用分發市場注入新的變量。據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PP助手總經理張博介紹,PP助手“數據+”戰略的基礎核心是阿里巴巴強大的大數據生態體系。阿里巴巴集團各個業務以及PP助手合作伙伴,為PP助手移動分發業務提供了海量詳實的數據,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涉獵各個方面的大數據生態系統,涵蓋了具有深度挖掘和收集大數據能力的阿里云OS以及UC瀏覽器、神馬搜索,高德地圖、九游、優酷、蝦米等優質移動場景資源。
數據服務幫創業者“讀懂”用戶
通過對接大數據平臺,不同領域的創業者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分發獲得流量來進行有效的商業化,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如何能夠讓商業化更加高效也是創業面對的問題。據阿里集團百川業務負責人莊卓然表示,阿里百川與合一集團將繼續在商業化方面做深層次的探索:包括陸續用店鋪體系幫助內容創業者極簡開店、創新營銷體系增加用戶之間的互動,以及開放數據服務幫助內容創業者讀懂用戶。
而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借助大數據“讀懂”用戶的方式已經在不同的領域正在進行嘗試。據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其滴滴試駕業務上線以來訂單達140萬,而滴滴將依托累積的大數據,聯合主機廠、經銷商、媒體、車主及用戶等各界合作伙伴,基于廠商、經銷商等,逐步推出多項與汽車相關的服務,如用戶個性化推薦、粉絲經濟、汽車電商、車輛數據監測與分析等。在出行以外,教育同樣是大數據發揮作用的領域。據APP應用“完美志愿”方面透露,在其新版APP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應用,可以讓考生了解真實考生數據和畢業去向,指導考生更科學地挑大學、選專業。
此外在更加具有前瞻性的醫學領域,數據服務也在開始發揮作用。據“百度-協和醫學院食管癌研究項目”方面介紹,通過合作,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科研團隊將首要負責食管癌患者標本的采集以及基因測序等工作。而百度將為大規模生物信息的存儲提供幫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引入,能夠加速生物信息的相關計算,為更精準有效地對食管癌基因變異進行對比提供了可能。
“與未來充滿想象力的發展前景相比,數據服務如今對于創業者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馬上能夠把成本降下來。”張博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通過數據服務的“數據+”戰略,如今已經可以為每個廣告主或者開發者在獲取用戶流量成本的時候降低20%以上的費用。“我們希望通過大數據技術以及數據分析等最終服務于用戶。”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實習生 徐少芬
相關
阿里云發布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數加”
南方日報訊 (記者/葉丹)日前,阿里云在2016云棲大會上宣布開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數據能力,發布全球首個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數加”,首批亮相20款產品。這一平臺承載了阿里云“普惠大數據”的理想,即讓全球任何一個企業、個人都能用上大數據。在輸出自身大數據能力的同時,“數加”還向有數據開發能力的團隊開放。這些團隊可入駐“數加”,借助數加上的工具為各行各業提供數據服務。“這就像在淘寶開店一樣,只是他們售賣的是專業能力。”阿里云大數據事業部資深總監徐常亮表示,阿里云計劃用3年時間吸引1000家合作伙伴入駐,共同分享1萬億的大數據蛋糕。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數加”平臺首批集中發布了20款產品,覆蓋數據采集、計算引擎、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數據應用等數據生產全鏈條。“這些技術至少領先業界三年”,徐常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