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的商業智慧
關于 “大數據” 這個詞,我第一次關注到,是通過一本叫作《大數據時代》(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 肯尼思·庫克耶著)的書中看到的。
在這本書中,講到了一個航海地圖的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要去航海的船長,如果他想使用已知的航海導航圖,他必須把他在航海過程中獲得的新導航信息反饋回來,作為信息的交換。這樣的話,越往后面使用航海導航圖的船長,所能使用和看到的航海路線就會越充實。
21 世紀商業思維的變遷
這個模式本身(雖然是發生在很多很多年前),放到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商業活動。
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技術對接橋梁,而是更像一種互相可以參與,可以共同發展的一種合作(當然其中還同時存在大量的非合作性的競爭)。
現在很多電子商務平臺,以前是以賣實物給個人客戶,個人客戶用錢財來購買相對應的實物。這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其實并沒有做到雙向的互動。就像航海故事中的一個船長為了得到航海圖,付了一筆錢,就拿到了某個版本航海圖的使用權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賣家并不知道買家下一次有什么樣的購買需求。買家也不知道賣家未來會能提供什么實物商品。在買家和賣家之間,有一定的供需不平衡。
一般來說,買家并不希望提供個人的私有信息讓賣家知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有可能是因為買家對于自己的私有信息非常敏感,而又感到如果讓賣家知道自己的私有信息,又沒有什么可以讓他個人贏利的可能,所以這就造成了賣家想獲得買家的更多的個人信息,而買家卻又不想提供給賣家。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買家肯主動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給賣家,那買家多數是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可以給自己帶來益處的,即像航海故事中的那些船長一樣,他們拿到航海圖,只需要把自己的航海經歷反饋就可以了。那賣家可以提供什么能讓買家主動來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呢?那多數就是買家想要得到的某種利益。
優秀案例:用戶打的瞌睡都值錢
例如,一個做中醫養生的公司,如果想讓客戶提供自己的個人健康方面的信息,比如個人的飲食種類,三餐時間,睡覺時間等。那這家公司就可以通過這些吃喝拉撒睡的信息來為客戶進行疾病的預測,一般客戶對免費的健康咨詢報告總是受歡迎的。
很多人會問,這家公司如何賺錢呢,其實那家公司可以根據所掌握客戶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推測出一些有價值的商業數據。
例如從很多客戶三餐吃了什么,就可以推測一下,某些食品在某些地方的銷售情況,再根據天氣預測情況和交通運輸狀況等,可以估計一下,未來某個地方的這種食品的供應會如何,然后向這些食品的生產企業提供數據咨詢服務,告訴食品生產企業哪個地方的這種食品會銷售得更加好。
再者,擁有大量人員海量健康數據的公司,可以根據已經推測的預期結果,讓某種醫藥生產廠商來決定是否要擴大或者縮減對抗某種疾病的藥品的生產規模,以適應未來的潛在病患的購藥需求。
拱衛商業思維的物質基礎
計算機硬件的發展也促進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記得在小學時,學校里就只有十幾臺用 5 英寸啟動的 DOS 系統的老電腦,那個時候在上電腦課時,是一個數學老師在教我們用 LOGO 語言來在計算機屏幕上畫圖。現在的普通的個人電腦的容量已經早過了 G 時代,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直接跨入到了移動時代——這為大數據時代,各種各樣數據的存儲和計算提供了物質條件。科技的發展,讓二十年前的不可能變成必須。也把老舊的商業模式直接送進了墳墓。
現在在軟件世界中,已經有了不少的可支持大數據運算的技術平臺(如 TimesTen, Spark, Hana 等等)。在軟件服務領域中,金融和電信公司一般對數據的存儲和計算在數量上是要比一般的企業要多很多。作為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文章的末尾,我想給大家推薦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云計算平臺 YunTable。
在結構化數據分析方面,很多公司會選擇業界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例如 Oracle 的 Exadata),但它的價格比較昂貴。對于許多初創型的創業公司而言,這么高的前期硬件投入成本有點難以接受。而對這些創業期的小公司,YunTable 或許是一個可承受的選擇。
YunTable 的雙贏模式是這樣的:YunTable 公司提供方案,在客戶的使用過程中,客戶也會及時地反饋到 YunTable 公司,公司可以進一步地完善和提升產品的性能,就像航海故事中的不斷擴充的航海地圖一樣。
而對于像 YunTable 這樣的軟件公司來說,在大數據時代,與客戶親密合作,做互惠互利的事情,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商業切入點。
總結
每個人或者企業都有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別人的供給。而每個人或者企業也想通過提供別人需要的供給來產生利潤。大數據時代,讓很多以前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變得越來越讓人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