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醫藥行業正式迎來了互聯網的全面入侵——在這個被認定為“移動醫療元年”的時間點上,可穿戴設備和大數據開始出現在以往盤根錯節的醫藥行業各個細分領域;不僅如此,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互聯網平臺化運作的醫藥電商大規模排兵布陣,競速即將開閘的2015“政策元年”……
移動醫療:搶“富礦”
毫無疑問,移動醫療將持續火爆的發展態勢。
2014年,移動醫療領域的融資案例及金額出現爆發性增長,截至11月共完成融資案例31起,已公布金額總計4.99億美元;當年幾乎每隔兩月,投資機構就向互聯網醫療揮進大筆資金,大型投資主要趨向已漸成熟的企業,并集中在C輪,其中騰訊基金連續兩月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注入1.7億美元。
從投資項目分布上,共有58起,主要有四個種類:穿戴式設備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6個項目,醫療服務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0個項目,移動醫療應用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3個項目,健康應用項目類獲得投資的共計6個項目。
移動醫療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移動醫療App達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主要分五種,包括醫藥產品電商應用,滿足專業人士查詢專業信息的應用,滿足尋醫問診需求的應用,預約掛號及導醫、咨詢和點評服務平臺。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認為2015年的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已經正式進入“大航海時代”,而且核心將是醫療的去中心化。
他認為,這個過程表現為兩大趨勢:一個是醫院智能外化,包括第三方化驗、連鎖專科醫院、醫生診所、體檢公司、社區診所、手術中心;另一個是新醫療服務供應,包括線上診斷公司、基因檢測公司、可穿戴設備公司、跨國醫療中介、健康O2O上門服務、醫生集團。
在張銳看來,原本集中于醫院的醫療服務未來將碎片化地呈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甚至醫生診療都可以被線上診斷所替代。
醫藥電商:“元年”到
2015年,互聯網藥品銷售的政策限制,進入了開閘的倒計時。
“《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定稿,可能會比市場預期更早地公布出來。”有行業權威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此前,這一重大政策最后的開閘期限曾被普遍預期為2015年“兩會”前后。
對一直高度管制的藥品生產和經營行業來說,“互聯網銷售放開”不僅是簡單的渠道拓寬,也是監管思路面臨的一次艱難轉變。
“相比其他行業,醫藥行業的互聯網發展是整體滯后的,但是發展速度卻是很迅速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向《第一財經日報》預測,醫藥電商的政策紅利正在快速到來,整體行業發展將在未來兩三年內實現爆發。
中國電子商會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藥電商的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68億元;2013年,我國醫藥電子商務規模為42.6億元,僅占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0.7%,但增速很快,較之2012年的16.6億元、2011年的4億元,平均增速超過200%。
但另一個行業現實在于過低的利潤困境——2013年,中國醫藥B2C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9.3%,費用率為20.6%,平均利潤率為-1.3%,少數實現盈利的企業,凈利率也不超過2%,只有美國連鎖電商巨頭達到20%~40%。
牛正乾認為,政策壁壘是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尤其是處方藥和醫保——國內藥品終端銷售收入中,處方藥超過80%,以醫療機構銷售為主;由于網上藥店不能和醫保、新農合等醫療保障體系對接,在網上藥店購藥支付時還不能使用醫保卡支付,零售藥店(包括網上藥店)的銷售增長非常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