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概念已經火了很久,就如同其他所有的業務發展一樣,運營商多數會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只要當各方面條件都具備的時候,運營商才姍姍來遲的開始像模像樣的做起了大數據的生意。
運營商的大數據是寶藏,只是欠開發
運營商掌握了相當強的大數據資源,這個沒有任何爭議,國內外行業里的專家都是這樣認為的,但就大數據的應用成果來看,運營商還都停留在枝節,沒有形成規模化和系統化,至于大數據的價值變現,更是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初級階段。
從理論上來說,運營商的大數據資源得天獨厚,數據維度多且數量大。按照中國聯通相關部門的說法,對比其他數據方,運營商的數據更全面、豐富、真實。運營商的用戶隨時都在產生大量信息,積累了用戶身份、套餐消費、語音通信、短信通信、位置信令、手機上網等龐大的數據量,而且數據的真實度和質量都很高,且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其中,僅移動用戶每天就會產生800 ~ 1000 億條訪問記錄,約30TB 的數據量。
此外,互聯網公司可能具有用戶在社交、搜索、電商等某一領域的數據,而運營商則能采集到用戶通過移動互聯網所產生的全網內容。同時,實名制的號碼與每位用戶的真實行為緊密相關,并且運營商可以通過用戶的通信關系驗證用戶行為特征,這種基于社交網絡的信用評估方式,比單一分析每個用戶個體行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可有效避免信息偽造。更重要的是,運營商的網絡特性使其天然掌握用戶的位置數據,這些位置數據實時、連續且唯一,成為大數據應用的寶貴資源。
也正是因為此,運營商可以將IT系統所包含的結構化數據與用戶上網日志、訪問記錄、位置信息、終端信息等等信息進行整合,更加清晰地感知用戶的實際需求,知道用戶是誰、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終端、需要什么、訪問什么……也就是說,運營商可以通過數據,發現和感知客戶需求,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不就是大數據應用的最基本樣式嗎?
三大運營商紛紛構建大數據應用聯盟,實質是為大數據建設使用場景
媒體報道,2015年11月27日,在中國企業大數據聯盟峰會上,中國電信正式發布了大數據開放平臺和“天翼大數據”品牌,并推出精準營銷、風險防控、區域洞察、咨詢報告四類數據型產品及大數據云平臺型產品,重點服務于旅游、金融、廣告、政府、交通等行業。中國電信與浪潮集團、全聯房地產商會、東方國信、中誠信征、中智誠征、華為、中興、神州泰岳等十余家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電信將與戰略合作伙伴在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等領域持續開展深度合作。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高同慶表示,大數據聯盟由中國電信牽頭推出了大數據共同成長計劃。該計劃以大數據應用為主線,旨在發揮各成員單位的技術、行業和市場優勢,帶動上下游大數據產業服務鏈條的發展,共同促進大數據產業生態圈的建立。
此前,據中國通信網2015年5月報道,中國聯通與西班牙電信達成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總資本為1億元,其中聯通出資6000萬元人民幣,西班牙電信出資4000萬元。由聯通寬帶公司旗下專事運營位置數據的北京新時訊無限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牽頭籌備,該合資公司將在中國市場開展基于位置的大數據業務,比如精準營銷等。中國聯通同時還在與澳大利亞電訊進行談判,有望成立一家車聯網及相關大數據服務公司。業內分析認為,這是中國聯通進一步加大大數據業務的決心,未來會有計劃進一步整合其他類型數據,以形成結構化的數據分析,提高數據含金量。
更早的1014年,在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奚國華提出了大數據時代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即:構筑“智能管道”、搭建“開放平臺”、打造“特色業務”與提供“友好界面”。這16字方針,體現了中國移動在移動互聯時代全面開啟之際的全新戰略定位。一年多來,中國移動的各省市公司陸續成立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業務的獨立公司,進軍大數據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
運營商們之所以紛紛成立大數據聯盟或者加緊產業合作,都是苦于找不到大數據價值變現的場景,缺乏像阿里巴巴那樣完整的內部大數據應用場景成為了運營商抱著金碗要飯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聯盟的方式太松散,將大數據成果變成咨詢報告一樣的對外銷售,也絕對不會是大數據的主流。
運營商以下這些探索也許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在大數據的應用上,必須掌握一個基本原則:要讓別人用,自己必須先用好,要想吸引別人用,首先得表現出吸引別人的能力。比如,阿里巴巴的雙11,這種數據應用的多方面能力已經通過雙11這樣的舞臺表現的淋漓盡致,大數據的價值變現就變得順理成章,而百度通過過年和景點旅游等社會廣泛關注的大數據應用也向社會呈現了自己的強大能力,吸引客戶的目的已經達到。
2015年9月8日,高德地圖和微博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推出“V交通”公共服務平臺,邀請各地交通機構入駐,同時聯合發布了該平臺的首個落地產品——城市交通指數榜。
百度每年的春運地圖和黃金周旅游圖,以及最近百度地圖交通通勤圖都引發了社會關注,雖然目前只展示了北京的通勤圖,標注了中關村,西二旗,國貿,望京四個熱門地點的人群流動圖。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涵蓋了定位、搜索、底圖、全景、導航、軌跡追蹤等功能,據說每天支撐60萬網站和App調用請求,每天服務4億人口,這樣的平臺運營商也一樣有。
據中國聯通官方的介紹,目前聯通的大數據征信已經投入實際應用中,包括聯通內部項目和對外合作項目。在聯通內部項目中,主要應用在聯通代支付項目的貸記功能上,給用戶授權透支功能之前,需要對用戶的信用進行評估打分,確定用戶的可透支額度。對外合作項目包括為銀聯、招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基于聯通大數據的征信評分,金融機構根據評分再結合自有的征信體系,對貸款個體進行綜合信用評估,從而提升信用評估能力,降低業務風險。
另據媒體的報道,在第十二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上,由中國移動湖北公司與長江大數據交易所合作搭建位置信息大數據平臺首次亮相,作為湖北省首創性應用,位置信息服務被作為重點項目在會場大屏幕展出。本次光博會場館首次亮相的位置信息大數據服務通過對移動用戶的位置信息數據進行收集、統計、處理,提供實時參會人員精準數據分析報告,包括人數、男女比例、年齡分布等。大數據服務還能通過數據采集,利用熱力值,對現場人口分布情況進行數據化和顯性化,對人流密集區域進行安全預警,參展企業還可以直觀看到展臺前觀眾的駐留情況,平臺提供的詳細數據參考為企業實施精準營銷提供了支撐。
以上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做法雖然還處在宣傳介紹的初級階段,也并沒有實現自己內生的大數據應用場景搭建,但至少讓外界了解了運營商在大數據方面的能力,案例的說服力勝過千言萬語。
其他,至于行業里探討的運營商在數據方面的種種能力和應用前景,現在還多數停留在紙面上,想要變成現實還是遠遠不夠,這就需要運營商徹底的思考一下,怎樣才能讓數據變成黃金,而不是抱著金碗一直要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