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州,不論是通過電視、電腦或者手機,都能一眼看清村財務公開狀況;一般的行政審批,不用出村和社區,即使跨部門辦理的也不用跑路;緊急情況手機按下“#9”鍵,聯防隊員馬上來到你身邊……“這些神奇的變化,得益于大數據。”隨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永紅表示,該市將黨建、行政審批、遠程教育等辦事服務平臺打通,搭建一體化的“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讓大數據流動起來,規范、優化公共服務,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打破壁壘,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你看,在‘農民辦事不出村’子系統中輸入某村民身份證號,該系統會與‘網格化管理’子系統比對,自動識別姓名、年齡、住址、電話等信息,再也不用重復錄入了。”昨日,安居鎮張畈村信息管理員劉鵬成用鼠標點著“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說。
劉鵬成說,如今各級黨委、政府大力建設面向基層的網絡系統,常見的有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網格化管理系統、省基層黨組織動態管理系統、省網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農民辦事不出村”系統、人口計生信息系統、村級財務管理系統等等,“但此前,每個系統都是獨立的,信息錄入要不斷重復,工作量相當大。”
隨州市委組織部遠程辦主任彭公敬介紹,去年開始,該市突破區劃、部門、行業界限,將這N個網絡系統通過軟件升級,讓一個個信息孤島連上高速路,“拼裝”成一體化的“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各子系統間數據自動抓取共享、相互校驗、互聯互通,打造便民服務的大數據庫。
數據自動到各部門“跑腿”
“原以為要幾個月跑手續,沒想到在網上十來天就辦齊了。”7日,厲山鎮居民江琴拿到執照后高興地說。她準備開一家賓館,原先要跑多個部門審核,工商部門再予辦理證照,如今在社區“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一站錄入信息,數據根據審批流程,自動“跑”到各部門審批平臺。“每一項審批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超過時限系統會‘紅燈’警告。”隨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業務科科長代征介紹說,該市26個市直單位,將各項惠民政策、服務內容、辦事流程等分類整理,以“菜單”形式上傳,綜合平臺隨時調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104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延伸至村(社區),百姓辦事不再跑路。
截至目前,該市村(社區)利用“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已為群眾直接辦理行政審批事項2.4萬余件,代辦事項24.8萬余件。
平臺融合,也有效整合了人力資源。據了解,該市將村級現有的遠程教育管理員、網格員、計生員、代辦員“多員合一”,只需聘用一名綜合管理員。在隨縣,工作人員減少了近一半,效能大幅提升。
“三屏互動”惠及百萬居民
不久前,殷店鎮鞍山村獨居老人殷長發突發急性心梗,他趕緊按下手機上的“#9”求救鍵。幾分鐘后,4名聯防隊員騎著摩托車趕到,將其送到醫院進行搶救。
在隨州,聯防、黨建、村務公開、致富服務、就業培訓、醫療保健等一攬子大數據服務信息,通過“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鏈接上了老百姓的電視、電腦、手機,“三屏互動”送到百姓身邊。
“原以為你給老同學的補償高些,點開電視上的‘村務公開’欄目,一看村里公示的明細,很公正。”8日一大早,數名群眾來到三里崗鎮吉祥寺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勇辦公室,為村里征地補償點贊。
吉祥寺村村民李朝明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開“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手機客戶端,查看當天香菇行情,決定買賣。同樣用這個客戶端,武勝關鎮桃源村村民殷修道在武漢一家大醫院掛上了專家號,“掛好號提前預約再去,方便多了!”
目前,隨州已有450多個村、社區建成“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惠及近百萬居民。
隨州市委書記劉曉鳴表示,“e+為民服務綜合平臺”將服務送到百姓身邊,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力和戰斗力,凝聚了民心,下一步將加上更多貼心服務,讓大數據成為在黨和群眾間流動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