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殼牌公司每月被網絡攻擊的次數是多少嗎?”2015年12月7日下午,在廣證恒生和互動派共同舉辦的大數據論壇上,殼牌中國CIO徐斌問現場觀眾。
答案是9800萬次!但殼牌的防范也升級了,徐斌說,過去企業的信息安全工作是以防御為核心,現在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以掃描發現員工賬號登陸內網時的行為異動,及早發現并防范風險。
大數據早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詞匯。自2015年4月15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掛牌之后,中國國務院連續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三個與大數據相關的文件。
啟賦資本合伙人曾崢認為,中國大數據時代,是互聯網時代的延伸。他把1997-2011年稱為平面互聯網時期,是最原始的互聯網,網格點是邏輯格點,之間不能互聯,格點之間主要是信息在流動,社交、搜索、娛樂、分享等純數字消費興起;催生了3大搜索巨頭:百度(內容搜索)、淘寶(商品搜索)、騰訊(人搜索)。
2011-2014年,進入二維互聯網時期,此時隨著3G+智能終端基礎設施的完善,移動節點加上了GPS定位,變成物理格點,于是互聯網有了坐標。穩態的網絡結構,格點隨時隨地連接,通過實時計算,衍生出基于位置的各種需求。互聯網提供了直連用戶的管道和互動能力,要求業務流程和企業管理的精益化。
2014年以后,進入了智能互聯網時代。從這時起,進入萬物互聯,每一個物品都帶輸入輸出設備,攜帶著各種感應器、傳感器。人以“系統人”的方式接入智能互聯網。系統人概念由:物理人、社會人、近身環境組成。物理人和近身環境的數據的采集可由穿戴式設備和智能終端完成,社會人的數據采集由大數據技術完成。
徐斌認為,大數據沒有大小之分,是以價值為單位,要大到足夠為企業產生業務價值。大數據不是追求精確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而是尋求解決方案。大數據可以成為管理層的顯微鏡和望遠鏡,提供超越經驗的客觀的決策支持。
徐斌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殼牌開一個加油門店,選址前要測量車流量、車速,以確定回報率,過去只能派人蹲點記錄車流情況,可能存在各種不準確甚至造假。現在,可以直接找電信公司合作,對經過該路段的手機定位分析,測出車流量情況,從而分析預判商業回報率。
美的大數據負責人黃侃從1998年開始做數據,他很慶幸大數據已經變成了熱門話題,同時他也明顯感覺傳統行業對大數據接受度沒有那么高,“別說大數據,數據接受度都不高”。
他稱自己在美的工作期間,時間花得最多的不是做大數據,而是跟人講大數據能干什么、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東西。大數據怎樣才能從高大上的概念貫穿到工作中去。
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認為,大數據應用水平目前呈階梯式分布,第一階段是互聯網行業、網絡廣告、網絡游戲,電子商務,大數據征信等,第二階段是現代服務業、金融、電信、汽車、交通物流、醫療健康、影視娛樂、軟件、公共事業,第三階段是傳統產業、能源、制造、農業等。
曾崢也認為,大數據行業的應用產業逐漸深化,首先是應用在消費互聯網,如信息搜索、營銷(游戲、電商、服務O2O),征信(金融),然后過渡到產業互聯網,如SAAS軟件企業級服務,供應鏈B2B電商,供應鏈金融,大數據的中長期機會在移動/精準醫療、車聯網、工業4.0、無人機、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