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濾清器清洗間隔縮短15小時,機油添加量減少2升,制動鼓制動帶間隙增大1毫米……前不久,一場實戰背景下的實兵對抗演習在海拔5280米昆侖山深處打響,新疆軍區某裝甲團戰前依照“裝甲裝備高原保養標準”進行了裝甲裝備保養,鏖戰3晝夜,參戰的2大類50余輛裝甲裝備故障率僅為2%。
該團領導介紹,這緣于他們用大量翔實的裝備高原性能數據作支撐,初步確立的“裝甲裝備高原保養標準”。
7月初,該團千里機動至雪域昆侖,首次組織高原使命課題訓練。一次排戰術訓練時,坦克發動機冒著黑煙直“喘氣”,正要加速沖擊卻接連熄火了。檢查發現是由于空氣濾清器清洗不及時,本就缺氧的環境進氣量嚴重不足造成的。面對批評,官兵卻滿腹委屈,紛紛表示嚴格按照標準進行了保養。原來,為了應對高原風沙天氣,各連隊依靠平原上的經驗調整了空氣濾清器清洗間隔,標準雖不統一但都符合《裝備管理條例》規定的“發動機工作50至60小時,多塵地區可縮短間隔時間。”
《條例》規定的保養標準是按照一般海拔制訂的,針對高原特殊環境沒有明確具體數值。事關打仗的標準豈能靠經驗猜測?
該團隨即對輪式、履帶式裝備高原油壓、磨損、間隙等技術性能數據進行了采集分析,為每一臺裝備建立“高原檔案”,建立起容納1萬余條數據信息的“團裝備性能數據庫”。在第一時間邀請兵工廠專家與官兵一道進行分析匯總,充分挖掘海量數據中存在的規律。并與《條例》規定的標準進行綜合比對,初步形成了一套區分4000米、4500米和5000米三個海拔層次,涵蓋風、雨、雪三種天氣條件的裝備檢查、保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