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點了?”
這是個很簡單的疑問句,每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的句子;證明了人們的時間觀念,他也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的指針。
但有沒有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呢?這里指的是很細微的事件,比如在早上7點,大家都已經起床,并在查看朋友圈?
事實上微信近日公布了其大數據,其中“定義”了微信典型用戶的一天。
典型用戶的一天
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筆者承認,自己被嚇到了。似乎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著,似乎這個世界是透明的。
同時微信還給出了很多宏觀的數據。比如:60%微信用戶是年輕人(15 - 29 歲);年輕人平均有 128 個好友;工作后好友會增加 20%;58% 異地通話是年輕人;年輕人購物高峰是在早上的 10 點和晚上 10 點;80后世春節發紅包的主力軍等等。
70后呢?
用戶分類上90后愛看娛樂八卦,80后喜歡國家大事,60后熱衷雞湯文化。看完這些數據,筆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無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就會超過通過有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而在2025年全球將至少有260億臺物聯網設備,數據量更將達到天文數字般的ZB量級。
筆者相信,未來的數據一定會是一個人為中心的數據傳輸與存儲,同時我們每個人每天要處理的數據量都非常之大,因為我們每個人自身就是陳升很多數據。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傳播點,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博客、微博、微信,并將這些工具作為一個信息的出口,可以擁有很多受眾。所以說未來就是每一個人傳遞自己信息的時代。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入口,同時也是信息的出口。每一個公司都是在交易信息,人工智能將融入到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