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起,大數據這個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現如今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并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
2014年是中國企業級大數據市場的起步之年,經過兩年的探索和準備,國內一些電信和金融等行業用戶開始實際部署大數據平臺與應用,帶動軟件、硬件和服務市場發展。那么,如今我國大數據市場呈現一個什么樣的態勢呢?
根據之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2015年)》顯示,2014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84億,預計2015年將達115.9億元,增速是38%。
調研結果顯示在受訪的企業中將近一半企業沒有大數據平臺部署和大數據應用,少數企業已經開始部署大數據平臺但還未實現應用,有的企業已經實現了大數據應用,由此可見大數據市場尚處于初級的階段。
并且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大數據市場,軟件占比較高,服務占比較低。與國外市場構成相比,國內軟件占比明顯偏高,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客戶更愿意接收軟件版權費,而國外則更多的以收取服務費方式支付費用。
雖然大數據市場還在初級階段,但它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各個行業,不管是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還是移動互聯網都要與大數據扯上關系。調查中超過95%的受訪企業認為大數據技術對企業非常重要。到底大數據應用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呢?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受訪企業有61.7%的人認為提升運營效率是企業大數據應用最明顯的效果,隨后是實現智能決策(57.8%)和風險管理(45.6%)。
看來已經進行了大數據應用的受訪企業一致將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智能決策和更好的管理風險視作了最明顯的應用效果,而在降低運營成本、創造新的業務收入和提升顧客滿意度方面的應用效果卻有待提升。
閉源軟件是首選,自建私有云成主流
國內企業級大數據雖然剛剛起步,還不成熟,但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早已實現了以自建私有云為主的模式。
看來,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通過以自建私有云的方式搭建大數據平臺,只有37%的企業已經或計劃購買云服務的方式建設大數據平臺。在云服務商選擇方面,由于國內云服務商性價比、易用度和知名度不斷上升等原因,以購買云服務模式建設大數據平臺的企業中88%的企業選擇使用國內云服務廠商,只有12%的企業選擇國外廠商提供的大數據云服務,可見國內云服務商提供的云服務已逐漸被認可。
另外,在云服務類型選擇方面,在線數據庫產品、在線大數據分析工具和通用IAAS(存儲機或虛擬機),是企業選擇的主要類型。并且隨著企業對于可視化重視程度的增加,13%的人選擇在線可視化工具進行數據展示。
自建私有云的企業在大數據平臺軟件類型選擇方面,71%的受訪企業選擇使用閉源軟件建設大數據應用平臺,18%的企業選擇基于社區版進行自助二次研發,只有11%的企業選擇開源商業辦軟件建設大數據應用平臺,可見開源軟件的使用和運維技術門檻高,使得眾多企業望而卻步。并且受訪的企業用于大數據的服務器數量在50臺以下的占49%,100臺以下的占74%,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大數據集群規模大部分還是比較小的。
政策滯后、數據資源短缺成關鍵
大數據概念近兩年熱度不斷上升,技術水平也飛速發展。但政策的不足會帶來很多問題,調查報告顯示隱私保護等是我國大數據應用面臨的最大瓶頸。看來政策、法規的滯后性,使得數據跨部門、跨企業、跨行業甚至跨領域流動的需求被牢牢禁錮,政策限制成為了擺在我國企業大數據應用面前的最大障礙。
另外,雖然數據資源增長迅速,但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獲取高質量的數據是眾多企業面臨的難題。在我國這一點很突出,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數據資源總量不足,從企業角度看,一半以上的企業數據量是在200TB以上,大部分企業是在50TB—500TB之間,來自企業內部平臺、企業客戶和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數據占企業大數據應用資源總量的52.9%。
并且73.9%的企業認為數據庫表是大數據應用當中最主要的數據類型,隨后是網頁數據(56.2%)和圖片數據(34.3%)。由此可以看到,企業內部數據依然是開展大數據應用的基礎,企業傳統結構化數據庫表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數據類型。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結構化數據仍然是大數據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非結構化數據會越來越多。
大數據來源于互聯網,對于一些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的行業來說,技術門檻是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很多企業基于投入產出比的考慮,認為投資大和無明顯效益是大數據應用不能實行的重要原因......
現如今政府的各種大數據扶持政策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政府資助更多大數據領域的科研項目,開放更多的政府公共信息資源,從而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大數據市場的發展亟需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政策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