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如何打破過去模式的同時,保持業務的增長。”這是所有大公司都不敢去嘗試的
今天,我們談論大數據的時候,“大數據”這個概念已然非?;鸨?。任何人都在說自己的產品是大數據、云計算,是顛覆式、互聯網思維。但在海云數據創始人馮一村看來,如果這些好的技術不能夠為客戶真正的創造出價值,也是沒有意義的。
他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當年在微軟加速器的場景:自己走進一個偌大的會議室,里面坐著西裝革履的微軟中國高管,這些人當然會拋出一些冷酷無情的問題。
緊張、焦慮、興奮在馮一村內心交織。
“你自己是如何看待大數據的?”微軟高管們拋出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大數據是石油、是資源,但是我想說,如果石油無法用于汽車、飛機,那么石油也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大數據只是一個手段,如果這個手段無法幫助我們的客戶創造出價值,那么這個手段只會曇花一現。海云數據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數據幫助我們的客戶更好地運營數據”
幾周后,海云數據在700多個優秀的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加入微軟加速器第四期。這讓他感覺前所未有的興奮。但在心情平復后,他也知道,來自未來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創業
2012年,由于身體原因,馮一村一度開始思考一些諸如“生老病死”的問題。“當時想出來做點事情,但到底做什么自己也沒想好。”馮一村對《環球企業家》說,他唯一的判斷是,大數據肯定是未來。
由于此前在新華社和《新京報》的工作經歷,馮一村想從“數據新聞”做起。即通過大數據做出新聞類產品,服務對象是新聞媒體。
悲哀的是,不久后,馮一村就發現數據新聞的天花板。“媒體的大環境都不好,極少有新聞媒體愿意花費資金投入。”他說。畢竟2012年媒體已經開始遇到了發展瓶頸,很難再花錢購買數據新聞這一產品。由于“不能為了理想活著”,他和創業伙伴們一同思考如何能將大數據最大程度商業化的問題。
馮一村很快就發現,大數據可視化是個方向。他當時樸素的理念是: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數據分析。而可視化的數據,將為企業決策做出更便捷、高效的判斷。
從數據新聞到大數據可視化,當然耽誤了一點時間。直到2013年底海云數據才真正確定方向: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當時還有一個機緣,馮一村的合作伙伴告訴他,微軟有個“加速器”項目,可以為創業公司提供資金、資源上的扶持。他心想:”還有這么好的事情?“我知道最好的加速器就是微軟MVA。”他說,一開始,海云數據只是交了商業計劃書。甚至馮一村對進入微軟加速器項目都不報太大希望。但最終結果令人欣慰,出現了文中開頭一幕。
如今,海云數據已經成為國內大數據可視化行業的絕對領導者。至今他們已經服務諸如東方航空、聯合利華、國家工商總局這樣的巨型客戶。“我們的產品給客戶帶來非常優質的體驗,客戶也還在不斷提出需求,希望增加服務內容。”馮一村說。
痛點創新
如何找到服務大公司的切入口?馮一村的答案是首先找到這些公司的“痛點”。
海云數據曾經的一個客戶是國內某一線影院。電影院非常想知道“用戶畫像”,即觀眾到底要看哪種類型的電影?在過去只能憑借經驗判斷一部電影的票房。海云數據的做法是把電影院過去積累的票房數據和會員數據進行匹配,試圖分析做出判斷。
當時,正是《一步之遙》和《智取威虎山》同時上映,影院需要安排一個合理的排期。
通過海云數據的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得出的結果是,建議將《一步之遙》和《智取威虎山》排期各半。而大多數其他影院當時的做法是,將多數排期給了《一步之遙》。事實證明,《一步之遙》票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想看《智取威虎山》的觀眾也只有選擇海云數據服務的那家影院了。
“我們強調可視化的分析能力。”馮一村說。他愿意把海云數據定義為新興互聯網公司,希望給到客戶創造出新的思維和視角,并非像傳統公司那樣簡單售賣一款軟件或者是項目型的服務。“我們要提供給客戶‘大數據可視化’思維。”
“很多公司都在猜用戶的需求,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解釋道,現在需要新的模式:即先看用戶需要什么,再由海云數據創造產品,滿足需求。
海云數據甚至把這種模式帶到了大數據的發源地:美國。2014年12月,馮一村和海云數據開始了一場“美國之旅”,他們的目的是“拿下”一家巨型快消品生產公司的服務訂單。
這家巨型快消品生產公司希望解決“快速分析”和“快速決策”問題。利用可視化的大數據分析工具解決方案。
深入到美國開拓市場,對于馮一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在這片陌生的戰場上“攻城掠地”的方式就是盡可能多提出問題,發現客戶更為細枝末節的痛點需求。“這個點是不是你想解決的?那個問題是不是你迫切需要解決的?”過程或許復雜,但結果令人滿意。這筆百萬級的單子馮一村在半個月內拿下。“現在這家公司還在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希望解決更多的問題。”
馮一村對這次經歷的總結是:大公司面臨的痛點相似,它們永遠追求流程化、規范化、邏輯化。新時代來了,大公司想要打碎過去的管理模式,構建模式。
新的問題是:“如何打破過去模式的同時,保持業務的增長。”這是所有大公司都不敢去嘗試的。如果能夠在這種模式上找到一兩個痛點,解決問題就已經很不錯了。
最近,讓馮一村最驕傲的案例是他們為北京工商總局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由工商總局匯報給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并獲得總理首肯。工商總局面臨的問題是,傳統監管的辦法相對被動,有人舉報才能發現問題企業,找到“死角”相對困難。哪些企業賺錢,哪些企業賠錢并不是那么透明。很難判斷企業活力。一些非法行為,很難被監管。
海云數據的做法是,通過算法和模型,幫助工商總局判斷北京市哪些企業是活躍的,那些企業是停滯的。
在馮一村看來,利用大數據組建起來的算法模型是可靠的。比如,將企業的招聘行為數據、媒體曝光數據、采購數據等關于企業的多維度數據組建成一個企業活躍度算法模型來幫助工商部門判斷企業是否活躍,是否具有生命力。最后,海云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北京有60%的企業是活躍的。這一分析過程也獲得了李克強總理的肯定。
馮一村的另一個身份是佛教凈土宗居士。“其實佛法也是非常理性的信仰,某種程度上來說,佛教和大數據是高度統一的,真實不虛。”他最后說。“佛法講發心,辦企業也講愿景,我覺得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自己是為何創業,為何要做這份事業,如何才能為這份事業創造價值,如何真正的回饋社會眾生,把這些想通了,并矢志不渝地做下去,方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