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由大數據引發的社會革命。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新技術的應用、發展與普及,社會信息化進程進入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產生與流轉成為常態。
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關乎國家安全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全球數據正呈現出驚人的增長態勢。數據產生成本的下降、投資規模的增加和數據存儲能力的增長,最終導致了全球數據增速符合“大數據摩爾定律”,即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預計到2020年,全球需要管理的數據量將達到2010年的29倍。
據麥肯錫預測,預計到2020年,大數據可帶動美國GDP提升2%至4%,即創造3800億至6900億美元的價值,并創造17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歐盟委員會預測,截至2020年,大數據可帶動歐盟GDP提升1.9%,即創造2060億歐元的價值,并能新增10萬個大數據相關的工作崗位。
大數據時代,國家影響力和主導權體現在了對數據的掌控上。在競爭層面,國與國競爭焦點正從對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能源的爭奪轉向對大數據的爭奪上。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爭奪日趨激烈,制信(數)權成為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之后的新制權。大數據使得數據強國與數據弱國的區分不再以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論英雄,而是決定于一國大數據能力的優劣。
在商業層面,大數據時代,獲取通信、金融、買賣數據流也是企業制勝的關鍵。知識產權資產的核心內容將變成海量數據;數據將取代專利、商標、版權等,成為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種知識產權。隨著大批科技企業簽署交叉許可協議,放棄專利競賽,投身大數據競賽,西方大國的知識產權戰略自然也將蛻變為大數據戰略。
在安全層面,“大數據安全”已經儼然影響國家戰略安全。大數據時代,網絡空間的數據安全威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各種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機構所承載著的龐大數據信息,如由信息網絡系統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水、電力、交通、銀行、金融、商業和軍事等,都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大數據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安全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
例如,過去美國一直借助互聯網手段和信息技術對全球數據情報進行監控,確保自身在網絡空間和數據空間的主導地位。大數據革命對于美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來說,是一個“利器”,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全球數據采集能力、監控能力、分析能力,從而對我國大數據安全、大數據資產流失造成更大風險。根據“棱鏡門”事件披露信息,美國政府和互聯網、大數據領軍公司緊密結合形成“美國數據情報聯合體”,共同對全球數據空間(多種格式的數據信息)進行整體性監控分析,形成“數據霸權”。
美國的三輪行動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推進大數據應用上形成從發展戰略、法律框架到行動計劃的完整布局。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在大數據方面實施了三輪政策行動。第一輪是2012年3月,白宮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并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該計劃有兩個目標:一是用大數據技術系統改造傳統國家治理手段和治理體系,二是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業態和板塊。美國積極利用大數據在國家戰略關注領域實現突破,包括科技創新、教育體系、環境保護、工程技術、國土安全、生物醫藥,具體的計劃涉及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能源部、國防部高級研究局、地質勘探局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并在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學開設全新的大數據課程,為大數據時代儲備“數據科學家”。
第二輪是2013年11月,白宮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了利用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促進前沿創新、提振經濟增長的路徑,這是美國向數字治國、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國防轉型的重要舉措。美國國防部先進項目研究局、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紛紛推出各自大數據創新行動。[page]第三輪是2014年5月,美國總統辦公室提交《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強調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緊密合作,利用大數據最大限度地促進增長和利益,減少風險。伴隨著這些戰略計劃,美國政府啟動“公開數據行動”,陸續公開健康、能源、氣候、教育、經濟、公共安全、全球發展等50個門類的政府數據,便利商業部門踴躍進行開發和創新。
歐、日、韓等步步緊跟
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用大數據改造傳統治理模式,試圖大幅降低公共部門成本,并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2012年9月,歐盟進一步公布了《釋放歐洲云計算服務潛力》戰略方案,并向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提交了《云計算發展戰略及三大關鍵行動》建議。該戰略計劃通過兩年時間,把歐盟打造成云計算服務的領先經濟體,為2014~2020年期間歐盟“云起飛”創造基礎,讓大數據技術革命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到2020年大數據技術將為歐盟創造GDP達到9570億歐元,增加就業人數380萬。
英國在利用大數據革命改造國家治理體系方面謀劃的力度也非常之大。2013年英國政府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旨在利用數據產生商業價值、提振經濟增長,承諾2015年之前開放交通、天氣、醫療方面的核心數據庫,并建立世界上首個“開放數據研究所”。研究顯示,英國政府通過高效使用大數據技術每年可節省約330億英鎊行政開支,相當于英國每人每年節省約500英鎊。
日本積極謀劃利用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體系、對沖經濟下行風險。2013年6月,安倍內閣正式公布新IT戰略《創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以開放大數據為核心的IT國家戰略,要把日本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廣泛運用信息產業技術的社會”。2020年原則上將所有政府信息系統云計算化,減少三成運行成本。日本把大數據和云計算衍生出的新興產業群視為提振經濟增長、優化國家治理的重要抓手。
韓國2011年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以及“構建英特爾綜合數據庫”。同時,韓國社會專職部門制定應對大數據時代計劃。2012年,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就大數據未來發展環境發布重要戰略規劃。2013年,在樸槿惠總統“創意經濟”的新國家發展戰略指引下,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提出“培養大數據、云計算系統相關企業1000個”的國家級大數據發展計劃以及《第五次國家信息化基本計劃(2013~2017)》等多項大數據發展戰略。
一些國際組織也十分關注大數據發展。聯合國啟動實施“全球脈動”項目,利用“大數據”準確預測某些地區的失業率、支出削減和疾病爆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管理。八國集團發布了《G8開放數據憲章》,提出要加快推動數據開放和利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已經達成共識,大數據是未來大國間戰略博弈的決勝關鍵。
大數據引發的經濟社會革命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場關乎中國前途未來,涉及利益深刻調整的革命。新一輪大國競爭,并不只在硝煙彌漫的戰場,而是通過大數據對整個世界局勢的影響力和主導權。
中國需要加快形成大數據國家戰略。著力規劃“大數據戰略”中長期路線圖與實施重點、目標、路徑,統籌布局,加快大數據發展核心技術研發,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關立法與標準制定,搶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戰略機遇期,重構國家綜合競爭優勢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