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有沒有看過《超能陸戰隊》,你應該都已經聽過暖男大白的名字了。
大白是一個機器人,但是是一個經過訓練和深度學習的、和男主Hiro以及他哥哥泰迪有一些共同回憶和默契的機器人,因為學習的過程無法復制,所以如果芯片數據丟失的話,大白幾乎是不可再造的(reset版的倒是應該可以批量復制)——可以理解為大白有一部分人格屬性。
這樣就可以理解當影片末尾大白把生還的希望留給了男主Hiro、讓自己永遠留在了那個黑洞時,連最死理性派的觀眾都會覺得難過,那個得到“我對你的服務很滿意”的答復后永久休眠的大白會內心OS“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跟你一起回去”嗎?
“大白,我不能連你也失去!”Hiro。
轉機出現了,Hiro從大白留下的那只拳頭中發現了哥哥泰迪為大白定制的芯片,也就意味著大白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而形成的獨特的“靈魂”保留下來了,只需要克隆一個一模一樣的身體(這對天才少年Hiro來說簡直太容易了嘛),就可以再造一個大白出來。如你所見,最后他也造了一個大白出來。
這個大白還是以前的大白嗎?應該是的吧,雖然換了一個身體,但“靈魂”還是那個“靈魂”。
如果人腦可以數字化,那么是不是意味著這個人的靈魂可以脫離肉體得到永生?
這個問題的題設如果是對的,結論應該也是成立的,包括Ray Kurzweil在內的未來學家(很多都已經臭名昭著了)都發表過類似觀點。不過,就現行的科技發展水平,人腦數字化還遙遙無期。這種遙遙無期不是受了哪種技術的制約,或者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多少年會有解決方案,而是從現行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向上看來,看不到人腦數字化的可能性——機器和人腦根本就是兩中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
美國實驗室那些宣稱復制出了老鼠級別的大腦或者造出了模擬人腦神經元功能的芯片的傳聞,被像LeCun(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認為是“沒有實現任何價值的東西”;而那些企圖對神經元和神經突觸的所有細節進行復制,然后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啟動一套龐大的模擬神經網絡,希望從中孕育出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被LeCun稱為是「草包族科學」,“往往是復制了機器的表象,卻沒有深入理解機器背后的原理”。
人們總是傾向于相信更加戲劇化的東西,現實的機器人太枯燥,加點兒浪漫元素會更能讓人接受。這就是為什么現在流傳最廣的關于人工智能的文章和描述通常都像不負責任的科幻小說。
說多了,其實我今天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數字靈魂”的故事。
國外網友@00WARTHERAPY00在PBS電玩節目的YouTube影片上留言:
4歲的時候,父親買了一臺Xbox——是那臺堅硬、結實、2001年推出的Xbox,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游戲,而且玩得非常開心……直到他去世為止。那年我才6歲。
往后十年,我都沒有碰過那臺游戲機,直到有一次我打開它,并且發現了一件事:過去我曾與父親玩過一款叫做《越野挑戰賽》的賽車游戲,這款賽車游戲會一直保存最佳紀錄保持者的游戲記錄,并且記錄保持者將會以幽靈車手狀態出來與你一同賽車。
是的,你猜到了!父親的幽靈至今仍在賽車場上奔馳。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挑戰,慢慢地可以追上這位幽靈車手了,終于有一天,我成功了,我超越他了!
但是……我在終點線前停下來,確保我不會就這樣刪除“父親的記錄”。
上帝保佑。
故事講完了,這篇電影觀后感也到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