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態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如何轉變政府職能,便利投資創業?政府投資管理改革今年將有大動作,投資項目“蓋章長跑”將終結。
大數據:多“跑”信息少跑腿
“30多項前置審批加上20多項前置手續,共計50項。我們簡單地想象一下,在極端情況下,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每一項20天,企業完成這些手續就是1000天(50乘以20),效率十分低下。”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說出了目前項目投資管理面臨的問題。
“目前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是審批多,都要到政府來審批;第二是審批難,審批的前置條件很多。”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通過2013、2014連續兩年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目前我國已經大幅度縮小了核準范圍。中央層面的核準項目數量減少76%左右,而且取消下放核準事項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2015年,改革將劍指審批難。
“投資管理將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胡祖才說,“以前企業要辦項目審批的話,都要跑到政府部門那里去,今年就可以實現網上辦理,不用跑腿了。我們形象地講,就是多"跑"信息少跑腿。”
在線審批:全過程透明可核查
2015年,我國將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來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橫向聯通有關部門,縱向貫通各級政府,實現項目在網上受理、網上辦理和監管“一條龍”服務。
“這樣能夠實現整個過程透明、可核查,使得服務和監管更加有效,促進市場規范運行。”胡祖才告訴記者,“建立協同監管機制是我們投資管理方式的一個創新。根據國務院部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的進展力度將會是很大的。”
據介紹,建立協同監管機制首先要合理劃分權限,針對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要做到相關部門同步下放審批權限;同時,也要提升基層的承接能力,使得下放的審批事項基層能夠接得住。
經過清理,目前項目核準前置條件有30多項,涉及近20個部門。此外,還要辦理屬于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前置手續18項。“所以,我們正在按照國務院部署,該取消的取消,該合并的合并。同時又作出一個重大的改革,把原來的前置,除了規劃、土地和重特大的環保以外,其他的統統改為并聯辦理,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審批時間。”胡祖才說。
寓“監管于服務”:一個平臺和四項制度
“現在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監管比較薄弱,以前政府的投資管理是重事前審批,輕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協同監管機制,主要是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的機制。主要的創新就是,從理念上寓"監管于服務"。”
寓“監管于服務”的創新如何真正實現?“概括起來講,就是要建立一個平臺和四項制度。”胡祖才說。
一個平臺就是要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投資項目的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搭建,實現項目在線申報,有關部門可以在線辦理、電子監察。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并聯辦理、同時辦理,大大提高辦事效率,不需要辦完一個再辦另一個。
四項制度包括:
—建立統一的項目代碼制度。這是基礎,實現項目建設全過程周期唯一的身份代碼,相關部門的信息互聯共享,項目單位可查詢;
—建立限時辦結制度。需要保留的審批事項,每個部門都要公布辦事指南,明確告知受理條件,以及辦理的流程和時限要求。公開以后嚴格執行,同時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一個聯動的監管機制。相關部門的審批監管信息可以共享,如果發現一些項目沒有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就開工,可以及時糾正;
—建立項目信息在線備案制度。及時了解項目的開工信息、建設進展情況、竣工信息,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實時提供政策的支持和大數據的服務等。
“一個平臺和四項制度建立起來以后,可以方便企業在網上辦理相關的審批手續,大大節省人力物力。”胡祖才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