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喊了很多年,現在可以說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一個概念從提出,到行業認同,到資源和人才涌入,到可以看得見市場規模化競爭,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身處其中者才能更深刻的體會。
云計算已經走過了概念階段,過程中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各種VM正賣得火熱,基于容器的Docker又帶來了新的哲學,連Google都開源了基于Docker的分布式容器管理平臺Kubernetes。
那么大數據呢?和云計算一樣,一百個人對于大數據可能有一百種不同的解讀。在我看來,大數據就是要把數據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收集起來、集中存儲、打通數據孤島,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利用到在線業務系統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數據和云計算是不分家的。云計算為大數據提供分布式的海量存儲和大規模計算能力,大數據則可能是云計算未來最大的應用場景。
但是到今天為止,大數據遠遠還沒有找到靠譜的商業模式,而成本卻呈指數增長。所以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商業方面,都處于一種懷著興奮的焦慮狀態,投身其中的人都堅信前景很光明,但現實很殘酷。如何度過這個殘酷的階段,奔向光明的未來,還需要更多聰明和有執行力的人才投身其中。
所以,大數據需要的人才,首先得有很強的心力,“板凳要坐十年冷”,雖然不會到十年這么夸張,但三到五年的咬牙堅持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技術方面,大數據首先當然需要數據人才,從數據分析、到數據開發、到數據挖掘、到近幾年很火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不管有沒有大數據這個概念,數據本身是一個隱含豐富信息又包含了大量噪聲的金礦,各類圍繞數據的技術人才,其價值就類似于挖礦的礦工,淘盡黃沙始終到金。
挖礦當然得有工具,而這些工具也在隨著大數據的指數增長而迭代進化。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不管是存儲還是計算工具,都升級到了分布式。所以對于分布式系統的研發人才,大數據也是求饑似渴。
礦挖好了,金子也產出了,但如果不進入流通的經濟系統,也就是個閃亮的疙瘩,又不能當飯吃。如何將數據包裝成可以流通的產品,讓市場都認可它的價值?而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基本上可以認為是Web化的產品,所以Web產品涉及到的人才,都是大數據所需要的,即使你認為自己根本不懂數據。
然后呢?金子找到了,產品也包裝好了,怎么讓市場認可呢?大數據的商業化,更需要商業模式的探索者。如何建立整個的交易生態,讓金子成為這個生態中買賣雙方都一致認可價值的一般等價物?這樣的人才,是大數據最急缺的人才。只要市場生態起來了,就不愁賣家和買家了,就業機會也會越來越多,礦工們挖礦也會更來勁了,對吧?
2014年12月IPO的Hortonworks 2014年營收4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1%,虧損3480萬美元。還沒有未公開上市的Cloudera也于近期透露了其2014年的財務數據,營收超過1億美元,增長約100%,新增付費用戶數250個,總數達到525個,生態合作伙伴超過1450家。這兩家大數據基礎技術公司都快達到盈虧平衡點,大數據生態的其他物種也該開始向多樣化進化了。2015年可能是大數據的商業化和生態化的元年,你準備好加入這場大數據的盛宴了么?